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針對性護理對DR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2例DR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對照組接受傳統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干預2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9344%(57/61),對照組為7541%(46/61),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視功能生存質量量表(VF-QOL)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干預后VF-QOL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DR患者治療依從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針對性護理干預;遵醫行為;生活質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見且較嚴重的眼部并發癥,具有視力不可逆性進行性下降特點,可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也是臨床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1]。目前,藥物治療是延緩DR患者視功能下降、改善預后的主要手段,但多數DR患者受疾病影響負面情緒嚴重,且對DR與相關治療缺乏正確了解,致使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進而難以保證治療效果,影響患者預后[2]。因此,加強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度,緩解負面情緒,對保證治療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性護理是近年受到臨床護理領域廣泛關注的一種護理模式,其不同于傳統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個體特征得到充分尊重,護理目標更明確,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果。本研究選取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2例DR患者進行研究,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DR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2例DR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觀察組男32例,女29例,年齡44~76歲,平均(6028±802)歲,病程3~12a,平均(765±243)a。對照組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齡43~77歲,平均(6127±749)歲,病程3~13a,平均(771±237)a。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過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入組條件
納入標準:符合《實用眼科學》中DR診斷標準[3];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等功能不全;合并除糖尿病外其他代謝性疾病;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難以配合研究。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接受傳統護理。對視力下降明顯者加強陪護以防止摔傷,密切監測患者血糖變化,及時與醫生溝通交流,根據需要調整藥物劑量。幫助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叮囑患者多食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1.3.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包括以下內容。①健康教育:評估患者對疾病與相關藥物治療的認知度,結合其受教育程度、年齡及理解能力,以適當方式實施一對一健康知識教育,內容包括DR發生及進展機制、藥物作用機制、影響疾病轉歸及治療效果的身心因素等,使患者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根據患者治療期間依從性對個別患者重點教育,告知其謹遵醫囑的重要性。②心理護理:積極取得患者信任,及時發現負面情緒及心境障礙,根據其類型及發生原因,結合患者性格特征及心理需求適當進行心理輔導。分享以往病例治療及護理經驗,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③生活指導:在保證科學飲食、健康運動的基礎上,根據患者飲食及運動偏好,制定其樂于接受的飲食方案與運動計劃,保證低糖、低脂及高蛋白、高纖維飲食,確保規律有氧運動。對于存在不良生活習慣者,耐心勸導并及時糾正,幫助其養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習慣,囑患者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緊張,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態。④社會支持系統:告知患者家屬或親近者陪伴與耐心照料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使患者獲得更多關懷與照顧,解除顧慮。兩組均連續干預2個月。
1.4觀察指標
①治療依從性。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用藥及護理配合情況對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不遵醫囑用藥,多次出現不配合護理行為為不依從;偶有不遵醫囑用藥或不配合護理行為為部分依從;完全遵醫囑用藥,且護理過程中積極配合為完全依從。治療依從性=(部分依從例數+完全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②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后采用視功能生存質量量表(visualfunctionandqualityoflife,VF-QOL)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分值22~88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珋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VF-QOL評分
干預前,兩組VF-QOL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F-QOL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干預后VF-QOL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DR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患者需終身服藥治療,配合有效護理干預,有利于加強患者遵醫行為,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對治療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療效,以延緩視功能進行性下降、改善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護理干預模式多將護理重點放在疾病本身,極易忽視對患者精神層面的干預對病情的影響,護理目標不明確,護理措施針對性亦不強,較難取得理想護理效果,更難滿足臨床及患者護理需求,不僅會增加護理人員工作負擔,亦會引起患者不滿。在醫學模式改革及護理觀念轉變背景下,針對性護理干預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與重視,該護理模式主張根據疾病、治療及患者個體身心特征,確立明確的護理目標,并以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能夠享受優質的護理服務,并使護理質量得以整體提升,故護理效果更為顯著[5]。對于DR患者,疾病所致視力下降可使其產生嚴重身心不適,多數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缺乏正確認識,進而導致其負面情緒極為明顯,治療依從性不高,難以保證治療效果。因此,在傳統的基礎護理上,應更加注重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及社會系統支持,繼而針對性此并結合不同患者身心特征,制定各有側重的個體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確保每位患者均能夠深入了解疾病,以積極樂觀態度接受治療。加強生活指導與健康訓練的同時,應結合患者個體特征與喜惡,制定患者樂于接受的干預方案,獲得患者積極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DR患者治療依從性。DR可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嚴重影響,致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該護理模式對提高DR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原因可能在于針對性護理有利于使患者謹遵醫囑接受治療,使治療效果得到保證,進而改善疾病轉歸,減輕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綜上,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DR患者治療依從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家燕,樊映川.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2):137-139.
[2]周源源,伍雪云,劉玉瓊,等.社區干預對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效果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6,37(8):1034-1036.
[3]劉家琦,李鳳鳴,吳靜安,等.實用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82-487.
[4]黃江,劉曉玲.中文視功能相關生存質量量表-25的初步應用評價[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6,18(11):660-664.
[5]張嬌健.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癥狀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1):1240-1242.
[6]王鮪,劉艷麗,林翠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人生存質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6):694-696.
作者:梁博 單位: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