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腹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經腹入路與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差異性。方法研究對象選取為2016年9月~2017年8月之間本院收治的76例腎癌患者,均接受腎癌根治術治療,采取數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兩組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經腹入路手術,觀察組采用后腹腔入路手術,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并對比兩組患者隨訪1年內的復發及轉移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未出現復發及轉移病例,對照組未出現復發病例,遠處轉移1例,復發轉移率為2.6%,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兩種入路手術治療腎腫瘤在療效上十分相近,患者近期復發及轉移情況無顯著差異,但后腹腔入路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更快,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腎腫瘤;腎癌根治術;腹腔鏡手術;經腹入路;后腹腔入路
腎癌是臨床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腎癌患者早期主要表現為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也有部分患者癥狀不明顯,腎癌患者在出現泌尿道癥狀前,可出現血行或淋巴道轉移,腫瘤可轉移至消化道、肺部及骨骼。腎癌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下的腎癌根治術已經成為臨床的主要選擇,但手術入路方案不同同樣可能會對手術療效造成影響[1]。本文就經腹入路與后腹腔入路兩種方案下的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腎癌患者,均接受腎癌根治術治療,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包括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齡34~72歲,平均(58.5±7.6)歲,左側18例,右側20例,腫瘤最大徑2~5cm,平均(3.2±1.0)cm,腹側19例,上極19例;對照組包括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齡33~73歲,平均(58.9±7.5)歲,左側19例,右側19例,腫瘤最大徑2~5cm,平均(3.3±1.0)cm,腹側20例,上極18例。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18歲;②經病理診斷為腎癌;③均符合腹腔鏡根治術指征;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非原發性腎癌;②腫瘤最大徑>5cm;③肌酐、尿素氮水平異常。
1.3手術方法
兩組均常規氣管插管麻醉,插入導尿。對照組經腹入路,在臍旁做1cm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氣腹,完成后置入10mm套管,從腋前線平臍,和腹直肌外緣肋緣下2cm處置入2個5mm套管,切開升結腸旁溝,將結腸及系膜游離,打開筋膜,充分游離腎組織并保留周圍脂肪,將病灶部位暴露出來,采用止血鉗夾閉腎動脈及腎靜脈,觀察病灶情況,在距離病灶邊緣0.5~1.0cm處完整切除腫瘤,之后進行血管斷端修復,可適當填充止血紗布,縫合創面,最后關閉切口。觀察組采用后腹腔入路手術,在腋后線肋緣下做2cm切口,置入10mm套管,用血管鉗分開切口筋膜,用手指進行擴張,置入水囊袋,注水500mL擴張后腹膜間隙,在手指引導下分別于腋前線肋下、腋前線平骼嵴、腋中線骼嵴上2cm處置入3個5mm套管,沿腰大肌從頭側分離,打開筋膜和腎周脂肪囊,游離腎組織,之后手術處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
1.4評價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并對比兩組患者隨訪1年內的復發及轉移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采取sx±描述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取n(%)描述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其他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復發及轉移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未出現復發及轉移病例,對照組未出現復發病例,遠處轉移1例,復發轉移率為2.6%,兩組對比需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腎癌是臨床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近年來腹腔鏡下根治術已經成為治療腎臟腫瘤的首選方案。有學者[2]認為腎腫瘤分期在I~II期且瘤體≤8cm的腎癌適合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但為了確保療效,減少復發率,一般建議瘤體在5cm以下的腎癌患者將腹腔鏡手術作為首選術式,而瘤體大小在5~8cm之間應當酌情考。腹腔鏡根治術的療效已被臨床廣泛認可,相關研究[3]表明腹腔鏡根治術患者的無瘤生存時間、5年生存率及復發轉移率與開放手術相近,但腹腔鏡術后遠期并發癥要明顯少于開放手術,患者的生存質量更好。本文以經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兩種不同手術入路方案對手術療效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不同的手術入路可能影響手術視野及對病灶部位的觀察,從而影響手術療效及手術創傷,一直是臨床存有爭議的話題[4]。經腹入路手術的操作空間更大,因此相應的器材選擇也更多,在治療大體積腫瘤上具有一定優勢,但相應的需要處理的組織器官較多,暴露耗時較長;后腹腔入路的選擇較少,對于大體積腫瘤處理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對于多數腫瘤而言,后腹腔入路能夠更準確的暴露腎蒂和周圍血管,從而避免術中的損傷,減少術后并發癥[5]。從本次研究數據來看,隨訪1年內兩組患者的復發、轉移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這說明兩種手術方案對患者近期療效的影響差異不大,但也有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小所致。從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來看,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后腹腔入路能夠有效減少手術創傷,加速患者的術后恢復,但在術中出血量對比上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考慮原因可能是由于后腹腔入路手術對醫師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當腎腫瘤體積較大時,周圍血管處理不便,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因此本文選擇腫瘤最大徑在5cm以內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可能會對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尚需進一步擴大篩選范圍及樣本量進行深入評價。綜上所述,經腹入路與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相近,患者近期復發及轉移情況無顯著差異,但后腹腔入路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更快,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參考文獻
[3]趙明,何向蕾,滕曉東.成人囊性腎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5,44(11):815-820.
[4]田志輝,李芳,鄧會巖,等.原發性腎癌肺轉移32例報道[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3):66-68.
[5]高明珠,王進有,張海梁,等.乳頭狀腎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其預后因素[J].中國癌癥雜志,2014,24(4):299-303.
作者:岳濤 郭素銀 單位: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