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識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發病率的升高,同時合并心臟退行性瓣膜病,心臟收縮、舒張功能下降,老年心力衰竭的發生率、病死率明顯升高,60歲以上老年人心力衰竭發病率達1.3%,80歲以上老年人甚至達到10%。老年人日常活動量少,多種疾病并存,特別是合并高血壓、腦血管病,遺留有腦血管病后遺癥,肺代償能力低等原因,一旦受到某種因素誘發,病情急劇惡化,容易出現心力衰竭,繼之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治療困難,病死率高,因此,了解老年患者生理特點、心力衰竭特點,早期識別心力衰竭,控制誘發因素,積極有效地治療原發病,保護主要臟器功能,對于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義。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2~91歲,平均(79±5)歲,有基礎合并癥冠心病12例,高血壓、腎功能不全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糖尿病、卒中、關節炎、貧血11例,抑郁4例;
1.2臨床就診原因:咳嗽5例,全身乏力15例,反應遲鈍、嗜睡6例,胸悶8例,食欲不振10例,口唇發紺,面頸部出汗3例。
1.3誤診情況:30例患者中誤診17例,其中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長期給予抗感染治療無效者5例,誤診為腦血管病6例,慢性胃炎,潰瘍病3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1例,胸膜炎1例,均給予相關治療效果不佳。
1.4治療及轉歸:首先經過各項輔助檢查,在治療原發病基礎上,再給予如下治療:①凡有液體潴留者,均應使用利尿劑,直至患者處于“干重”狀態。要注意電解質及腎功能的監測。②加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適用于血壓偏高者,心力衰竭患者對ACEI的耐受劑量常較低,更易產生血肌酐升高,所以在應用前應全面評估他們的血壓、腎功能、電解質等。要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密切隨訪并監測。③β受體阻滯劑。可用于心率≥70次/min、基礎疾病為冠心病患者。④加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⑤其他如地高辛,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由于老年人代謝降低以及經常合并多種藥物,而且地高辛治療濃度窗口較窄,需要嚴密監測地高辛血藥濃度。經積極糾正心力衰竭治療,3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復出院。
2討論
2.1根據患者就診表現,結合臨床實踐,總結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早期癥狀如下:①咳嗽:常表現為慢性干咳,以間斷性或陣發性咳嗽為主要癥狀,夜間或晨起比較明顯。慢性咳嗽:有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特別是單純左心力衰竭,主要癥狀可為干咳,且白天站立或坐位時較輕,平臥或夜間臥床后加重,肺部可聞及哮鳴音及濕音,易誤認為支氣管炎或肺部感染而延誤診斷。②不明原因地出現全身乏力、氣短、精神不振、虛弱、不愿意行走等癥狀:疲乏無力可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唯一的臨床癥狀。患者稍微活動或勞動后癥狀更加明顯。老年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彌漫,合并疾病多,心肌損害明顯,神經內分泌系統處于長期慢性激活狀態,心室重塑進展,心臟舒縮功能障礙,肺部充血癥狀輕微或缺乏,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常常是左心力衰竭早期具有特征性癥狀,老年人也有在白天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尤其是餐后或體力活動后,需要排除痰液阻塞氣道、急性心肌缺血發作及肺栓塞等疾病。③神經精神癥狀常見:老年人心力衰竭出現低心輸出量和低氧血癥,腦組織供血、供氧減少,表現為頭暈、焦慮、失眠、反應遲鈍、嗜睡、煩躁不安、精神錯亂等癥狀。精神錯亂可以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現,部分老人合并腦血管病,老年性癡呆,生活不能自理,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極易誤認為腦血管病變。④消化道癥狀多見:出現右心力衰竭時,由于肝及胃腸道淤血,表現為腹脹、腹痛、厭食、惡心及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更多見,主要與肝、胃腸道淤血有關。味覺異常:有些老年患者口腔內有一種令人討厭的味道,由此導致精神苦惱、食欲缺乏及不斷飲水,這種味覺異常可隨心力衰竭的控制而消失[1]。⑤大汗淋漓:心力衰竭發作時,有些老年患者僅表現為大汗淋漓,尤其是面頸部大汗,往往是心力衰竭發作的象征。⑥其他:早期癥狀輕微時,可僅表現為倦怠、乏力、喜高枕等。
2.2體征:老年人心力衰竭體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因并存疾病所掩蓋,故有其特點。①呼吸增快,發紺明顯:老年人呼吸>25/min,如無其他原因解釋應考慮心力衰竭的可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口唇和四肢末梢發紺一般較中青年患者明顯。②心濁音界不大甚至縮小:由于老年性或阻塞性肺氣腫,叩診時心界常比實際心臟為小。心尖搏動移位,老年人由于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常使心尖搏動移位,故此時不能作為心臟大小的指標[2]。③心率不快或心動過緩:成年人心力衰竭時心率明顯增快,而老年人因伴有竇房結功能低下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可表現為心率不快,甚至心動過緩。④肺部音:不一定是代表心力衰竭表現,不少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肺部疾患所致,若伴有心動過速及奔馬律,則應視為心力衰竭表現,或如醫師熟悉患者的體征,在呼吸困難時肺部濕音增多或范圍擴大,則對心力衰竭仍具有診斷價值。⑤骶部水腫:長期臥床和衰弱的老年人,發生右心力衰竭后水腫首發于骶部而非下肢。老年人踝部水腫即見于心力衰竭,也常見于活動少,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癥,還可能由于靜脈回流障礙、久坐以及服用鈣離子拮抗劑等,所以周圍性水腫不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可靠體征。⑥胸腔積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胸腔積液,這與體靜脈壓升高和低蛋白血癥有關,雙側多見,右側次之,左側較少見[2]。心性胸腔積液可發生于典型心力衰竭癥狀之前,容易誤診。
2.3輔助檢查:①心電圖檢查,簡單易行,價格低廉。常規查心電圖對了解患者有無左心室肥厚,是否合并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義。可提供許多重要信息,包括心率、節律、傳導以及某些病因依據;心力衰竭患者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但老年人也多見竇性心動過緩和心房纖顫,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等。②胸部X線,表現為肺淤血而心影正常或稍大。心臟的外形和各房室的大小有助于原發心臟病的診斷,發現胸腔積液,還可及時發現有無肺部疾病。③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可以了解各心腔大小、有無左心室肥厚、各瓣膜結構及功能情況,左心室舒縮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包病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利于早期檢出心力衰竭,及時了解心力衰竭的進展。④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常有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故應常規進行血脂,血糖,肝、腎功能檢測。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實驗室檢查特點:腎功能不全出現早,由于進食少,低心輸出量和利尿治療,使腎臟供血減少,表現為尿量減少和尿素氮升高,不明原因的尿少可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表現,需要密切關注腎功能;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較常見,由于老年人的機體內環境調節能力下降,隨年齡增加,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發生率明顯增高,心力衰竭時因限鈉,食欲缺乏,繼發性醛固酮增加及利尿藥等因素,發生低鉀血癥、低鎂血癥、低鈉血癥、低氯性堿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等明顯高于中青年患者;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膽紅素、轉氨酶升高,凝血機制異常。
由于老年人心力衰竭癥狀缺乏典型性,需要臨床醫生提高警惕,避免漏診、誤診。診斷中特別重視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現,癥狀特點,及時做血生化、心電圖、胸部X線片、心臟超聲等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并據此進行個體化治療,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心力衰竭的發展,改善患者預后。
作者:裴雁璐 陳天良 單位:山西省渾源縣人民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