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專業智力教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智力教育對培養創新型臨床醫學人才的重要性
1.促進醫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是臨床醫學教育中智力發展的基礎
觀察力是智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思維力、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力發展的基礎。醫學生有目的地尋找他們需要的信息,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然后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對于觀察能力的培養,在臨床醫學中主要是培養醫學生準確地觀察人體解剖結構間的關系,鍛煉其對疾病臨床表現理解分析的能力,提升醫學生的專業素養、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大學教學過程中都會有醫院見習、實習等教學環節,目的就在于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更深入地學習和領會專業知識。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的臨床表現,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就要注意抓住它們的皮膚黏膜損害的特點,看看皮損是什么形狀,是什么顏色,有沒有突出皮膚表面,有沒有脫屑等。只有先通過觀察,才能抓住疾病的特點,才會慢慢提高專業的知識水平及能力,所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進行智力開發的基礎。
2.對醫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智力發展的核心
思維,就是通常所說的“想”“思考”,是對客觀事物的人腦的認知理解過程。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有兩個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例如,我們對某個疾病的認識,先是從臨床表現了解它,逐步對它的病因、發病機制進行了解,理解它的診斷要點、治療措施及預后,經過大腦的分析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這個過程核心的要素就是思維。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人也要“想”,但它是初步的,只有在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后,人們才可以通過分析、綜合,從而認知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所以,思維主要體現在理性認識的階段。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個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是通過思維能力來反映。因此,在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智力開發的核心。
3.開發醫學生的想象力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塑造醫學形象的重要環節
想象是創造一個想法或思想的能力。創造性的想象中,想象創造希望實現某一件事物的清晰圖像,接著,繼續把重點放在這一思想或圖像上,給予它正面的能量,直到它最后成為現實。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是因為他可以保持孩童般的想象力;牛頓通過蘋果墜落,延伸到萬有引力這一重大的發現也是因為他豐富的想象力。筆者認為臨床醫學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做出臨床診斷。除此之外,豐富的想象力也是醫學科研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所以發展醫學生的想象力在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變得尤為重要。
4.訓練醫學生的表達能力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臨床醫學人員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形象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就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的前提條件。但是要將自己的思路準確地體現出來,必須還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才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臨床醫生對疾病的思索用快速、準確的方法將其大腦中產生的某種意念、某種思想記錄并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臨床醫生通過眼(觀察)、腦(思考)、手(表現)高度地結合,用圖解思考與綜合多元的思維方法,將臨床問題解決,就是表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體現。另外,臨床醫生與病人、家屬、同行之間的溝通交流也需要高超的表達技巧。
1.探索與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智力教育模式
目前我們認為臨床醫學教育標準體系應該主張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好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要涉及臨床診斷及臨床實踐。智力教育培養應充分認識到兩者的相輔相成關系,不能單純地突出臨床實踐,也不能片面追求理論知識,要讓學生意識到“三基”的重要性,以這三點作為學習的最高準則,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以對醫學生開展智力教育和提高綜合能力并進作為教學發展的方向
(1)提高醫學生的創造與思維能力。
臨床醫學的關鍵在于診斷,而思維能力是臨床診斷的源泉與基礎。具體來說,通過幾年的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這樣幾個方面的思維方法。首先,創設問題的情境,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以便使人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發展思維的形式,抽象思維的三大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人們掌握一系列的醫學概念之后,便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判斷,又在判斷的基礎上運用正確的推理,學生的三大思維形式發展了,其思維能力自然得到了培養。最后,要積極地參加臨床實踐活動,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一方面使思維為實踐服務,另一方面又用實踐來檢驗思維的結果。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了培養和提高。
(2)提高醫學生的觀察能力。
疾病的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培養臨床專業學生各種類型疾病具有敏銳的分析與觀察能力,要成為專業訓練的一種基本技能。對醫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步驟進行:①明確觀察目的:觀察目的越具體,才能使醫學生對自己的觀察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從而使觀察力得到鍛煉;②制訂科學的觀察計劃。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哪些地方是重點,哪些地方只需粗略地觀察,都要有詳細的計劃;③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在臨床工作中,觀察能否深入,關鍵在于醫生的興趣。興趣是智力積極活動的前提,是學習實踐的巨大動力;④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比如定時觀察法、全面觀察法、重點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
(3)提高醫學生的想象力。
首先讓學生學會模仿。我國學者徐明認為,培養一個人的想象力,模仿是第一步。模仿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象”,模仿的過程具體說來就是把事物的外部、內部特征進行聯系的過程。通過模仿,學生會逐漸知道事物之間的一些必然的聯系。掌握了這種方法,學生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事物和其相關的其他事物比較,這就是想象。其次,要提高醫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各方面的經驗和知識。想象是客觀外界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它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只有多學習醫學相關知識,積累經驗,才能開拓廣闊的想象思路。最后,還應多帶醫學生身臨其境去醫院接觸病人,讓醫學生勤于思考,挖掘想象潛力。
(4)提高醫學生的表達能力。
醫患溝通需要醫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的養成在于平時學習過程中的反復磨煉與積累。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具有能嫻熟地表達自己意圖的能力。所以要讓醫學生在幾年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總之,在臨床醫生的培養過程中,對智力的培養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培養學生思考的智慧,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智力開發的潛力是巨大的,如果勤于開發就會思維敏捷,視野開闊;另一方面,在智力開發中,要強調醫學生學會轉換觀察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已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作為一名臨床醫生,一旦了解和掌握了各種臨床必備的素質,在臨床過程中便能增加其悟性,激發自己的診斷思路,直至解決臨床病例。臨床醫學人才的智力培養,是在更深層次上提高醫學人才綜合素質與能力所必須進行的教育途徑。
作者:朱曉燕單位:云南中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