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胃腸問題臨床護理藥學知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完全胃腸外營養(TPN)可為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不良患者提供足夠的熱量、氨基酸和各種必需的營養物質,利于修復組織、增強抵抗力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康復。外科手術患者不能從胃腸道進食或攝取營養,TPN是通過靜脈供給患者所需的營養物質,使患者在不能進食的情況下仍保持正氮平衡,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有利于傷口愈合,降低死亡率。本文就我科100例結直腸患者在施行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用了TPN治療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34~86歲。使用TPN治療4~10d。TPN方案包括脂肪乳劑、復方氨基酸、欣坤暢、葡萄糖、電解質及多種微量元素等,液體量每天為2500~3000mL。TPN采用中心靜脈輸液93例,采用周圍靜脈輸液7例,每天總液量在24h均勻輸入。100例患者無感染發生。
2營養液配置及保養
營養液在專用配液間配制,室內每天紫外線照射2次。使用一次性靜脈營養輸液袋(3L)作為容器,先將電解質、維生素配置在水溶性液體中,再將脂溶性維生素及藥物配置在脂肪乳劑內,依次將水溶性液體、脂溶性液體配置入3L袋內,并搖勻混合,排出袋內氣體,用調節夾及無菌紗布封閉入口,同時應避免將電解質直接加入脂肪乳劑內,防止發生沉淀。根據醫囑現用現配,常溫下24h內輸注完畢,因故不能及時輸注時,應放入冰箱保存(4℃),注意保持清潔。
3插管前后的護理
插管前向病人講解置管部位、配合事宜及置管后注意事項,簡要說明TPN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告知輸注高能營養液時可能出現的不適及處理方法,以取得積極配合;穿刺包要嚴格消毒,穿刺時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插管后要注意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患者有無發紺氣急、呼吸困難,穿刺一側有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等癥狀,防止氣胸。穿刺處每天更換敷料1次,發現局部潮濕或有滲血時應及時更換,保持導管妥善固定、通暢。每日更換輸液器;嚴格按照醫囑控制輸液速度。應用TPN的患者病情較重,要密切觀察病情,正確留置標本。每周測體重1次,隨時觀察TPN的治療效果。同時向患者示范保護管道的方法,如翻身、活動時要注意靜脈導管的固定,防止扭曲、牽拉甚至脫出。
4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TPN療法常見并發癥是感染。當一個持續TPN的患者出現發熱,要仔細檢查有無感染源。如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應首先考慮到插管感染的可能,可立即更換輸液器和營養液,并分別抽血和取營養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若數小時后仍有發熱,則應拔除導管并剪下導管末端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改用經周圍靜脈輸注營養液補給營養,查明感染原因后再進行治療。新晨
因導管直接插入鎖骨下靜脈或頸內靜脈,與上腔靜脈很近,一旦有空氣進入,很容易造成空氣栓塞,重者可致死亡。因此,要加強病房巡視,防止液體輸完形成空氣栓塞。血栓栓塞是深靜脈插管的常見并發癥,每天輸液前需用無菌注射器回抽確認有回血后才能接輸液管,輸完后用濃度為10~100U/mL肝素鈉稀釋液10mL封管,防止營養液堵塞造成栓塞。封管時應采用正壓封管,邊推注肝素邊緩慢退出,防止形成渦流造成堵管。一旦發生導管堵塞,可抽少許肝素鹽水輕輕沖洗導管,然后盡量往外抽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內推注,以免導致血栓栓塞性并發癥[1]。血小板減少等凝血機制障礙及肝素過敏患者不應使用肝素液封管,可改用生理鹽水沖洗封管[2]。
TPN是一種從靜脈補充營養的治療措施,當胃腸道功能因解剖或功能障礙而不能經胃腸道進食時,腸外營養作為患者獲得營養的唯一途徑,能替代胃腸道提供機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使胃腸道處于功能性的休息狀態,可減少胃腸道的分泌和蠕動[3?4]。但是,隨著TPN在臨床上的應用,并發癥的出現逐漸為醫護人員所關注,如導管的感染、空氣栓塞、高滲性利尿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并發癥,因此,提高護士的認識水平和知識水平,醫護配合是預防或減少并發癥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孫香榮,王麗佳.鎖骨下靜脈留置導管堵塞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2):2290-2291.
[2]張玉珍,董淑華,程軍,等.晚期腫瘤患者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術的并發癥及預防[J].現代護理,2006,12(5):453-454.
[3]李武平,韋麗.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6-59.
[4]代云群,王少龍.腸內和腸外營養對上消化道腫瘤術后腸瘺患者的臨床應用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6):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