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染病門診常見醫療糾紛原因與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傳染病門診常見醫療糾紛原因,建立防范機制,從而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傳染病門診發生的22起醫療糾紛的發生原因,探討其防范措施。結果個別醫務人員綜合素質低、業務技術水平不強、服務觀念滯后、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薄弱、醫患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患者不信任、院方管理制度不嚴等是引發傳染病門診出現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結論加強醫護人員隊伍及醫德醫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法律意識、業務素質、加強責任心、多與患者溝通并掌握溝通技巧,能大大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關鍵詞]傳染病門診;醫療糾紛;原因;防范措施
近幾年來,在社會進步及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我國醫療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日益凸顯,備受社會關注。頻頻出現醫療糾紛不僅使醫護人員的工作受到嚴重影響,還會使醫院聲譽及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的不信任感,使醫患關系走向惡性循環的軌道。傳染病門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流量大且患者的心理狀態脆弱,極易引發醫療糾紛。為此,探討傳染病門診常見醫療糾紛原因,建立防范機制,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及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進一步提高該院的服務及護理質量,回顧性分析了2014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傳染病門診發生的22起醫療糾紛,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14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傳染病門診共發生醫療糾紛22起,其中因患者不信任引發4起,服務態度欠佳4起,未做好解釋工作5起,科室管理原因5起,業務不熟練2起,工作人員遲到崗2起。
2原因分析
2.1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2.1.1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欠佳
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其服務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服務質量的優劣又是引發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1]。上面22起醫療糾紛中,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欠佳4起,占18.2%。個別醫務人員由于綜合素質不高,缺乏一定的服務意識,不以患者為中心,面對患者時表情較為淡漠,患者問一句答一句,甚至愛理不理服務態度欠佳,易激怒患者使其產生抱怨或不滿情緒,因此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2.1.2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
護理人員工作量大,且工作較為繁瑣,有些時候為了趕進度、抓“效率”,便不按醫療護理技術流程操作,不按“三查七對”制度辦事,工作起來粗心大意、責任心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消毒、隔離、滅菌工作不規范,從而導致感染現象嚴重。②不嚴格執行醫囑“三查七對”制度,出現發錯藥、打錯針及輸錯液等現象。③脫崗、串崗現象嚴重,經常讓患者等待較長時間,或者邊聊天邊工作,埋下安全隱患,使得患者產生不滿意、不信任感,引發醫療糾紛。④交接班時工作不到位,交接不清楚將醫囑忘得一干二凈,造成不良后果。⑤沒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使得治療延誤,錯失了搶救的最佳時機,從而引發醫療糾紛。
2.2患者方面原因
2.2.1患者維權意識增強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醫療衛生保健意識也日益增強,患者維權意識增強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一大因素[2]。高質量的生活使得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同時對醫療行為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也始終保持警惕感。患者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保護個人隱私,經常用法律意識保護自己[3]。然而,個別醫護人員法律意識較為淡薄,與患者產生分歧時易怒,不能正確使用法律來維權,也易引起糾紛。
2.2.2患者對醫務人員缺乏信任
個別醫務人員自身的醫學知識面不夠廣泛、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不能滿足患者提出的一些跨學科問題,不能妥善處理工作中的一些突發情況,使患者失去了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加上患者對醫療效果期望值高,當療效與患者的期望值差距較大時,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
2.3其它原因
2.3.1門診就診環節多,等候時間長
患者就診點多線長,過程包括掛號,就診、交費、取藥、檢查、輔助檢查、治療處置等程序,每個程序都要排隊。無論哪個科室、診療環節脫節或安排不當,都會直接導致患者的不滿而引發糾紛。加上就診人數多,個別醫務人員技術不熟練,易造成就診環境秩序亂、擁擠。各部門配合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糾紛。
2.3.2醫護人員與患者缺乏有效溝通
傳染病門診患者抵抗力都較低,做好消毒、隔離、滅菌等工作,有時候需要患者的支持與理解,人流量大時需要將人數進行分散,并與重癥患者隔離。但常常因為解釋工作不到位,或懶得解釋就強行將患者拉開,或強行禁止患者入內,這樣患者不理解,易產生不滿情緒,引發醫療糾紛。其次,由于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且很難準確區分醫療差錯、醫療事故與疾病并發癥,一出問題就把矛頭指向醫護人員,再加上醫護人員宣教工作沒做到位,缺乏有效溝通,從而導致醫療糾紛。
