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護理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效果的影響。方法將114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分析2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結果護理后2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明顯降低(P均<0.05),觀察組降低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5);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負性效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合格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進行護理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冠心病;介入治療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為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多發病,且其治療預后效果不佳,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1]。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介入治療的應用在挽救冠心病患者生命,改善治療預后方面具有卓越貢獻,但仍不能達到十分滿意效果,不可避免引起一系列并發癥發生[2]。且隨著人們意識的轉變,在對患者開展積極治療工作的同時,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引起了關注。2015年9月—2017年4月筆者觀察了給予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具有科學指導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上述時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進行診治的114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均符合《實用中醫心血管病學》[3]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及介入治療手術指征。患者年齡>18歲;患者無語言、認知功能異常,溝通無障礙;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過敏體質者;1個月內有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血液、內分泌、免疫系統病變或伴較嚴重感染、腫瘤者;伴心包炎、心臟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對治療結果抱有不切實際幻想者;癡呆、不能配合治療者;研究資料不全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齡43~82(58.7±6.3)歲;冠心病病程4~11(7.5±1.4)年;心功能分級[4]:Ⅱ級19例,Ⅲ級3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4例,陳舊性心肌梗死32例,穩定型心絞痛11例;單支病變32例,雙支病變25例。觀察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齡42~85(58.9±3.1)歲;冠心病病程3~13(7.6±1.0)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39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5例,陳舊性心肌梗死30例,穩定型心絞痛12例;單支病變33例,雙支病變2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類型及病變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2組患者均經橈動脈穿刺進行介入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入院第1天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運用護理程序收集資料,核實患者身份,入院告知,進行入院護理記錄,評估患者致病因素、基本生命體征、并發癥、心理狀態、社會關系、家庭環境、營養狀態等。參考文獻[5]中方法自制臨床護理路徑表,結合患者評估結果制定護理內容,并向患者發放護理路徑表,根據表格講解護理內容和預期目標,希望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配合。遵醫囑執行檢查和治療,并說明住院制度、檢查注意事項,及時運送患者進行臨床檢查。護士長每天對護理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督促指導。
1.2.2入院第2天至術前1d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及所反映的問題,了解其心理需求和不良情緒產生原因并給予及時解決,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建立治療信心,正視疾病和治療,保持充沛精力和健康心態,并給予患者充足時間做治療決定。進行臨床常規檢查,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維持良好的下肢血液循環狀態;訓練患者咳嗽、呼吸以及床上大小便動作,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術前禁食、禁水,避免術中發生誤吸;預防低血壓、低血糖發生。
1.2.3手術日繼續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協助患者進入介入室,建立靜脈通道,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術后持續監測心律24~48h,觀察穿刺部位滲血及血腫發生情況,預防脫水,給予適當液體輸注以維持正常體液量。拔管時向患者解釋清楚,消除恐懼和思想顧慮,獲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時轉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拔管異常感。保留靜脈通道,準備好常用急救藥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咳嗽、胸悶等異常表現,做好急救措施。按醫囑操作,正確給予抗生素及抗凝藥物,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發生。
1.2.4術后第1天至出院前1d指導患者床下活動,觀察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患者疼痛狀態給予相應疼痛護理,維持病房舒適環境,囑患者規律生活,早睡早起,預防便秘,營養護理,及時發現患者不適癥狀并給予相應處理。
1.2.5出院日給予患者出院指導,繼續保持規律生活習慣及健康飲食,家庭環境保持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干凈整潔。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冠心病誘發因素,預防便秘發生,必要時可應用緩瀉藥,降低因便秘而增加冠心病復發危險;洗澡也是誘發冠心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掌握安全洗澡時間[6];適當活動,避免劇烈運動,以不導致心悸、氣短、胸悶等為運動原則,循序漸進;指導患者家屬學會脈搏測量方法,了解飲食、活動、藥物應用等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定期帶患者復診。
1.3觀察指標①應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7]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量表含20條項,應用四級評分(1~4分)法,總分×1.25為標準分,SAS評分≥41分或SDS評分≥51分表示患者有焦慮、抑郁狀態發生。②比較2組患者經護理后并發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和負性效應(低血壓、腹脹、血腫、入睡困難、便秘等)發生率。③評估2組護理效果,包括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合格率、健康教育達標率。護理滿意度:應用國家衛生部患者滿意度調差問卷[8]測評。護理質量合格率:應用評分方式測評責任護士護理工作,以考核評分(80%)+患者滿意度評估(20%),分數不小于80分計為合格。健康教育達標率:通過健康教育問卷對患者及家屬知識掌握進行評分,分數≥60分則達標。④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應用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焦慮、抑郁評分比較護理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經臨床護理后,2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
