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早期直腸癌手術中淋巴結轉移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探討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評估在早期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前瞻性選取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接受早期直腸癌手術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研究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5例,研究組接受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評估并根據結果進行切除手術,對照組僅接受傳統的淋巴結檢測開展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淋巴結微轉移檢出率和手術效果,分別于術后3、6、9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研究組微轉移檢出率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3個月兩組復發率差異不大,接受治療6、9個月后,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前哨淋巴結微轉移進行檢測和評估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復發率,可行性程度較高,值得臨床上廣泛推薦使用。
【關鍵詞】前哨淋巴結微轉移、評估、早期直腸癌
結腸癌預后分析最直接的指標即淋巴結轉移狀況,但在疾病發病初期發生無法檢測的淋巴轉移,嚴重影響患者早期手術的治療效果,患者的預后往往較差,傳統的進行淋巴結轉移的檢測方法為解剖系膜進行,對于微轉移的檢出率較低,加上微轉移往往發生于淋巴被膜下竇,難以在連續的切片中出現,這也是微轉移難以檢測的主要原因,前哨淋巴結統指發生時間最早的淋巴結,對前哨淋巴結微轉移進行評估能夠更好地檢測出淋巴結的存在部位及活性狀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接受早期直腸癌手術的患者90例,納入標準:(1)患者接受病理學檢查并確診為直腸癌;(2)自愿接受本研究;(3)未接受腹部手術、腹腔臟器未出現粘連;(4)無嚴重的結締組織及免疫系統異常類疾病[1]。排除標準:(1)接受過放療或化療;(2)經影像學檢查并確定為盆腔淋巴結腫大;(3)接受切除手術前出現腫瘤嚴重浸潤;(5)對藥物有嚴重過敏反應[2]。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5例。其中研究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35~70歲,平均(48.8±3.4)歲。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0~70歲,平均(45.7±4.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研究組研究組接受前哨淋巴結轉移情況評估。患者全身麻醉,起效后進行常規剖腹操作并進行腹內檢查,首先充分暴露腫瘤所處的腸管及系膜,用1mL皮試針向腫瘤附近的漿膜注射1mL異硫藍,注射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注射結束5min后,根據顏色的變化進行淋巴結的追蹤能并對結果進行活檢或標記,隨后進行手術切除,切除后的標本平均分為病理檢查及-80℃保存處理兩部分[3]。
1.2.2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傳統的淋巴結檢測方法,通過系膜切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確定淋巴結的存在狀況及活性狀態[4]。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淋巴結轉移檢出率及漏檢率。(2)對比兩組手術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術后恢復狀況良好,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生,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術后恢復狀況較好,不良反應較輕,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患者的術后恢復狀況較差,癥狀未得到明顯的改善。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5]。(3)分別于接受手術3、6、9個月對比兩組疾病復發情況。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淋巴結微轉移情況
研究組淋巴結微轉移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手術效果
研究組手術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直腸癌復發情況
接受手術治療3個月后兩組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及9個月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3)。
3討論
直腸癌常常發生于齒狀線與直腸之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活質量,前哨淋巴結作為阻止腫瘤細胞從淋巴道擴散的屏障,其臨床意義已受到人們的重視[6]。傳統的術前篩查方法檢出率較低,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患者的預后較差[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淋巴結微轉移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前哨淋巴結的檢測能夠明顯提高轉移淋巴結的檢出率,可行性程度較高。對于前哨淋巴結的定位方法仍無統一標準,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存在差異性,其中主要包括染料定位法、同位素法及兩者結合的方式,其中前者是指在剖腹后對腫瘤所分布的結腸進行游離后,將腫瘤分布的結腸段充分暴露并用細針進行染液的注射。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手術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掌握一定的定位技巧能夠明顯提高染料定位的準確性及正確率,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患者的疾病發生程度較重,腫瘤細胞對患者淋巴的流通通道形成一定的堵塞,前哨淋巴結染色誤差較大;(2)染料的注射位置為腫瘤附近表面的漿膜,對于轉移程度較大的淋巴瘤檢出率較低;(3)患者在接受臨近部位的手術時已經影響正常的解剖學關系,定位出現較大的偏差;(4)染料的注射部位不當使染液經血液循環代謝而不在體表組織進行顯示;(5)染料選擇引起的偏差,應根據染料的溶解性、代謝速率合理調整觀察的時間,防止時間過長吸收過量及時間過短引起的染色不均[8]。值得注意的是,保證淋巴回流的不間斷性是保證前哨淋巴結準確定位的關鍵,腸系膜是直腸區域的淋巴結分布的部位,體外定位也適用于此類系膜的定位。本研究顯示,術后6個月及9個月研究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根據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結果調整手術切除方案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手術切除的范圍,優化預后效果。綜上所述,對前哨淋巴結微轉移進行檢測和評估能夠明顯提高淋巴結微轉移的檢出率和手術治療的有效率,同時能夠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值得臨床上廣泛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宋平平,賈慧,李廣旭,等.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檢測的應用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24):1623-1627.
[2]劉少平,張海,聶磊,等.T淋巴瘤侵襲轉移誘導因子1mRNA定量檢測與結直腸癌淋巴結微轉移及預后的關系[J].中華消化雜志,2016,36(8):526-531.
[3]楊洋,李良慶,陳思曾,等.納米炭在早期低位直腸癌根治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11):922-925.
[5]徐勇超,任瑩坤,張占東,等.KISS-1在早期結腸癌淋巴結微轉移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33(7):1846-1849.
[7]沈浮,陸建平,陳錄廣,等.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在直腸癌術前分化程度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1):96-100.
[8]包蔚郁,白曉蓉,高晨,等.99Tcm標記的亞錫植酸鈉在乳腺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中的應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22):1507-1510.
作者:何進達 曹傳敏 蘇松盛 單位: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