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因素調查及病原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部位感染(SSI)的相關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調查某院2015-2016年部分外科手術1360例次,術前根據手術切口污染情況進行切口類型分類,術后密切觀察手術部位傷口愈合情況,并對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共發生SSI66例,感染率為4.9%;手術危險等級分類、手術切口分類調查中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60歲和≥60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原菌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結論縮短手術時間,術前做好必要準備,有利于預防和減少SSI,術后應加強手術部位的觀察,嚴格遵守換藥流程和要求,避免手術部位SSI的發生。
關鍵詞:手術部位感染;危險等級;目標監測;切口類型
手術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見的醫院感染,是外科手術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費用增加的主要因素〔1〕,SSI預防控制及其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是近年來醫院感染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解不同手術在不同因素影響下的手術部位的感染率,我們按照2009年版《醫院感染監測規范》〔2〕的檢測要求及方法對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SSI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調查該院2015-2016年部分外科手術1360例次,其中女性522例,男性838例,年齡3~75歲,平均39.9歲。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調查方法,要求對每例監測對象填寫《手術部位感染監測登記表》,相關科室的主管醫師每日需到病房了解傷口愈合情況,同時醫院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員定期巡視查房,并向主管醫師及患者了解傷口情況,并做好病情記錄。患者出院時,留取聯系方式,主管醫師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如發現傷口有紅、腫、熱、痛或出現異常分泌物,應立即與主管醫師聯系,并積極到院治療。
1.2.2診斷標準及切口分類標準感染診斷標準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3〕;手術切口類型及SSI分類按照《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及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劃分為Ⅰ類、Ⅱ類、Ⅲ類、Ⅳ類;危險等級〔4〕根據美國CDC“醫院感染監測手冊”中的“手術風險分級標準(NNIS)將手術分為0-3級。
1.2.3病原菌的培養及鑒定方法標本的采集、運送及樣本分析的質量控制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細菌培養方法、臨床病原生物學檢驗質量保證[5〕;分純菌株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配套卡進行鑒定及藥敏試驗。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監測資料進行統計,各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手術部位感染情況1360臺次手術共發生SSI66例,感染率為4.9%;根據危險等級進行評價,0、1和2級手術SSI發生率分別為2.9%、6.5%和7.8%,不同危險等級的SSI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SSI較為集中的科室為肛腸外科、普外科和胃腸外科,發生率分別為9.1%、8.4%和3.1%,見表2。<60歲和≥60歲患者的SSI發生率分別為4.3%(37/853)和5.7%(29/5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90,P>0.05)。Ⅰ類、Ⅱ類和Ⅲ類手術切口SSI發生率分別為0%、1.7%和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手術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感染的66例患者送檢微生物培養,除5例膿液及3例傷口分泌物未培養出細菌外,共培養出58株致病菌株(排除污染)。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SSI總發生率為4.9%,略高于宋國英〔6〕等報道的3.5%。運用手術危險等級、科室、年齡、切口類型及病原菌分布等指標加以分析顯示,不同手術風險指數術后感染率不同,危險等級越小發生感染的概率越小;感染的科室以肛腸外科、普外科和胃腸外科為主,和王鳳霞〔7〕報道相似,而泌尿外科及心胸外科由于Ⅰ類清潔手術較多、危險等級小不易發生感染;≥60歲和<60的病例SSI發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王鳳霞〔7〕報道不一致,可能與所選人群有一定關系;Ⅲ類切口感染率明顯高于Ⅰ類與Ⅱ類切口,多集中于在胃腸、肛腸和普外科,與國內余健雄〔8〕報道基本一致,有可能與收治的疾病類型、手術部位細菌的寄生部位改變有關。感染的病原菌以腸桿菌科細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腸桿菌科細菌一般考慮為菌株的腸道定植部位改變所致,所以提示臨床醫生在做這種半清潔手術或污染手術時,預防用藥的選擇也很重要,應結合經驗和藥敏結果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術前改善患者的機體狀況,增強體質,縮短手術時間,合理預防用藥,有利于預防和減少SSI〔9〕;因此手術醫生應加強術前患者評估,以提高患者手術耐受力,術中熟練掌握手術技巧,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術后加強手術部位的觀察,嚴格遵守換藥流程和要求〔10〕,減少手術部位SSI的發生。
作者:劉松華;王月玲1;滿思金 單位: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1山東省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