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平糖固腎方治療糖尿病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治療前4周飲食采用低鹽、低脂和優質蛋白。常規治療方案:平穩1周后(患者平時所用降血糖、擴張冠狀動脈、降血壓治療不變),予依那普利5mg,1次•d-1(高血壓患者加用或換用),治療組在此基礎,加用自擬平糖固腎方治療。平糖固腎方,藥物組成:人參、生地黃、麥冬、枸杞子各15g,丹參30g,山萸肉、川芎各10g。加減:伴有浮腫者加茯苓20g,澤瀉15g;頭暈者加菊花10g,決明子15g;挾濕熱者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20g;腰酸者加炒杜仲10g,懷牛膝15g。連續服用8周,8周后結束觀察。
1.2觀察指標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測定動脈血壓,抽取空腹靜脈血,測定FBG、糖化血紅蛋白,采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測定兩組尿素氮、肌酐、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總蛋白、血脂[包括總膽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留取24h尿液檢測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尿總蛋白]。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BG、糖化血紅蛋白和動脈血壓比較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蛋白及腎功能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3討論
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變的重要表現之一,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與遺傳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DN發病早期疾病進展較緩慢,難以發現,臨床上確診時多已發展為Ⅳ期或V期。DN早期患者病理改變為腎小球血流量及濾過率增加所致腎小球肥大,隨病情發展腎小球毛細血管變窄、阻力增加,晚期則表現為腎小球硬化和間質纖維化。早期DN,又稱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期,此階段通過正確治療可使之逆轉,一旦晚期出現蛋白尿,腎功能就會迅速惡化進入終末期腎病。因此,DN尚處于Ⅲ期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關鍵期,對控制腎病進展具有重大意義。
本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FBG、糖化血紅蛋白和動脈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尿微量蛋白、總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組下降更明顯;兩組TC、TG、LDL-C水平均顯著降低,HDL-C水平顯著升高,治療組改善更明顯。中醫認為,DN蛋白尿的形成,與肺、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為多臟腑病機變化,其證型以氣陰兩虛、痰濕血瘀為主,其基本病機為氣陰兩虧夾血瘀。DN其本是脾氣不足,無力運化水谷,脾不運化,水谷入內反致濕濁,濕濁之邪,失治或治不得法,傷陰耗氣;濕濁之邪久積,流注脈道,成痰成瘀,阻于腎絡。因此,DN治療應兼顧益氣養陰與活血化瘀,調整全身血液循環,增加腎血流量,減輕腎小球基底膜的增厚,促進腎小球修復。
根據“堅者消之……結者散之”的法則,強調益氣軟堅散結法,擬定益氣軟堅方以阻止其微型癥積的形成,防止“癥聚”不斷發展成“癥積”。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麥冬潤肺養陰、益胃生津。研究表明,人參與麥冬配伍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微循環、防止缺血缺氧對臟器的損傷作用,并可調劑機體免疫力。丹參歸心、肝經,具有改善心臟功能,擴展冠狀動脈,抗血栓形成、祛瘀止痛、活血通經之功效。另外,研究表明丹參的抗血栓、促進組織再生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顯著。全方補益肝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調整糖脂代謝,減少蛋白尿,改善腎功能。糖尿病并發癥發病的統一機制學說認為,高血糖可誘導腎系膜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內活性氧族產生的增加,促進轉化生長因子、內皮素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表達。轉化生長因子在DN早期起到重要作用。川芎具有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提高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的作用,還可改善糖代謝和脂代謝,增加超氧化物酶歧化酶活性,直接清除超氧自由基的釋放反應,減輕腎組織細胞的脂質過氧化損傷。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被機體吸收后可在肝臟去酯水解后即為依那普利拉而發揮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作用,可降低轉化因子受體的表達,防止發生細胞肥大和蛋白尿。
綜上所述,自擬平糖固腎方聯合常規降糖藥物治療早期DN,可明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且經濟實惠,對早期DN的臨床效果明顯。
作者:傅曉輝 單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