3防范措施
3.1加強醫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意識
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技術水平,關系著醫院醫德醫風建設,關系著醫院的發展。為此,要加強醫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服務意識,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4]。首先,加強醫德教育,提高醫護人員的素質,使其做到尊重患者,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及醫療觀。其次,加強技術培訓。院方應經常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業務培訓,使其各項技術越來越嫻熟與患者需求相符,同時提高其分析及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嚴格選擇治療適應證,遇到疑難病例及時請上級醫生會診,加強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加強多學科的學習,努力為患者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最后,加強法制教育,強化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定期組織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做到知法、懂法。自覺維護患者的權益。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嚴格執行醫療操作規范和各項工作制度,依法行醫。當與患者發生沖突或矛盾時,要注意其言行舉止,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3.2多與患者溝通,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
語言是一門藝術,掌握好溝通技巧能大大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①醫護人員要尊重并理解患者,以和藹的語氣與其溝通,并注意溝通的藝術性,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②善于分析觀察患者的心理特點,以溫暖熱情的態度、精湛的技術服務于患者,給予患者安慰與支持。③掌握傳染病患者的心理狀況,獲得其信任后,以患者為出發點細心解釋事情的原由,耐心傾聽并解答患者的疑問。護理人員與患者產生分歧時,多換位思考,以維護患者健康為目的,改革過去患者單純尋求幫助的局面,相互尊重,共同發展。
3.3加強管理,協調科室間的合作
該院因管理不當引發5起醫療糾紛,占22.7%。因此,要加強管理,協調科室間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①合理安排就診流程,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主動適應患者需要,盡量縮短就診時間。②增設分診導診護理組,提供便民服務,及時增加劃價、收費、取藥窗口。③建立快捷的就診流程圖,推出一系列主動服務舉措。例如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免費提供輪椅、全程陪同服務;為病重、老、弱、孕患者提供全程陪同服務;為住院病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將患者送至相關科室等。這樣一來,將大大縮短患者就診時間,使患者滿意,從而降低醫療糾紛發生幾率。
3.4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普及醫學知識
部分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較差,特別是老年患者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他們疾病認知與醫務人員之間存在差異,增加了彼此溝通的難度。為此,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普及醫學知識,縮短醫患雙方疾病認知差距,使患者能夠準確區分并發癥、后遺癥與醫療差錯事故的區別,能進一步增進醫患雙方的交流,從而預防并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3.5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眾所周知,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規范醫護人員行為,降低醫療糾紛的關鍵[5]。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有效地準入制度,醫療水平很難保證,常常引發醫療糾紛。所以,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制定明確的責任及分工制度,使醫護人員能夠忠于職守,各司其職;三查七對制度,降低發錯藥、輸錯液的機率;消毒隔離制度,醫護人員勤洗手戴手套,進入污染區一定要穿隔離裝備,接觸過污染物品或床單后,一定要徹底清洗干凈,以免傳染給患者帶來醫療糾紛。除此之外,要加強患者及其家屬不理智對待醫療糾紛的監控,保障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名譽,增進其職業安全感,消除其職業焦慮,使醫務人員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醫療事業中,促進其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馮敏.47例門診患者投訴原因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2012(6中旬刊):180-181.
[2]賈愛增,楊俊萍.基層醫院消毒隔離與滅菌工作存在的問題及防范對策[J].全科護理,2009(13):1194-1195.
[3]魏雪峰,邱維彬.強化醫療糾紛管理,構建和諧的醫(護)患關系[J].中國醫藥指南,2012(13):388-389.
[4]侯麗,王玲,石明麗,等.加強護患溝通優化醫療服務預防醫療糾紛[J].中華全科醫學,2010(1):73-74.
[5]陸長斌.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對創建平安穩定醫院的意義淺談[J].基層醫學論壇,2017(10):1286-1287.
作者:車向陽;王玉 單位: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傳染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