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醫學解剖生理學教課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教學基礎薄弱
南京郵電大學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南京郵電大學起步較晚,工程類課程依托南京郵電大學理工教學和科研的工作積累,具有良好的基礎。然而,生物和醫學類課程基礎較為薄弱,教學基礎和實驗條件與醫學或者綜合院校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2.課時有限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屬于前沿的交叉學科,專業囊括的知識面廣,專業所學課程較多,數學、電學、計算機科學相關課程占了很大比例的學時,給生物和醫學理論知識分配的學時有限,例如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只有48個學時,但這門課程包含了解剖和生理兩門學科,教學內容豐富,學時相對不足。學生的生物和醫學類知識薄弱,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
3.學生興趣缺乏
信息科學是南京郵電大學的特色和優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正是依托于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而創建的,學校通信、電子和計算機等信息領域的學習與研究氛圍濃厚,加之上述專業找工作容易,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自覺將興趣轉移到通信、電子和計算機等方向,無法建立對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學習興趣。另外,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多、復雜抽象的學科特點,也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和厭學的情緒。
教學體會和思考
在學時有限和學生興趣缺乏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講授時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解剖生理學知識,是擺在授課教師面前的突出問題。筆者針對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南京郵電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教學過程中的體會,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引導和培養學生興趣
解剖生理學是專講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和功能的課程,向學生強化學習解剖生理學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觀念。但是如果單純講解課本上解剖和生理學的知識,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缺乏興趣。因為解剖生理學的一些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穿插講授一些衛生保健的知識或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課堂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自然而然會產生興趣,主動去學習。例如,在講到呼吸系統時,就結合生活現狀,介紹吸煙的危害、霧霾天氣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等;在講到循環系統時,可以介紹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對于女生感興趣的減肥和護膚的話題,在講授消化系統和皮膚章節時,適時介紹節食減肥的危害和正確保養皮膚的方法。此外,身體是解剖生理學最好、最直接的“教具”,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增加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授解剖學知識和常用方位術語時,可以請學生到講臺上來做示范,使學生輕松掌握這些知識。
2.課程教學與專業結合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目的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保障人類的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在講解解剖生理學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目標和意義貫穿其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而且有助于對解剖生理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講解運動系統的關節內容時,介紹完關節結構和功能后,可以向學生系統介紹人工關節的相關知識,包括人工關節的發展歷史、使用的材料及應用疾病等。在講解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時,可以介紹人工心肺裝置的構造以及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意義。總之,在解剖學教學中,應結合知識點介紹相應的器官是如何人工制備,如何實現相應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等內容。通過將解剖學知識與工程學知識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專業方向的理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簡化課程內容
解剖生理學課程存在學時少、實驗少、內容多等問題,在課時的安排上要符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需求。基于上述考慮,將課程重點放在解剖學上,有選擇地介紹生理學內容,對于未介紹的知識,建議學生自學。對于解剖學部分,對運動系統、內臟學和心血管系統重點講授,對神經系統、感覺系統和內分泌腺部分有所刪減,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人體結構的掌握和了解。此外,我們精心鉆研教材并設計教學大綱,了解課程的教學重點、難點,在課前對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設計好教學方法和模式,力爭用簡練、易懂的語言講解課程內容,消除學生畏難、厭學的情緒。
4.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解剖生理學教學需要向學生展示很多人體結構,涉及名詞非常多,很多學生反映較難記憶。制作集合聲音、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可將人體結構直觀化,人體功能原理圖像化和動態化。從視聽的角度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另外,使用多媒體課件也能彌補理工科院校實驗條件的缺乏和教學標本的不足。
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不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多媒體教學資料雖然直觀易于理解,但知識零散且容量大,會影響學生的系統理解和記憶。教師應適時進行必要的講解,對于重點、難點應在課堂上充分討論,并征求學生意見,控制好教學的節奏。
作者:李小慧吳建盛單位:南京郵電大學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