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現狀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甘肅省在校醫學專業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環境與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方法以環境保護部的“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核心試題”為基礎,適當添加人口學特征設計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甘肅省在校醫學生6619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甘肅省醫學生具備環境健康素養的比例為5.7%,具備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3個方面素養的比例分別為14.2%,1.8%,40.4%。不同性別、民族、專業和年齡段的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和3類素養具備率均為男生高于女生,漢族高于少數民族,預防醫學專業高于其他專業,隨著年齡段升高呈增高趨勢(P值均<0.05);不同專業層次醫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和基本理念素養水平隨層次的增高也有增高趨勢(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的因素有性別、民族、專業及專業層次(OR值分別為0.68,0.66,0.30~2.83,0.18,P值均<0.05)。結論甘肅省醫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總體較低,尤其是對基本知識方面的了解。應針對影響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的因素開展教育,使之成為傳播環境與健康知識、理念、技能的帶頭者。
【關鍵詞】健康教育;學生;醫科;因素分析;統計學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2年因室內外空氣污染導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650萬,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11.6%[1]。另有研究提示,人類癌癥的發生有80%~90%與環境因素有關[2-3]。在我國居民的疾病負擔中,有21%是由環境污染造成的,比美國高出8%[4]。各種類型的環境污染不但破壞了生態平衡,而且對我國居民的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6年底的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其中農村、女性、低學歷、高年齡段人群素養水平整體更低[5]。醫學生作為獲取健康信息最便利的群體,是未來健康教育的重要傳播者,對維護人民健康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本研究于2018年10—12月對甘肅省6619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對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探索影響環境健康素養水平的因素,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環境與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甘肅省目前設有醫學相關專業的高職及以上院校14所,中專院校7所。本研究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隨機抽取的9所醫學院校(高職及以上院校6所、中專院校3所)中,先根據專業層次、再按年級進行分層,隨機選取每個年級的班級為單位進行調查。每層最小樣本量的計算公式參考«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中的計算方法[6]。考慮到無效問卷,按5%計算缺少率;考慮分層因素,最終總樣本量為6529.95。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740份,回收問卷6733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實得有效問卷6619份,有效回收率為98.2%,其中男生1115名,女生5504名;調查對象的年齡為15~29歲,平均(19.0±1.9)歲。
1.2方法
以環境保護部在2017年6月的«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中“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核心試題”為基礎,根據調查對象的實際情況,適當添加人口學特征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民族等)和環境與健康素養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4個方面。問卷共47個題目,滿分100分。判斷題13題,正確計1分,錯誤計0分;單選題15題,正確計2分,錯誤計0分;多選題19題,選項與正確答案完全一致計3分,選錯、漏選計0分。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3類素養總分分別為31,42,27分。問卷總得分≥70分被判定為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分類素養試題得分達到分類素養試題總分的70%及以上判定為具備某一分類環境與健康素養[6]。本次調查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由經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得到調查者的知情同意后,統一發放并集中填寫回收問卷。
1.3統計分析
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
6619名醫學生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有375(5.7%)名,具備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素養的分別有940(14.2%)、119(1.8%)、2671(40.4%)名。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平均得分為(15.1±5.6)(17.8±5.6)(17.0±5.2)分,總均分為(49.9±14.0)分。在所調查的問題中,正確率最低的5道題分別是“安全飲水的滿足條件”(2.0%)、“細顆粒物污染會對人體造成哪些疾病”(4.2%)、“預防兒童鉛中毒的做法”(5.9%)、“重污染天氣時的正確做法”(7.1%)和“城市出現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14.7%)。
2.2不同人口學特征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具備率比較
不同專業層次、性別、民族、年齡、專業的醫學生在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及3類分類素養中具備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其中不同性別、民族、專業和年齡段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及3類分類素養的具備率均為男生高于女生,漢族高于少數民族,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高于其他專業學生;不同專業層次醫學生的基本理念素養水平隨層次的增高也有增高趨勢。見表1。
