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診綠色通道對急性心腦血管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急性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腦梗死及腦出血等,起病急而且進展快,容易導致死亡或殘疾,及時有效的干預對控制病情進展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如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推薦在時間窗內進行溶栓或介入治療,腦出血也需要及早清除血腫和降低顱內壓,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因此時間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急診搶救極為關鍵。建立綠色通道并促進搶救工作規范合理進行,可有效縮短搶救時間,為提高搶救成功率創造有利條件,但目前國內相關報道還較為少見[1-3]。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我院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急診綠色通道實施情況以及對患者生存率及臨床療效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108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入院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62例和對照組46例。研究組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齡39~76歲,平均(58.63±12.79)歲;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14例,腦梗死16例,腦出血11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43~75歲,平均(59.04±13.28)歲;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2例,腦梗死10例,腦出血6例。納入標準:(1)入院后確診為心腦血管疾病;(2)年齡18~80歲;(3)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病變;(2)未完成隨訪或臨床資料不完整。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研究方法觀察組采用綠色通道進行急診救治,由我院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心電圖室、CT室及檢驗科共同組成綠色通道協作小組,急診醫生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初診并在現場進行相應緊急評估和初步處理,轉運途中將患者基本情況告知急診科綠色通道工作人員,到達醫院后立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心電圖和CT等相關檢查,制訂治療方案并實施緊急搶救。對照組按照常規急診工作流程進行搶救,患者由家屬或救護車送至醫院后通過問診、體檢及輔助檢查明確診斷,然后根據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1.3觀察指標(1)治療時間:記錄兩組急診救治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2)治療效果:根據患者康復情況進行評估,其中患者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且治療后未遺留殘疾為基本治愈;患者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治療后遺留1~3級殘缺為明顯進步;患者癥狀和體征未獲得緩解為無變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為惡化;總有效率=(基本治愈+明顯進步)/總例數×100%。(3)不良事件發生率:記錄兩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腦疝形成等不良事件發生率。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兩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時間比較研究組急診救治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77%和91.3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基本治愈率為75.81%,高于對照組的54.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研究組心力衰竭、休克和死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4.84%和15.2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病變,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患者數量快速增長,同時致死率和致殘率居高不下,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疾病負擔逐漸加重,是現階段我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為提高治療效果和挽救患者生命,建立多學科協同合作的急診綠色通道已成為臨床基本共識,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急診工作效率是目前臨床需要解決的主要難題[4]。急診綠色通道在各科室相互配合基礎上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診斷和評估,并給予規范合理治療,同時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交流溝通,可提升各科室交接工作效率,使搶救工作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從而減少患者轉運時間,有利于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及時獲得有效干預并提高治療效果[5]。有報道[6-8]顯示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救治可明顯縮短靜脈溶栓等待時間,提高溶栓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預后。本文中研究組急診救治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急診綠色通道的應用有利于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升搶救效率,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77%和91.30%,均顯示出較高的成功率,且研究組患者基本治愈率為75.81%,較對照組的54.35%具有明顯優勢,表明通過急診綠色通道進行搶救可進一步提升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本研究中研究組心力衰竭、休克和死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4.84%,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可能是樣本容量偏小所致,因此該結果還有待更多研究進行證實。綜上所述,急診綠色通道用于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救治可有效縮短搶救時間并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效果較常規急診救治具有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如夢,程晉成,陳甲,等.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18,39(3):241-243,270.
[2]昝紅艷,劉彩霞,李東倩,等.流程優化在縮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入急診至溶栓時間的運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8):155-157.
[3]孫艷,周婷,卓犖,等.微信平臺及綠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轉診無縫對接中的作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8,24(5):522-525.
[4]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卒中學組,中國卒中學會急救醫學分會.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急診綠色通道構建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7,26(9):995-998.
[5]鄧燕,王大敏.急診全程優化綠色通道在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中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5):849-852.
[6]何靜,徐少銀,吳超,等.基于物聯網的急診專病綠色通道建設與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25(5):43-46.
[7]張海華,王素文,管麗娜,等.急診綠色通道開通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效果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8,58(21):77-79.
[8]張陽春,李玫,季學麗,等.基于醫療團隊資源管理模式建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的實踐與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26):2065-2070.
作者:卓燕莉 單位: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