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眾多醫療衛生機構正努力搭建信息平臺,整合基礎網絡平臺和各醫療業務系統,提高自己的醫療服務水平和信息科技形象。目前醫學信息采集、電子病歷管理、遠程醫療、影像傳輸等數字醫療技術在醫院廣泛應用,使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職業技能受到挑戰,對以培養醫學信息專業人才為目標的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醫學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醫學信息學是一門以醫院領域信息為研究對象、以醫藥學信息的運動規律及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以現代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主要工具、以解決醫藥工作人員在處理醫學信息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主要研究目標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介于醫學與信息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醫學信息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醫藥學和生物學基礎知識、信息管理知識、醫學信息處理與醫療決策支持系統設計思想和方法,具有團隊協作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2醫學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醫學信息學比國外醫學信息教育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培養了許多能適應計算機和網絡化辦公環境的醫學信息學畢業生,輸送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務科、信息科(病案科)等崗位。但醫學信息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在醫院信息領域工作,既熟悉醫院管理、醫療需要,又熟悉IT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很少[1]。制約我國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的因素如下。
2.1入學生源有限醫學信息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醫學院校尚屬年輕專業,高校對外宣傳較少,很多家長、學生在進入醫學院校之前對此專業了解甚少,無從選擇。就讀本專業的學生很多是被調劑到醫學信息專業,影響了本專業入學生源。
2.2培養目標不清晰、授課方向不明確很多人對醫學信息學專業的認識存在偏差,甚至有些醫務工作者也認為它像計算機專業一樣僅僅是一種工具或技術。因同時涉及醫學、信息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方向學科,各高校的醫學信息學專業普遍存在培養目標和方案不夠清晰、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本學科的專家、教師在不斷探索,試圖改變開設課程多、授課方向雜亂的現狀。當前的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以培養專科生、本科生為主體,培養模式單一,大量的醫務工作者也應該是納入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群體。
2.3師資力量有限(1)教師的學歷較低、知識結構單一。各醫學信息類專業的教師大多由以前的數學、計算機、醫學等專業教師轉型而來,部分任課教師是從圖書館圖書情報學專業、經濟管理類等專業外調使用[2],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專業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雖然任課教師完成了本專業所分配的課程教學任務,但其對于該專業的整體把握性和發展性均不能做到統籌兼顧,不能對本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學習重點和工作向導給出明確、合理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3]。(2)教師的實踐技能差。醫學信息學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基礎理論加上教學實踐才能相得益彰。醫學院校從事醫學信息學專業的教師缺乏醫院信息系統的運作、鏈接等實踐能力,對醫學衛生信息系統的實際運作情況把握也不太準確。
3培養策略
3.1加強對外宣傳,吸引優秀畢業生進入醫學信息學專業,從源頭上控制學生質量。在信息時代,醫學信息學這門新興的學科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管理水平及降低就醫成本等方面的應用潛能已經被開發和應用。作為醫學院校的朝陽專業,應加大對外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并認可此專業,提高本專業的社會認知度。
3.2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培養高層次的人才。(1)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案:醫學信息學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為完整的醫學專業知識、信息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其他自然科學知識,較堅實的醫學和計算機理論,較強的信息系統開發、應用和管理的能力[1],以適應醫療衛生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上,要做到理論與應用相結合,信息技術、管理學理論與醫療實踐相結合,二者不可偏廢,否則無從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醫學信息學專業的綜合性使其存在課程門數多、課時少、課程重復交叉、實踐薄弱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我校實行每4年調整1次教學方案,增設和更改課程和相應課時,以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實際需求;注重醫學、管理學、信息技術各方向課程配置比例和交叉融合。(2)人才培養層次:以專科生、本科生等在校學生為主,包括本專業的學生和醫學生。前者是主要目標群體;后者作為醫學院校的醫學生也應借助醫學信息學的力量,培養自身的信息學素養,了解現代醫學的發展動向,熟悉現代診療設備和信息化手段,也應開設醫學信息學課程,而不再局限于文獻檢索課。醫院的醫務人員也應該掌握醫學信息學的知識和技能,包括電子病歷、影像系統、遠程醫療等,成為醫學信息學教育的群體之一。隨著醫院信息化的穩步推進,醫生及其他醫務人員對信息系統的使用率明顯提高,但多停留在收費和管理上,沒有實現信息化系統的潛在利益。要從根本上提高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醫務人員應定期接受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和培訓。另外許多國家也在探索面向病人與公眾的健康醫學教育[4],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醫學信息學教育針對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學生、醫務工作者、醫院行政管理人員等,根據其對醫學信息學知識的不同需求,開展短期培訓、證書培訓和遠程培訓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分層次、分專業的教學探索。
3.3提高教師理論和實踐能力、素養,提供多樣化教學手段。加強醫學信息學師資隊伍的繼續教育,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儲備高學歷的師資力量。參加國際醫學信息學交流,開展醫學信息學重點課題研究。充分認識到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到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三甲醫院和醫療衛生信息中心進行實習,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醫療信息化建設是各醫療機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系統工程,涉及因素多、專業性強,對專業人才要求尤為突出。多元復合型醫學信息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應引起充分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馬金鳳,趙強,董瑞國.醫院信息人才現狀與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12):646-648.
[2]白家銘.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師師資探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31(5):87-89.
[3]王元強,郝尚富,張曉.醫學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4,30(1):103-107.
[4]顧俊.醫學信息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醫學情報工作,2006,(1):1-5.
作者:陶麗霞 單位:長治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