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研究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方法:將2014年8月至2017將年5月期間我院接收且行醫學檢驗的患者5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檢驗失誤的情況展開回顧性分析,探析影響檢驗的因素,同時制定出針對性的應對對策。結果:果:本組所選500例患者中,一共檢測1000次,其中檢驗失誤例數為228例本組所選(22.8%),檢驗失誤發生率最高為檢驗準備階段,占比為64.0%(146/228),其次為樣本采集失誤,占比為21.1%(48/228),其他失誤則主要為樣本處理檢驗以及方法不當,占比為14.9%(34/228),各檢驗失誤因素的發生率之間比較存在較明顯的差異性,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當下臨床醫學檢驗質控帶來影響的因素諸多,臨床檢驗工作人員需結合主觀因素及客觀因素,制定出周全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障檢驗的準確性。
【關鍵詞】質量控制;醫學檢驗;應對措施
在現代醫學中,臨床醫學檢驗的作用重大,并且已成為當下醫療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醫院的檢驗科主要是將熟練的技術與先進的設備儀器相互結合,進而對患者分泌物[1]、血液以及體液等實施化驗分析。臨床指標的檢測為臨床治療疾病和監測疾病發展提供輔助作用。醫學檢驗是診斷疾病,檢測不良反應以及觀察療效的重要手段,其質量的優劣將會對診斷與治療的效果帶來直接影響。為保障醫療的質量,避免誤診情況的出現,需持續提高檢驗的質量[2],全面質控標本,減少或避免標本在采集、運送以及化驗等各環節對其檢測結果造成的干擾。現就本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0例患者醫學檢驗質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出對應的措施,將全部內容整理后表述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常規資料
本研究500例樣本均于本院接受治療,入選研究的時間為2014年8月到至2017年5月,在所選患者中,女性病患174例,男性病患326例,最小年齡5歲,最大66歲,均值(37.89±5.67)歲。所選500例研究對象總計采取了1000次臨床檢驗,其中350次血液分析檢驗,200次尿沉渣檢驗,325次生化檢驗以及175次便分析檢驗。
1.2方法
所有樣本的檢驗均需依照臨床規范嚴格進行,這其中包括檢驗準備至樣本分析,全部需依照具體的規范執行,開展常規生化檢驗時,需提前一周告知患者抽血前應戒酒禁煙,禁止食用高脂高糖等食物;并且還需注意抽血前2d盡量進食流質食物;抽血前的六小時切忌劇烈有氧運動,同時保持情緒的穩定;此外,抽血前的10小時至12小時,患者應維持空腹狀態,禁服影響到樣本的藥物。具體檢驗內容如下:(1)樣本采集:明確合適的采集時機,有效且確切地對樣本進行檢測,若在進行樣本采集時患者需輸液治療,則禁止在輸液同側采集樣本;外周靜脈血采集時,根據檢測項目要求患者選取平臥位或者端坐位。(2)處理內容:樣本采集后,醫護人員需根據標本采集后的保管、送檢以及處理等流程規范進行相關處理,若樣本保存時對溫度以及避光等有特殊要求,應做好樣本的保護措施。(3)檢驗規范:按照儀器SOP標準操作規范說明,做好儀器的校準分析和質控分析,確定質控品檢測在控,然后對實驗樣本進行檢測,收集數據,利用SPSS22.0作統計分析。
1.3效果評價(觀察)
[3]對本次標本檢驗失誤情況展開觀察記錄,檢驗失誤標準:(1)檢驗中存在樣本污損或丟失等情況,判定為檢驗失誤;(2)檢驗結果同預期不符合,需再行檢驗,若前次檢驗結果存在問題,則判定為前次檢驗失誤;(3)其他因素失誤,例如導致檢驗失效或影響檢驗結果等情況,同樣判定為檢驗失誤。
1.4統計學方法
整理及匯總實驗數據,并將整理好的數據納入統計學軟件SPSS22.0數據包中展開處理,數據對比計數資料通過n,%(率)表示,χ2表達組間差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
2結果
500例患者中,檢驗次數為1000次,其中檢驗失誤228例,占比為22.8%,包括檢驗準備失誤64.0%、樣本采集失誤21.1%、樣本處理檢驗或設備方式不當14.9%。
3討論
通過分析本次研究的結果發現,影響到檢驗質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依次為檢驗準備、采集樣本、處理檢驗樣本以及檢驗設備方法不當。醫療機構每日所接待的患者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臨床檢驗的工作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以及采集樣本的工作是當下較為關鍵的可影響到檢驗質量的因素,后期檢驗工作開展時可將其作為重點工作,不僅需要對制度進行規范[4],同時還應增強抽查力度,避免出現主觀錯誤,并不斷提高檢驗工作者的醫學水平。盡管樣本處理檢驗和檢驗設備方法方面模式固定,但本研究顯示這兩項工作依舊存在檢驗失誤的情況,影響到臨床醫護人員及患者。為避免失誤情況的出現,醫學檢驗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需嚴格遵照要求規范執行,做到事無巨細。醫學檢驗對儀器設備要求嚴格,要做好儀器的定期校準,并且每日開機時首先做好質控分析,確保儀器在控,再進行患者標本檢測。此外,還應當增強對患者方面的宣教,確保患者留取標本時合格有效。樣本處理過程中之所以出現失誤,部分原因在于不到位的樣本檢驗管理,包括采集不當、保管及處理失誤。對于此種情況,醫院需定期培訓與教育相關人員,確保每位臨床工作者均能夠盡快了解到標本合理采集的重要性,使其盡快掌握保管、運送以及處理標本的正確方式。
研究發現,在檢驗準備階段中,患者行為不合理占比高達61.4%,樣本采集方面主要是時機與部位失誤(15.4%),樣本處理檢驗中發生樣本混淆的機率最高,為4.4%,檢驗設備方式不當中則是標記失誤占比最高(4.45%)。為避免檢驗失誤的發生,提高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效果,現總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如下:其一、減少干擾因素。由于檢驗項目多且要求嚴格,為保障檢驗準確,在整個檢驗中需對各種干擾因素進行限制,生理方面因素:統籌考慮受檢患者年齡、性別、運動、情緒等因素,分析化驗前,需確保患者在安靜且情緒平穩狀態下對標本進行采集,選取不同的參考標準。試劑儀器方面因素:檢驗中應用生化試劑時[5],應保障試劑檢測合格,對試劑使用與保存環境等嚴格控制。檢驗單需將患者的信息與檢驗項目,采集與化驗時間等詳細注明。其二、加強科室協調。檢驗科應耐心聽取科室有關人員的需求及意見,包括改進方法。同時各個科室亦需要對檢驗結果的意義加強了解,掌握全新的檢驗方式;溝通合作的良好性具有相互推動與促進作用,可及時改進與糾正問題,保障診治工作有序進行。其三、提高業務水平。醫學檢驗工作者需提高對自身職業的重視,保持高度的愛心與責任心,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掌握患者病情狀態,并依據所學醫學檢驗經驗,向患者合理解釋檢驗的結果,使患者盡快消除檢驗的疑惑與恐懼。不斷學習新知識,并掌握先進檢驗設備;加強應對意外事件的能力,不斷累積臨床檢驗經驗,提高質量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孟娟.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23(3):175-176.
[2]朱鏡飛.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5,21(19):78-79.
[3]羅彩燕.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學,2016,22(30):94-94.
[4]陳林.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解決措施的探討[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58.
[5]袁禎瀧.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探究[J].科技風,2016,21(18):65.
作者:徐芳 單位:泰州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