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防原醫學教學中的學習動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理論教學聯系實際案例,便于學員學以致用
對于學員來說,防原醫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抽象,不便于理解,教員可以通過問題和實際案例引入主題,激起學員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員理解新概念和新理論。在課前,教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前收集材料,選擇恰當的案例并進行深入了解;在課堂上,教員要善于把握節奏,與學員展開緊密的互動,提倡學員積極思考,針對學員提出的觀點及時作出鼓勵和評價,并提出合理建議,引導學員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例如,在課程概述中講述防原醫學的研究內容及重要性時,可引入2014年最新的關于“日本或成為武器級钚持有國”以及“南京放射源銥-192丟失事故”的新聞報道案例,告知學員,迄今為止,核威脅依然存在,核事故可能就在身邊,以引起學員的重視;在講完急性放射病這一章的理論知識后,可通過網上搜集日本東海村輻射源臨界事故的相關視頻材料,供學員學習討論,以真實的案例講解急性放射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救治等過程,對照理論知識,加強與學員的互動,加深印象;在講授內照射放射損傷這部分內容時,可引入我國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出現的“搶鹽”事件的案例,來引導學員通過本專業知識結合其他相關知識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學員所學的抽象知識與真實案例結合起來,便于學員學以致用,提高學員的學習熱情。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要提醒學員,基于平戰結合和軍民結合的原則,防原醫學除研究戰爭情況下核武器的損傷及其醫學防護外,平時電離輻射所致傷害的醫學防護及救治問題也是其關注的內容[4]。因此,提倡學員善于捕捉身邊的案例,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2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員的注意力
防原醫學的教材內容基本都是前人總結的條條框框的結論,學員學習時如果單純依靠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顯得太枯燥,難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影響教學質量。教員可采取多樣化、新穎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鼓勵學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提前布置作業,要求學員通過圖書館和學科網站等資源查閱課程相關知識,更多地了解該領域最新的科學動態,并以課前展示的形式與授課老師和其他學員分享;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視頻短片,把枯燥的內容制成動畫,邊播放邊講解,達到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效果,便于記憶。例如:可以將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的途徑、體內分布方式和排出途徑以人體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員,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加深直觀印象。
3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培養學員自主學習能力
在軍事醫學院校中,防原醫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實驗教學是聯系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既可以鞏固、強化學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可以培養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應當重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緊密結合[5]。在實驗課施教過程中,本教研室通常會安排理論經驗豐富、實驗技能熟練的2名教員同時擔任一次實驗課的教員,這樣可以保證有效地解決學員在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引導學員規范操作,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設計性和探索性的實驗內容,讓學員從簡單的驗證基礎理論轉變到自主設計實驗探索知識的角度上來。例如在帶教經典實驗———Na131I在小鼠體內的吸收分布和碘化鉀的預防效果時,讓學員分別設置不同的碘化鉀給藥途徑、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分別比較其防護效果,得出最終結論,甚至可以引導學員設計對于其他放射性核素如何進行防護,如何通過實驗選擇最優的給藥方案,這樣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4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科研成果進入課堂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的兩個基本職能,教學可以促進科研,科研可以提升教學[6]。科研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對教員學術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校防原醫學教研室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全軍“重中之重”實驗室,幾十年來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科研與教學成果50多項[7]。教研室一直以來都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員們都承擔了大量的科研課題,并時刻關注著防原醫學相關知識的研究進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增加目前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并將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不斷添加到課堂教學中,讓學員感受教學和科研的密切聯系,促進了學員從被動接受理論知識開始向主動思考科學問題進行轉變[8]。例如,在講授復合傷這一章的內容時,作者將當時發現“復合效應”時的研究思路以及通過頸交感神經阻滯技術用于放射復合傷的救治進展向學員展示,既豐富了教學內容,也使學員對復合傷的研究充滿了極大的興趣,學習動機得到激發。另外,學校還專門為本科生設立導師制,對于學有余力的學員,可參與到防原醫學教研室的研究中,既培養了學員的科研實踐能力,也提高了防原醫學的教學質量。
5優化成績評價體系,有效評價學員表現
學員的成績評價體系應該包括課終考試成績和平時上課及完成作業成績。課終考試成績既要有理論知識成績,又要有操作技能成績,還要有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能力成績。考試采取筆試、動手操作、實驗設計等多樣化形式,注重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評,避免了單一筆試的局限性,減少了部分學員存在的僅依靠考試前的突擊背誦就可順利通過考試的想法。此外,教員和學員都應特別重視平時上課及完成作業成績,教員應鼓勵學員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下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表現出色的學員應給予表揚,適當加分。教員除對課堂上能正確回答老師問題的學員給予表揚外,對積極提問的學員也應提出表揚,提倡學員積極思考,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員應及時反饋,指出其錯誤的根源,有效地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學員的成績評價體系由多部分組成,為學員創造了更多提高成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有助于學員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提高[9]。總之,教員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培養和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至關重要。教育心理學家認為,要進行長期的學習,學習動機是絕對必要的,強烈的學習動機是保證學好的前提。因此,防原醫學教員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動機,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部隊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軍事醫學人才。
作者:郝玉徽 任泂 李蓉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防原醫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