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學臨床醫學研究生能力的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
所選的案例證型不能過于單一,要具有一定的辨證難度,以起到訓練學生中醫辨證、類證鑒別的※基金項目: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新開課程建設項目能力;在模擬診療之后,引入病癥現代進展研究,內容涵蓋鑒別診斷、診斷依據、臨床治療以及藥物研究進展等,使教學內容更貼合研究生的學習方向;并對學生在中醫經典的學習和運用提出要求。教學模式主要為:通過案例閱讀,引出課堂提問內容,再進行問題分析,期間加強中醫經典基礎的復習與鞏固,并在現代醫學進展方面予以介紹,最后回顧總結。
2結果
在案例式教學結束后,對研究生進行本課程測試,病癥為非授課內容,形式仍同研究方法,分析成績并與前比較,每位研究生寫一篇學習心得與建議。
2.1案例式教學前后學習成績分析
分別對病史完善、理法方藥、經典理論三個方面進行前后比較,均以百分制計算(見表1),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從表1可以看出,研究生在理法方藥、經典理論這二塊學習成績提高較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2學習心得分析
案例式教學結束后,每位研究生需完成一篇學習心得,其反饋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在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綜合分析等方面是否有提高并提出建議。由表2可見,研究生學習能力提高人數所占百分比較高,說明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形成良好思維方式、不斷總結的基礎上使研究生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進步。收回的33份反饋表中,27份提及希望其他臨床課程采用相似的教學模式,21份建議在案例的設計上可多系統滲透,2份認為教學過程比較緊湊,適應能力有待提高。
3討論
案例式教學法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方法多年來一直被廣泛用于經濟學、金融學、法律學、商業和法律課程的教學中。
20世紀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學法傳入我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廣泛運用。案例式教學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其教學目的在于發展學生運用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故而其面對的教學對象需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所以我們選取在臨床專業課程中應用、實施案例式教學法,其授課對象均為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學生在本科課程中已基本學習掌握了《中醫內科學》常見病癥的相關基礎知識內容,但仍存在臨床思路較為書本化,不能有效地把基礎理論知識結合臨床,中醫診療辨證較為單一或辨證片面,從而導致處方用藥的不準確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均反映出我們中醫學類學生中醫臨床辨證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而學習能力的提高通常所需具備的三要素———規范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對研究生而言更應在學習方法上予以引導,他們普遍基礎理論較扎實,但臨床分析能力尚有欠缺,所以我們嘗試在教學授課中通過案例式教學法,選取典型中醫常見病癥案例為引導,在方法學上予以指導,以有目的的提問為主線,進行情景式、啟發式教育,教學過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附加提供一些讓學生能夠參與、融入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感覺如同親臨其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主動性。并且,我們在問題的深入過程中穿插加入相關的中醫基礎、經典理論知識以及該方向的新進展,使學生在復習鞏固、開拓視野的同時又做到了融匯貫通,從而達到較好的中醫內科學臨床理論課教學效果。事實證明:案例式教學在學生中的反饋較好,特別是在提高學習能力方面尤為明顯;而且這種規范、嚴密的案例設計,對提高學生的技能也大有裨益。在收回的33份反饋表中,也表明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認可和期待。
由此可見,以案例式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手段,逐步引導學生診療思路,在課程內容深入的同時,切入教授中醫內科病癥相關臨床進展知識,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解決學生臨證辨治能力薄弱、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又彌補其臨證治療進展內容缺少的不足,對促進學生能力提高有一定作用。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案例式教學方法更切合臨床實際、更有利于學生成長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者:陳咸川舒靜李英顧娟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