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房調劑流程中物流學技術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患者治療的需求也在增加。這種環境下醫院藥房藥品的數量與種類不斷增加,極大增加了藥房調劑工作的復雜性。在環境與人員的限制下,藥房調劑工作時間的緊張與人員的不足問題逐漸凸顯[1]。物流學是通過技術工程與管理工程結合,將貨物實體從供應地流向接受地的流程處理科學,不但能夠有效提高系統效率,還可以增加時間與空間效益[2]。筆者對所在醫院從2009年起將物流技術引入藥房調劑工作流程進行調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調查醫院為3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實際展開床位為1700張,年收治住院病人約為2.8萬人次。藥劑科藥房調劑室負責調查醫院藥品,服務于調查醫院42個病區、26個科室,由病區護士完成到藥房的處方核對與藥物領取。調查醫院在2009年進行物流標準化工作流程,以改進工作質量。
1.2工作流程改進方法(1)建立藥品的貨位信息并在HIS工作流程中應用,將無效搬運減少或消除,增加管理的有效性。具體方法包括發藥路徑的統籌,將調劑路徑進行優化。同時標簽化的藥物信息降低了藥品調劑中的差錯。(2)在藥房管理中進行物流設施的設計與布置,以實現藥物調劑過程的物品流通順暢。在藥物庫存設立藥物核對臺,在窗口端設立成品臺,并設計相應的流程并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實現藥物調劑的流水化作業[3]。(3)配置合理的搬運機械,提高藥物運輸的效率。以大型超市的模式為基礎,通過藥物調劑發藥量重量、體積、通道寬度等資料的數據分析,定制了推車,提高了藥物搬運的效率。
1.3評價方法以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比2009年1月~2009年12月與2008年1月~2008年12月調查醫院藥房內部處方調配差錯率。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調查醫院2009年與2008年藥房差錯率對比分析,見表1。2009年差錯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在機械化藥物運輸后,藥師人均每次攜帶能力提高了約5倍,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3討論
門診調劑室是直接為患者提供服務的職能部門,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具有社會開放性;其工作隨門診患者的數量、病種等情況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而患者來源的隨機性導致了門診調劑工作的隨機性。藥品本身即具有兩重性,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或導致死亡。如果在藥品調劑中發生差錯事故,其后果則極為嚴重,輕者貽誤治療,重者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對門診(急診)藥房調劑差錯事故的防范,是調配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藥品調劑逐漸從藥品供應服務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門診調劑又具有知識咨詢服務性;門診調劑是患者經診斷后采用藥物治療的最后一個環節,所以,還具有藥品流通的終端性[4];急診和門診調劑雖然都是面對流動的患者,但急診調劑工作經常需要應急作業,關鍵在于平時充分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做到急救藥品隨時需要,隨時供應,這就是門診調劑工作的緊急性。藥物物流過程的合理調劑,就是從物流系統的總體目標出發,按照藥房藥物調劑的規律,運用物流系統理論和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運輸方式與資源,優化運輸路線和運輸工具,以最短的路徑、最少的環節、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勞動消耗,組織好藥物的運輸與調劑[5]。整個處方調配過程,亦包括收方、審方、配方、包裝與貼簽、核對、發藥。要保證調劑業務質量就應建立質量指標和評價標準,經常研究分析影響調劑質量的因素,提出改進措施,不斷強化調劑業務質量管理,做到藥品配發快速、準確無誤、質量優良、用藥合理、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