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腎病患者危險因素及生活質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惠州地區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主要危險因素及其生活質量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1月2日至2020年2月20日期間,惠州地區三家醫院住院和復診的T2DM患者資料,將符合診斷標準的納入研究,調查和分析其一般資料。根據臨床資料將347例患者分為單純T2DM組、早期DN組和臨床DN組,比較其資料差異,分析T2DM患者DN相關危險因素。使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結果347例患者中單純T2DM患者占比57.93%,DN患者146例,占比42.07%。三組患者年齡、病程、腰圍、是否具有高血壓史和每周體育鍛煉時間差異組間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臨床DN組患者年齡、病程和是否具有高血壓史較其他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體育鍛煉時間<3h/周和T2DM病程增加均為T2DM患者DN相關的危險因素。T2DM組患者生存質量最高,臨床DN組生存質量最差(P<0.05)。結論惠州地區T2DM患者DN患病率為42.07%,年齡、體育鍛煉時間、病程是DN相關的危險因素,DN患者生存質量較差。
關鍵詞: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流行病學;生活質量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病率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而顯著上升[1-2]。其常見的臨床特征是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受損[2-4]。T2DM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隨著社會發展和人群生活改善,我國T2DM患病率逐年遞增,患病率約為10.5%,患病人數約1.2億,造成極大的醫療和經濟負擔[4]。由于與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相關,糖尿病在醫療保健支出中占比較大,其中至少一半與并發癥相關,包括心肌梗塞、中風、終末期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和足病潰瘍等[6-7]。糖尿病并發癥嚴重降低患者生存治療,其中糖尿病腎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導致我國成人腎衰竭的常見原因[8]。DN是T2DM的微血管相關并發癥,其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針對血壓、血糖控制,脂質管理以及使用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藥物,顯著降低了DN發展的風險[9-10]。但T2DM患者DN情況仍需重點關注。研究篩選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惠州地區DN患者資料,分析該地區DN患者發病率、分布特點、生活質量等信息。
1對象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選取2017年1月2日至2020年2月20日期間,惠州地區三家醫院住院和復診的T2DM患者資料,將符合診斷標準的納入研究。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自愿填寫調查表。1.2診斷標準(1)T2DM:出現多飲、多食或體重下降等癥狀,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FPG)≥126mg/dL(7.0mmol/L),糖負荷后2h血糖(2hourpostloadplasmaglucose,2hPPG)≥200mg/dL(11.1mmol/L),醣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A1c,HbA1C)≥6.5%[10-11]。(2)DN:具有T2DM病史,出現腎功能下降或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水腫等癥狀,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半年內檢查出現尿白蛋白>2次,微量白蛋白尿定量>20μg/min,或尿白蛋白定量>30mg/24h。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尿及腎功能異常。1.3調查內容一般情況:姓名、年齡(出生日期)、性別、職業、居住地、學歷、生活習慣、運動習慣。臨床資料:疾病情況(包括FPG、2hPPG、HbA1C、血壓、血尿酸水平等)、家族病史、病程、其他并發癥情況。分組:按照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和尿常規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分組[12],其中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mg/24h,為單純T2DM組;尿白蛋白定量介于30~300mg/24h之間,且尿常規尿蛋白定性為陰性,為早期DN組;尿白蛋白排除>300mg/24h,尿常規尿蛋白定性為陽性,或腎功能失代償(Cre大于115mol/L,BUN>7.1mol/L),為臨床DN組。生活質量: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GOQOL)對全部患者進行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四個維度的評估,每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高。1.4數據分析應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χ2分割法或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組間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認為有極顯著差異。
