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手術室護理和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和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選擇2018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其常規護理,觀察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情況,并將出現術后感染患者納入感染組(10例),將未出現肺部感染患者納入非感染組(90例)。調查和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情況,并Logistic回歸分析手術室護理與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性。結果感染組無預防性抗生素、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器械性損傷、有參觀人員占比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長、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無預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術后肺部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手術時間長、無預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可提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故需加強和優化手術室護理,增強預防抗感染意識,完善手術器械管理,積極配合醫師快速完成手術。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術后肺部感染;相關性;手術時間;預防性抗感染;手術器械管理;出血量
手術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其中肺部感染則是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并發癥,該并發癥會使患者肺組織功能受到損害,造成呼吸困難、呼吸急促以及胸悶等癥狀,增加生理上的痛苦[1-2]。有研究[3-4]表明術后肺部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具有一定的關聯,手術室護理是控制感染的主要管理制度,若手術室內護理管理不到位,則容易引發術后肺部感染,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且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加強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對促進術后恢復尤為重要,故本研究結合以往的臨床手術室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與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與分析,并提出相應手術室護理干預優化策略,以減少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選擇2018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其常規護理,觀察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情況,并將出現術后感染患者納入感染組(10例),將未出現肺部感染患者納入非感染組(90例)。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且對本研究知情。納入標準:符合手術適應證者;臨床資料完善者;治療依從性良好者;年齡在18歲以上者。排除標準:合并急性感染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對抗生素藥物過敏者;意識障礙或交流障礙者。感染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2.16±5.77)歲;體質量指數18~26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63±0.89)kg/m2。非感染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2.67±5.89)歲;體質量指數18~26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79±0.81)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由同一支團隊操作,術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發熱、咳痰、咳嗽癥狀,若存在上述癥狀,應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收集分泌物,作為研究樣本,并及時送檢,痰菌培養呈陽性,可評為肺部感染。同時調查和記錄患者手術室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預防性抗生素、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手術時間、器械性損傷、有無參觀人員等內容。1.3觀察指標觀察和比較感染組、非感染組患者的手術性質、手術類型、有無參觀人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單因素分析可得到有統計意義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多元性分析。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見表1所示,感染組無預防性抗生素、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器械性損傷、有參觀人員占比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上述因素是引發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2.2多因素分析見表2所示,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長、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無預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術后肺部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無預防性抗生素、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器械性損傷、有參觀人員占比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預防性抗生素、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器械性損傷、參觀人員都可引起術后肺部感染。這是因為在常規護理中護理人員缺乏手術預防感染的意識,針對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方面關注較少,容易忽視抗生素在術中的使用,故容易引起患者在手術中出現感染情況,使感染病菌入侵患者的肺部,造成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5-6];另外,護理人員在接到醫師使用過的手術器械時沒有徹底清洗和消毒,只是用無菌紗布擦拭或置于生理鹽水中,導致器械上的污垢殘留,而二次使用時可引起手術感染侵及肺部,使患者術后出現肺部感染[7-8];此外,護理人員注重手術操作無菌原則,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操作,通常不會關心患者個體情況,導致患者術中出血未得到及時處理,造成手術出血量增多,使空氣中細菌進入血液中,也可誘發術后肺部感染[9-10]。同時,手術室人員流動增多,參觀人員身上消毒工作不到位,也會增加患者在手術中感染的風險,進而提高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11];此外,由于部分護理人員對手術配合不夠熟練,容易影響手術室護理的開展,延緩手術時間,這就會增加細菌與空氣接觸時間,使空氣中的細菌侵入手術創口,故而提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12-14]。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長、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無預防性抗生素、術中出血量多是術后肺部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針對上述因素優化手術室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1)加強手術室護理學習和培訓:護士長應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參加手術室護理學習和培訓,包括手術器械傳遞、抗感染護理以及手術操作無菌原則,每個月學習或培訓2次,并進行每月1次考核,考核過關才能參與手術室護理。這樣使護理人員自覺遵守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規范自身行為,提高其工作效率與責任感,以保證手術順利、快速開展,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2)完善手術器械管理制度:護理人員在手術前應做好手術器械清點和檢查工作,在接觸手術器械前,應佩戴無菌手套,對存在污點的手術器械,應及時處理;手術期間,護理人員應將污染器械和非污染器械歸類放置,避免縫合線、紗布以及棉簽受到污染,針對二次循環使用的手術器械,還要按照清洗、消毒與滅菌的標準及時進行清洗與消毒,再遞給手術醫生,進而預防手術器械帶來的細菌感染。同時,還要督促和提醒手術醫生注重無菌操作,動作輕緩,減少器械性對周圍組織的損傷,以避免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3)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流動:護理人員應觀察和要求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更衣、換鞋,除了參與手術及相關工作人員以外,一概不準入內,尤其是患呼吸道或手部感染者,應禁止其參與手術。同時對進入手術室的人員進行消毒,入口處消毒鞋墊也要每日更換,確保手術室處于無菌狀態。手術期間,相關工作人員要固定站位,減少走動,避免地面的塵土飛揚,預防空氣中的細菌與患者創口大面積接觸。(4)術中嚴密監視患者動態:護理人員應嚴格關注患者的動態,檢測其血壓、呼吸頻率等體征,每隔15min觀察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超過200mL,應及時采用無菌紗布止血,若出現大出血,須立即給予血包補血,可避免患者體內血細胞的缺失,而減低術后免疫能力,誘發術后肺部感染。同時若患者呼吸頻率降低,應及時調整機械通氣,也要減少機械通氣的時間,避免長時間氣管插管引起呼吸道炎癥而引起術后肺部感染。(5)強化手術室環境管理:護理人員將手術室的溫度、濕度分別調整最佳狀態,并規劃清潔區、無菌區、污染區,將患者的分泌物、使用過的紗條、棉簽等一次性物品打包放至污染區,并將未清潔的手術器械放至清潔區,以嚴格控制手術室空氣污染程度。使用消毒劑擦拭手術臺、無影燈,并檢查和記錄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的次數和時間,保證紫外線輻射強度是否高于70μw/cm2。綜上所述,手術時間長、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不到位、無預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術后肺部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應加強和優化手術室護理管理,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以避免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程志華,程宏偉,汪亮,等.老年自發性腦出血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4):5979-5981.
[2]王廣芬,袁妍嫵,秦瑞,等.心臟大血管術后患者肺部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20,37(2):102-104.
[3]嚴明芳,林振孟,張蘭蘭,等.胃癌術后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3):3-5.
[4]袁志根,付三清,米雷.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2):165-166.
[5]尚飛,卜曉佳,付曉悅,等.肝移植病人術后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9,17(3):331-333.
[6]趙金輝,谷順通,田麗,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肺部感染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3):403-406.
[7]郝德芬.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2):105-106.
[8]陳峙霖,范平明,李京泰,等.食管癌根治術后肺部感染病原學特點及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5):710-713.
作者:唐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