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養,常常由于缺乏科研課題、科研平臺和實驗技能而受到局限。本科室通過聚焦研究方向,積極申報課題,建立獨立實驗室和形成研究團隊,在光皮膚病領域建立了國內最大樣本庫,獲得了國家級等基金50余項支持,成為教育部創新團隊、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協同創新中心,為培養研究生科研水平提供了資源、經費、平臺、人員和學術保障。采用科研工作與臨床工作相互交叉,緊湊連接方式,保證了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臨床技能的較好培養。在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平臺標準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臨床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
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塑造能夠較好掌握臨床工作技能,并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學人才。依據培養的側重點,分成科學學位型和專業學位型,其中前者更注重科研水平的培養,培養目標強調研究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但同時也要達到臨床能力的培養水平[1]。對于一部分臨床科室,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力不從心,主要是存在缺乏科研課題、科研平臺和實驗技能等問題[2]。為了培養臨床、科研統籌兼顧,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碩士研究生,我科在以下方面做了嘗試。
1聚焦研究方向
云南為低緯高原地區,日光照射強烈,由日光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一系列皮膚病高發,統稱為光皮膚病??剖揖劢寡芯糠较?,對光皮膚病的危險因素、發病機制和早期防治開展了系列研究。聚焦研究方向能使學科得到快速提升,在全國形成特色和優勢??剖议_設了光皮膚病專病門診,所有就診患者均在醫生指導下填寫問卷,完善光過敏試驗、過敏物質檢測、血尿常規等相關檢查。采用患者管理軟件建立患者信息化檔案,包括患者基本資料、照片、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各項檢測報告和具體治療方案[3],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收集血樣、皮損組織,建立光皮膚病樣本庫。迄今為止,建成了我國樣本量最大、覆蓋病種最全的光皮膚病病源資源庫(1.2萬例)[4],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資源保障。
2積極申報科研課題
圍繞光皮膚病,全科室動員積極申報各項科研課題,結合各自工作崗位的特點和優勢,從臨床流行病學方向、疾病發病機制方向、疾病靶向治療方向、預防管理方向和轉化醫學方向多個角度申報課題。申報課題從醫院內創新基金開始申報,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成果,循序漸進地申報更高層次的研究基金?,F科室共獲得國家級基金9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創新團隊1項;獲得省級重點項目4項,省級廳級項目50余項,是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項目總經費合計1000萬余元,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經費保障。
3建立獨立實驗室
在多個項目的支持下,科室在醫院建立了皮膚科光研究實驗室,占地300多平米,配備有流式細胞儀、熒光顯微鏡、定量PCR儀、凝膠成像系統、微量核酸蛋白測定儀、生物安全柜、低溫高速離心機、酶標儀等設備。科室引進了清華大學醫學部&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免疫學博士作為實驗室負責人,建立了載體構建、基因轉染、細胞培養、實時熒光定量PCR、WesternBlot和免疫組化等實驗技術。實驗室和實驗技術的建立,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平臺保障和技術支持。
4形成研究團隊
科室圍繞光皮膚病涵蓋的疾病,主要形成了4個方向的研究團隊,分別是:①光致皮膚癌,如:日光性角化癥、鱗狀細胞癌、惡性黑素瘤等;②光加重性皮膚病,如痤瘡、黃褐斑、顴部褐青色痣等;③光敏性皮膚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④光老化。研究團隊由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科室副教授、講師和助教作為團隊成員,在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作為流動性成員。團隊學術帶頭人負責大方向的規劃、國內外現狀的分析及國內外的合作交流,團隊成員負責科研課題的具體執行、文獻查閱和論文撰寫等,在讀研究生負責完成一部分科研課題。研究團隊的形成保障了研究的可持續性和深入性,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人員保障和學術指導?,F學科已經成為教育部“高原光損傷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及綜合防治研究”創新團隊,云南省“光線性皮膚?。撔聢F隊”。
在上述基礎上,研究生入學后即確定研究方向和內容,在導師和團隊指導小組老師的指導下查閱文獻,撰寫研究進展綜述,并在第一年進入實驗室熟悉實驗技術。完成專家論證開題后,開始課題研究工作,在分析統計數據、撰寫論文的階段開始臨床階段的學習??蒲泄ぷ髋c臨床工作相互交叉,緊湊連接,保證能夠較好地培養研究生的臨床技能和科研水平。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科室畢業的研究生1人獲得了省級優秀博士畢業論文[5],3人獲得了省級優秀碩士畢業論文[6,7],發表SCI論文21篇,為光皮膚病領域培養了優秀的醫生和研究者。但仍存在與國際合作交流不足,實驗平臺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今后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科水平,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學科的合作交流,建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為培養光皮膚病領域高水平研究生努力。
參考文獻:
[1]馬軍,葉萍萍.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現狀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4,(12):50-51.
[2]梁軍,曾甫清.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現狀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23-24.
[3]郭美華,徐丹,劉瑋,等.光損傷性皮膚病規范化防治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皮膚病與性病,2014,36(5):257-258,297.
[4]馮家祺,何黎,劉瑋,等.高原光損傷性皮膚病樣本庫的建立,管理及應用[J].皮膚病與性病,2014,36(5):252-254.
[5]龍庭鳳.TGF-β/Smad信號傳導通路及相關基因在日光性角化病中表達及意義[D].昆明醫學院,2010.
[6]楊婷.雄激素調控酶基因遺傳多態與云南漢族重型痤瘡的關聯研究[D].昆明醫科大學,2013.
[7]付蘭.他克莫司對光致皮膚損傷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D].昆明醫學院,2008.
作者:徐丹 吳文娟 孫東杰 涂穎 楊智 劉彤云 顧華 農祥 何黎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