2結果
2.1調查結果共計385例患者符合標準并納入研究,經資料和數據整理,資料完整且調查結果被收集的最終保留病例資料347份,回收率90.13%。347例患者中男性170例,占比48.99%;女性177例,占比51.01%。年齡29~80歲,平均(60.58±6.97)歲。病程4~15年,平均(9.48±6.52)年?;颊叱W∈袇^(包括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163例,占比46.97%;常住縣區(包括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84例,占比53.03%。初中文化程度人數占比最多,為35.73%(124例);其次為小學及其以下人群,105例(30.26%)。208例患者無吸煙史(59.94%),139例患者吸煙或有吸煙史(40.06%)。2.2不同臨床分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表1)347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單純T2DM患者占比57.93%,DN患者146例,占比42.07%。三組患者年齡、病程、腰圍、是否具有高血壓史和每周體育鍛煉時間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臨床DN組患者年齡、病程和是否具有高血壓史與其他兩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3DN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以是否患有DN為因變量(T2DM=0,DN=1),年齡、病程、高血壓史、收縮壓、舒張壓為協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其中年齡以連續變量處理,每增加5歲1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體育鍛煉時間<3h/周和T2DM病程增加均為T2DM患者DN相關的危險因素(表2)。2.4患者生存質量分析T2DM組患者生存質量。
3討論
T2DM常伴發心血管、腎臟、眼部并發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2年數據顯示,其中DN患者約占33.6%[13-14]。調查廣東省惠州地區T2DM患者結果顯示,該地區T2DM患者DN患病率為42.07%,略高于調查結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研究納入為惠州市中心醫院、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住院和復診患者,排除了部分社區管理患者,T2DM病情較輕患者排除在外,因此DN患病比例較高。此外,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患者在納入研究前未被診斷DN,或自身未患有DN。調查T2DM并發DN患者疾病知曉率僅為43.15%。究其原因,可能因為部分患者受教育程度較低,對疾病知曉有限,因此忽視T2DM這種進行性疾病的癥狀變化。T2DM疾病控制需要嚴格控制血糖,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能夠更好了解自我管理教育,控制血糖從而控制疾病發展,減少DN的發病率。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家庭可支配收入較低,無法承擔定期檢查,因此錯過確診機會[15-16]。肖南梓等調查結果顯示,收入較低患者發生災難性衛生支出的概率越大,且門診和住院就醫相對風險較高[17],與其提出的觀點一致,中低收入者自付治療費用需面臨更大的經濟風險,并對治療花費更為敏感。因此,需要加大門診費用補貼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鑒于T2DM患者DN患病率較高,同時疾病知曉率低,應該住院患者的管理,加強社區與醫院的聯動,幫助患者了解T2DM并發癥的同時,了解如何應對DN。還需要加強早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還需完善治療托底體系保障以減輕低收入T2DM患者的DN風險。隨后將患者分為單純T2DM組、早期DN組和臨床DN組,分析各組臨床資料發現,三組患者年齡、病程、腰圍、是否具有高血壓史、每周體育鍛煉時間均存在明顯差異。將上述存在差異的單因素納為協變量,以是否患有DN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s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體育鍛煉時間<3h/周和T2DM病程增加均為T2DM患者DN相關的危險因素。既往研究顯示,高齡、病程較長、體質量指數、血脂血壓異常為T2DM患者患DN的危險因素[18-20]。但研究中無體育鍛煉時間對T2DM患者發展DN的影響研究,可能是收集資料與臨床調查側重點不同導致,提示將高齡、每周體育鍛煉時間較短、病程長等條件的T2DM患者,納為篩查DN的重點對象,也是臨床治療需重點關注對象。鄭淑萍等研究結果顯示[19],高齡、尿蛋白定量、中心型肥胖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最后本研究調查了全部納入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顯示,T2DM組患者生存質量最高,早期DN組其次,臨床DN組生存質量最差。提示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除患者生理指標外,還需觀察患者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的影響。綜上所述,惠州地區T2DM患者DN患病率為42.07%,年齡、體育鍛煉時間、病程是DN相關的危險因素,DN患者生存質量較差。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葉雅龍 邱熾昌 肖醒香 單位:廣東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