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BL教學在臨床醫學理念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評價方法
在內科學相關章節的課程學習完后,采用理論筆試的方法比較兩組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實驗組對pbl教學法的滿意度。
1.2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理論筆試
筆試試卷采用名詞解釋、選擇、病例分析等題型,總分100分,高于80分者為優秀,高于60分為及格。兩組學生理論考試結果顯示,實驗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問卷調查
實驗組發放問卷調查表35份,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回收率100%。學生對PBL教學法評價結果見表2。
3討論
PBL是基于現實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該法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PBL誕生后,先后在60多所醫科學校中推廣、修正。此外,PBL也從當初的醫學教育領域走向其他學科教育領域,從培養研究生的領域走向中小學及大學教育領域。我國最初于1986年引入PBL,目前已逐漸應用于部分醫藥院校基礎課、臨床課的教學中。
本研究發現,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在《臨床醫學概論》課程中運用P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同時,PBL教學法要求指導教師有較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掌握問題中涵蓋的各方面知識,這也激發了教師全面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學生不再扮演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的角色,而是積極思考,提出有意義和有創意的問題,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臨床醫學概論》是我院針對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臨床醫學綜合課程。經過一系列的實踐研究,筆者認為對這門課程采用PBL教學法能夠提高本專業學生獨立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持久性,提高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作者:陳潔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