2.2并發癥及負性效應比較經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負性效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
2.3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合格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
2.4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5.4±2.3)d,住院費用為(16439.7±3216.4)元;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9.4±1.2)d,住院費用為(11678.4±2617.4)元。組間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新型的一種將循證醫學、持續護理以及整體護理等相互結合并給予相應改進的標準化護理方法,是醫護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狀況,針對某種疾病而制定的住院期間護理日程計劃表,以更好地為臨床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個性化等優點,目前正逐步運用于臨床工作中,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少康復延遲和資源浪費具有重要意義,現已成為深化醫療改革的發展趨勢[9-11]。臨床護理路徑對時效性及實踐性特別關注,患者入院后為其提供有效時間表,實行標準化護理,對此前的盲目執行醫囑、隨意護理以及機械性治療進行徹底改善,該做什么以及要怎樣做均在路徑要求中明確規定,使得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的開展具有預見性、主動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護理差錯發生,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這也是衡量醫院水平以及醫療質量十分重要的指標[12]。
在本研究中,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介入治療是完全陌生的新型技術,同時受到疾病、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影響,患者不可避免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的出現,又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病情,影響治療甚至誘發機體其他方面不適癥狀[13-14]。而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使患者詳細了解治療方法,解除患者疑惑,可及時發現并解決患者身心需求,從而提供相應的科學指導,有效緩解其心理不適。心理不良情緒的改善可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解除血管壁緊張,內分泌調節趨于正常,維持患者心率平穩,同時在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的同時,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保證介入治療順利完成[15]。
冠心病患者經介入治療后因受到慢性伴隨疾病、高齡、穿刺手法等因素影響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及負性效應發生,影響預后,而臨床護理路徑提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各種術前訓練、術后肢體制動及可能發生情況講解,為患者提供定時、定質的護理服務,在保證醫療及護理質量的同時,規范并控制各項費用,讓患者可詳細了解,并積極配合每天的計劃和目標,保證治療順利進行,并減少了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相應護理后,2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負性效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合格率及健康教育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明顯減少。說明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實現了護理工作的標準化、程序化,在通過與患者耐心溝通,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的過程中,能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對緩解醫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減少醫療費用,降低術后并發癥及負性效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偉雄.芪參膠囊聯合葛根素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20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4):4645-4646
[2]崔艷.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對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33(21):137
[3]曲松柏.實用中醫心血管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637
[4]汪康平.心功能分級的評價[J].蘇州醫學雜志,1997,20(4):31-33
[5]王艷,喬玉寧,陳珊珊.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8):9-10
[6]耿躍然,何翠竹,陳玉娟,等.微信式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康復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163-166
[7]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8]徐麗,倪紅梅,沈紅藝,等.中國人亞健康狀態測量量表條目篩選[J].中國衛生統計,2012,29(1):10-13
[9]黃松霞,郭婉茹.循證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舒適度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6):143-146
[10]李克亞,寇潔.循證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4):3697-3699
[11]秦瑩,夏莉,王一丁.臨床護理路徑對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心理影響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34):102-103
[12]王重建,朱青青,劉娟.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7,41(2):182-183
[13]錢蕾,葛兆霞.全局式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1):1032-1034
[14]解坤.圍術期護理用于冠心病行介入治療患者的效果分析[J/CD].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15):3051-3052
[15]楊志慧,李海濱,姜志安,等.延續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6):2537-2539
作者:卓儒紅 姚紅艷 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