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指數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指數情況。[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自我護理評估量表對45例老年病人進行調查。[結果]自我護理指數問卷3個亞量表中自我護理管理得分最高(48.22分±11.58分);自我護理維持得分最低(27.59分±10.57分);自我護理信心得分中等(32.18分±13.11分)。[結論]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面臨較嚴峻的形勢,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關注。
關鍵詞:
心力衰竭;老年人;自我護理;現狀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慢性發展的終末階段,由于老年病人機體功能逐步下降,多種慢性病共存導致病人生活質量下降。自我健康管理[1]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針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沒有專門的自我護理指數測評調查,而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幫助病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自己相應的生活自理或工作,減少癥狀的發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自我護理評估量表[2]是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管理與評估模式,可以讓病人主動參與到疾病的管理當中,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進行全面的、低風險的自我健康指導,提高其生活質量。筆者對我科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指數現狀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9月老年心血管病房出院病人共45例,所有病人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的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年齡60歲~88歲;男29例,女16例;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學歷31例,高中及以上學歷14例;婚姻狀況:已婚42例,喪偶3例;心功能分級(采用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提出的分級方案):Ⅱ級19例,Ⅲ級20例,Ⅳ級6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病人意識清楚,表達能力及聽力、視力正常,能進行正常書寫或交流,經病人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調查。排除標準:在調查期間再次住院病人或非居家病人,合并嚴重認知及精神障礙者;不配合此次調查或調查部分完成者。現場或電話完成問卷49份,部分回答或未回答試卷視為無效問卷4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采用SCHFI6.2版量表,該量表理論架構分別對應3個亞量表。①自我護理維持:包括治療依從性和癥狀監測,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1分~4分,分別表示從未或很少、有時、經常、總是。②自我護理管理:包括癥狀識別1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0分~4分),表示病人自我癥狀識別的速度;癥狀處理4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計1分~4分,分別表示病人采取治療的可能性,為不可能、些許可能、可能和非常可能;處理后評價1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0分~4分)。③自我護理信心:包括自我護理維持信心(2個條目)及自我護理管理信心(4個條目),共6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計1分~4分,能綜合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的評估。量表共22個條目,填表耗時人均6min;每個條目采用問題表述式,3個亞量表可以單獨使用,分別測量各自維度的概念,每個亞量表根據公式:最后得分=(原始得分-最低分)/(最高分一最低分)×100,轉換為0分~100分。亞量表總分為300分,每個量表70分及以上表示病人自我護理狀況較好,<70分為自我護理指數不佳,表明病人自我護理過程中需要正確的指導,必須通過電話或互聯網等有效信息向醫務人員尋求指導,立即改善自我護理行為;<40分為值得警惕的自我護理指數,表明需要對面臨很多健康問題不能識別并有可能發生危害,需要努力改善健康狀況。
1.2.2調查方式病人出院后第7天進行問卷調查,由責任護士通過電話隨訪,或根據病人個性特征郵寄問卷進行調查。課題組人員需向調查護士介紹問卷的相關知識后進行調查。發放問卷49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部分回答或未回答試卷視為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1.8%。
2結果。
3討論
3.1自我護理是病人積極的自我認知過程病人為了阻止疾病進展、維護與改善健康等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是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自我護理指數是針對性確定和評估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指數水平的工具,測評人均耗時6min,在慢性病長期管理中老年病人可以定期用它來檢查自己的健康狀況并確定需要改善的地方。
3.2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客觀性分析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老年病人在自我護理指數問卷3個亞量表中自我護理管理得分最高,為(48.22±11.58)分;自我護理維持得分最低,為(27.59±10.57)分;自我護理信心得分中等,為(32.18±13.11)分。結果與賀婷[3]研究中3個亞量表得分走向一致,低于Buck等[4]研究結果,自我護理指數良好者為0例,一定程度上說明老年病人出院后自我護理指數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自我護理實質是病人實施一系列護理活動和自我護理管理并建立在對疾病有所認知基礎上的行為模式[5],目的是通過改變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心力衰竭的誘導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病人的健康,由于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在自我護理維持中需要執行的細節說明要簡明,盡量使自我護理方案簡單化,依據病人需要制訂計劃表,同時病人不斷進行自我測評。在自我護理管理部分病人得分相對較高,35例病人自我護理指數為良,占77.8%,說明老年病人自我癥狀識別能力較強,對于飲食、藥物服用的遵從性較好。病人自我護理信心得分為良者占26.7%,信仰及信心不足。信仰是病人在自我護理中的一種堅定的生活態度,對日常思維和行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6],堅定的自我護理信心及信仰可促使病人執行護理行為。
3.3自我護理不足是導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質量下降的獨立危險因素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臨床實踐指南建議,病人及其照顧者應接受個性化的教育和咨詢以強化自我護理。在22個條目中病人執行最好的條目分別為咨詢醫務者意見、能遵循醫療機構的治療建議、減少水分及鹽分攝取,說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重視醫務工作者給出的意見,對住院時有專業人員的照料很放心,對于出院后自我護理相對信心不足。目前我國健康管理服務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而相應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自理評估量表較少,自我健康管理與針對性管理措施也正處于探索階段,要想使自我健康管理達到應有的效果,自我護理評估量表是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很多學者針對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護理進行調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例如對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護理指數的研究;識別對病人最有效且方便老年病人記憶的因素,探討最佳的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張芳平,趙曉艷,康海芬,等.胰腺炎病人居家自我健康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及內涵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1C):362-364.
[2]郭金玉,李崢,康曉鳳.心力衰竭自我護理指數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測[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53-655.
[3]賀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與其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3):22-25
作者:王容 王靜 鄒密 王超 沈陽 魏麗 楊劍霞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