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中延伸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延伸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干預效果。方法: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延伸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的遵醫依從性及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延伸護理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夠提高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和滿意度。
關鍵詞: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延伸護理
一、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齡45~75歲,平均(59.16±1.12)歲。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采用最小隨機化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與觀察組(給予延伸護理干預),每組4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護理方法:對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保持病房的安靜整潔,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增加患者對疾病及用藥注意事項的了解,并在患者服藥后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釋放其內心的壓力,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伸護理,主要包括:①成立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加強組員的專科技術及知識,定期為患者安排健康知識的講座,免費發放知識手冊,對患者進行強化訓練,鼓勵患者彼此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解答。②加強患者的健康指導: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使患者及技術能夠全面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原因、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和擔憂,提高其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③運動指導:患者出院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程序,如刷牙洗臉、慢走、上下樓等,逐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并告知其出院后按計劃進行鍛煉,告知患者醫院聯系電話,方便出現不適時及時咨詢或求助。④定期隨訪:患者出院后,采用電話或者家庭訪視的方式對患者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現患者的問題,并指導其糾正,針對執行力度不夠的患者,應加強監督作用。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健康指導。護理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其中遵醫依從性的評價根據科室自制量表,包括自測脈搏、自測血壓、自測體重、正確服藥、合理飲食、規范運動、避免危險因素及定期復查8個方面,均采用1~4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采用WHO提供的住院精神衛生服務滿意程度量表(患者版本和家屬版本)[1],本量表共21個條目,采用1~5分制法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統計學方法: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患者遵醫依從性的比較:觀察組遵醫依從性各方面評分均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的滿意度93.02%,對照組86.05%,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延伸護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給予患者延續性、持續性的護理服務,是患者出院后依然獲得健康指導及醫療護理服務,幫助患者及時了解疾病的最新動態,掌握疾病治療和預防的基本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復發率[2]。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延伸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況,并方便醫護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有利于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指導。陳志花等人的研究發現,在給予50例觀察組患者常規出院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延續護理,進行1年的隨訪發現,該組患者在服藥、飲食、復診等方面的遵醫依從性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該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續護理實現了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持續性和延續性干預,有助于患者得到持續的專業指導,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及生存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延伸護理,隨訪3個月,發現觀察組的遵醫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伸護理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綜上所述,延伸護理應用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助于患者遵醫依從性和滿意度的提高,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志花,楊海妹,陳亞麗,等.延續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天津護理,2015,23(6):510-511.
[2]肖米新,葉青芳,王月楓,等.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42-45.
作者:鄧敏 嚴義紅 單位:重慶市綦江區中醫院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