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雙軌合一”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得到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被部分削弱。因此,如何在“雙軌合一”模式下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文在分析“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實施中科研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雙軌合一;科研能力;培養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學高層次人才。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與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存在著一定矛盾[1]。2013年,教育部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掀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探索。雖然“雙軌合一”模式解決了兩者培訓內容的重復性問題,但也凸顯了一些新的問題:明顯的是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思維和技能得到加強,但科研能力相對較弱。在此背景下,我們分析了科研能力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重要性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如何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探討,以期為“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參考和借鑒。
1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性
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根據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臨床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3-4],而學位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研究生本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用于臨床實踐的時間增加,用于科研能力培養和實踐的時間必然減少。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文化成績和臨床實踐能力對等的情況下,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者往往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石春蕊[5]等認為,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加強和創新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是一項迫切的工作,注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與就業預期相結合。此外,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養,不僅有利于研究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是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不管是從研究生以后的長遠發展或是提高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角度來看,都需要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導師對科研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導師的引導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6-7]。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導師一般由高級職稱的醫師擔任,但某些導師可能存在臨床科研能力的缺乏或者對科研能力不重視問題,導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欠佳。再者,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導師一般只進行三級查房和臨床思維的培養,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忽略,導致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時,在醫院組織的講座和培訓中,關于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的活動很少,且科室缺乏針對住院醫師和研究生設立的基金項目,導致科室科研氛圍不足。
2.2系統的科研能力培訓缺乏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學年上學期為理論知識學習,兩年時間在臨床科室輪轉,剩下半年的時間用于科研能力的培養和論文撰寫。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三年一直在臨床科室輪轉,很多高校為了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的時間和效率,壓縮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課程學習時間,精簡科研課程教學。對于如何培養科研能力、如何掌握科研操作均未有相關的介紹,對于循證醫學、臨床科研方法以及統計學軟件等課程研究范圍涉及少,往往忽視科研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2.3對科研意識培養不夠重視科研意識是指科學研究者探究、認識未知的覺察和主動性,對臨床醫學科研具有重要意義。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延續不斷的過程,短時間內不可看到很大的成效,因此需要從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意識培養起,一點一滴的積累。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臨床技能的提升較為重視,對科研意識培養重視不夠。在這種條件下,很多研究生經過三年輪轉后,臨床科研意識逐漸退化,重臨床、輕科研的思想逐漸根深蒂固。此外,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缺乏科研的欲望,認為只要把日常醫療工作完成即可,認為科研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可有可無。
3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建議
3.1實行雙導師指導制“雙導師指導制”[8-9]即每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兩位導師指導臨床和科研,其中一位導師是傳統的導師,由具有豐富臨床實踐和指導研究生科研培養經驗的醫師擔任,其主要負責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另一位導師主要是醫學院校或醫院中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者或研究人員,其主要負責傳授科研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科研理念。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也是“雙導師指導制”的一種形式,由一個團隊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科研指導。單一的導師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有局限性,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能夠發揮團隊每個導師的長處,能取長補短,促進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全面發展。王健[10]等認為“雙導師制”可以靈活的將高校研究生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有效應用于臨床實踐,有利于實現“學、研、用”有機結合,適合培養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3.2開放科研實驗室科研實驗室是教學醫院培養研究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11]。利用科研實驗室的平臺,讓每一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課題需求進入實驗室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科研實驗室開放包括對科研儀器和設備的開放,如基因測序儀、基因芯片工作站、蛋白電泳系統、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激光切割顯微鏡,等;對科研資源的開放,如開放相關的文獻查詢數據庫,供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查詢文獻;對科研時間的開放,如科研實驗室在晚上、周末或者節假日均面對研究生予以開放。
3.3提高對畢業生的科研要求在“雙軌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管理部門可適當增加畢業生學位論文的要求,如在論文選題方面要求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科學性,同時要求從研究目標、科研設計方案、選取指標、技術路線等方面列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并探討其可行性。此外,科研選題也必須要求結合臨床實踐并使研究結果能夠用于臨床上,培養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上述措施,也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要求增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發表數量和發表刊物的檔次,如增加篇數,要求發表核心期刊的文章,等。
3.4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保障。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科研能力培養的機制包括設立專項基金、定期開設科研講座、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和建立激勵機制,等。為了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管理部門可以設立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項研究基金,積極鼓勵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申請課題和參與科研;此外,還可以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科研專題講座,并把聽取科研講座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聽取足夠場次的講座才能取得碩士學位;醫院也應當充分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授課,加強國內外學者與研究生的交流,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激勵機制包括對帶教教師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獎勵,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撰寫的論文錄用后,的版面費可以報銷,帶教教師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激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臨床科研[12]。科研能力是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點培養目標之一。在“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下,容易出現“重臨床,輕科研”的培養偏差。然而,不管是出于研究生畢業后職業生涯的發展還是提高醫學院校培養人才水平和層次的需要,都離不開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重視。因此,不管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和途徑如何變化,科研能力的培養應當始終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點,研究生教育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不斷采取措施予以強化,切實保障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關嵩,齊德廣,錢頻,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中臨床與科研的矛盾及解決對策[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2):196-199
[2]蔣秋燕,蔣桂秀,唐乾利,等.對廣西中醫學院2007屆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分析與思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11(1):112-114
[3]趙宏偉.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途徑[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17-20
[4]LiddellPW,HeuertzRM.Studentsasvitalparticipantsinresearchprojects[J].ClinLabSci,2011,24(2):66-70
[5]石春蕊,唐宇寧,趙麗,等.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新生學習目標與就業預期的現狀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8):897-901
[6]陳旻敏.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與傳統臨床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2):123-125
[7]經緯,陳櫻,沈洪興,等.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開展導師制探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21-22,46
[8]羌建峰,王曉冬,戴正慶,等.論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J].醫學與哲學,2010,31(17):74-75
[9]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526-528
[10]王健,韓忠燕.研究生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10):960-961
[11]王雅杰,董成亞,李昊文,等.科研型實驗室在研究型醫院研究工作主體人員科研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5(2):76-78
[12]胡修周.醫學生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9,32(5):365-366
作者:莫小強 陶麗華 唐乾利 周澤文 王露瑤 黃亮 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