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神經內科護理的風險預防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
1.1鎮靜在鎮靜用藥方面,對所有護理工作者進行培訓與考核,考核不通過者繼續學習,不予上崗。臨床護士必須充分了解鎮靜藥品選擇、用量、具體使用方法等,并對每一位患者的鎮靜應用進行詳細的登記。
1.2壓瘡對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方面,要盡量避免壓瘡的發生以減少患者病痛外其它痛苦,就采取以下措施:①經常讓患者翻身,最好每2h左右翻身一次,無法自行翻動的患者應由護理人員或家屬幫助翻轉;②無法自行翻身的患者最好使用氣墊床;③已出現壓瘡的患者,在壓瘡處可使用紅花酒精進行按摩;④體型消瘦以及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可以在其易發生壓瘡的部位提前做棉墊保護處理;⑤注意患者飲食營養的調節。
1.3低顱壓綜合征針對低顱壓綜合癥的護理對策包括:①隨時監測患者的顱內壓變化情況,始終保持壓力在70~200mmH2O范圍以內;②盡量避免患者的顱內壓升高,對增高的情況及反應做好鑒別工作;③及時調節腦室引流管至適當高度④給患者進行挪位時要先行夾閉引流管,等患者歸位以后再放開管道繼續引流;⑤對患者所用病床的床頭高度要適當調整,一般在15~30°之間,以保持患者的舒適。
1.3其它護理風險要求護理人員必須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在病床外圍進行床欄保護、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各類醫學知識的宣教、及時調整患者和家屬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加強病房的巡視、積極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等,以減少此類意外事故的發生。
2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出院前記錄其發生護理風險的情況,并進行統計與比較。
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包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如表1,研究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經統計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臨床多插管、長期臥床等,對護理的要求相對較高,患者也易發生壓瘡、誤吸等護理風險問題。因而探討和研究護理風險因素,并有效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組研究中我們發現,誤吸、鎮靜、壓瘡、低顱壓綜合征均為神經內科的主要護理風險,筆者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手段,發現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相對較高,而在風險分類的基礎上針對各風險制訂有效的護理措施與手段再實施臨床護理的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就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護理風險于神經內科臨床具有危害性,護理工作要圍繞可能發生的各類護理風險開展,從而減少風險的產生,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根據筆者提臨床經驗總結分析,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的造成主要包含如下原因。
5.1造成誤吸的因素神經內科患者多數因各類病癥造成神經肌肉的協調能力減弱,從而導致患者的吞咽功能受限,昏迷者的吞咽功能或咳嗽功能甚至可能消失,患者大量的腦脊液漏、氣管插管氣囊的壓力過低、或者是留置的胃管以及鼻飼不正確等問題,也是引起誤吸的因素之一。
5.2鎮靜對于神經內科危重患者來說,多數因病情造成疼痛、意識混亂、顱內壓過高等問題,臨床為緩解患者痛苦,多采用鎮靜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一方面穩定患者的情緒與行為,另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氧耗和顱內壓力,較好地保護患者腦細胞。但是,臨床上出現鎮靜護理風險情況多因護理人員對于鎮靜藥品選擇、用量、具體使用方法等掌握不全面、使用不當等而造成,當鎮靜藥物注射時護理人員未能準確評估鎮靜深度時,極易引起患者腦灌注壓異常發生,患者易呼吸不良,使對病情的觀察與把握也提高了難度。因此,在對鎮靜的使用與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進一步做到專業、細致、謹慎,且必須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較豐富的醫護專業知識。
5.3壓瘡壓瘡是臨床病患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危重病人身上,多因不能翻身或衛生情況不佳等因素造成。
5.4顱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低顱壓綜合征較常發生在腰穿、休克、顱腦外傷、腦脊液過度引流脫水過多、過度換氣等問題的患者身上,臨床上多表現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頸項強直、聽力下降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者是腦疝等并發癥,危急患者生命健康。
5.5它護理風險其它護理風險主要指精神科患者臨床較常出現的摔傷、墜落、患者隨意走動造成走失等的意外狀況的發生。
作者:蔣芳單位:張家界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