2.3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為因變量(0=不具備,1=具備),以專業層次(1=本科,2=高職,3=中專)、性別(1=男,2=女)、民族(1=漢族,2=少數民族)、年齡(1=15~17歲,2=18~20歲,3=≥21歲)、專業(1=護理,2=臨床醫學,3=藥學,4=助產,5=口腔,6=預防醫學,7=其他)為自變量進行二分類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民族、專業、專業層次對醫學生是否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有影響,其中女生、少數民族、口腔專業、中專層次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較低,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較高(OR值分別為0.68,0.66,0.30,0.18,2.83,P值均<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公眾對環境狀況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徹底解決環境問題需要一個過程,甚至在一定發展時期是不可能的,就需要人們科學地利用環境有利因素和規避不利因素。為此,我國國家環境保護部于2013年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7]。公眾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提升既有助于不斷改進我國環境與健康狀況,也是落實健康中國規劃綱要,建設健康環境和發展健康產業的具體舉措,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8]。本次調查在醫學生這一特定人群中開展,因其今后將走上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在具備一定的醫學相關知識基礎上,若能夠再掌握一定的環境相關知識,將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較大的作用。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甘肅省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的總體具備率僅為5.7%,低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6年的«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抽樣調查報告(北京、湖北、甘肅)»中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5],也遠低于王蒙等[9]對安吉縣居民的調查結果。可能是因為在頒布«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之前關于環境與健康素養還未有統一的調查問卷和測評標準,但總體來講,甘肅省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不容樂觀。從3類分類素養來看,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具備率分別為14.2%,1.8%,40.4%。可見基本知識素養具備情況很差,是導致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反映出大部分醫學生缺乏對環境與健康問題的正確理解,未能熟練掌握與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環境與健康知識。而基本知識作為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的首要環節,直接影響基本理念的形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本次調查中基本知識具備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環境與健康具有多學科性,不僅包含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毒理學等知識,又包含了物理學、化學的知識[10]。而大部分醫學生只注重自身專業課學習,沒有時間或精力學習更多與環境健康方面的知識。在3類分類素養中,基本技能素養的具備率較好,一方面可以看出已有過半大學生具備了獲取、甄別、理解、利用環境與健康信息的能力以及發生環境與健康事件時的應急技能,另一方面也顯現出大部分醫學生對環境與健康的認識存在知行不一的現象。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專業層次、性別、民族、專業、年齡段醫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不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專業層次、性別、民族、專業是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的影響因素。中專層次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具備率明顯低于本科層次醫學生。可能是因為本科教育較中專教育知識體系更加寬泛和深入,并且還注重培養學生正確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醫學生對環境與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男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具備率高于女生,與環境科學學會的«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抽樣調查報告(北京、湖北、甘肅)»結果一致,可能與男生更喜歡關注社會發展、實時動態和相關政策有關[5]。漢族醫學生具備率高于少數民族,可能是因為本次調查的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學習和生活都在偏遠地區,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滯后、信息閉塞、環境意識淡薄、接受的環境與健康方面的信息相對較少[11]。從不同的年段齡來看,隨著年齡段的升高,環境與健康素養的具備率也呈逐漸升高趨勢,說明環境與健康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積累一定程度知識和技能后,才能促使個體建立起較好的環境與健康素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具備率明顯高于其他醫學專業學生,主要是因為該專業學生會接觸到環境與健康相關領域課程,說明開設相關的課程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另有調查也顯示,多數被調查者反映當前的環境健康教育開展力度不夠且不系統,認為相比環保宣傳教育,關于健康影響的宣傳只有零星出現在媒體上,既不規范,也無延續性[12]。總體來說,甘肅省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的具備情況欠佳。醫學生對環境、疾病、健康之間密切聯系的理解更為深刻,更能理解并易于接受環境對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應該著重加強對該人群的環境與健康宣傳教育,使之成為影響周圍人群、宣傳環境與健康知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環境理念的帶頭者。作為提高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最主要、最經濟的途徑和手段,學校應該根據«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的內容針對影響因素大力開展環境與健康教育。學校可根據所學醫學專業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設環境健康選修課程,要著重加強基本知識的學習,增加大學生接觸環境健康知識的機會,專業課中也可結合課程特點,挖掘環境健康方面的教育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可通過編寫少數民族語言的環境與健康宣傳手冊提高其素養水平。另外,特別要加強對專科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教育。總之要以教育為主、宣傳為輔的方式提升醫學生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水平。
參考文獻
[1]WHO.世衛組織公布關于空氣污染暴露與健康影響的國家估算[EB/OL].[2019-03-01].
[2]焦艷波.環境(室外)空氣質量和健康[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9,7(3):129.
[3]楊民連.癌癥的環境因素與預防[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3):1527-1528.
[4]毛雪蓮,李冬,朱曉華.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進展[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41(6):127-129.
[5]佚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三省(市)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抽樣調查結果[EB/OL].[2019-03-12].
[6]環境保護部.關于«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EB/OL].[2019-03-01].
[7]環境保護部.關于«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的公告[EB/OL].[2019-03-01].
[8]葉丹,楊文靜,陳鈺,等.健康中國框架下的環境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7,34(12):1048-1052.
[9]王蒙.安吉縣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7.
[10]高開屏,楊一,翟日洪,等.高校大課堂教學改革案例:環境與健康課程[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4):127-130.
[11]霍若坤.臨夏少數民族居民公共衛生意識與行為調查[C]//中華預防醫學會,世界公共衛生聯盟,全球華人公共衛生協會.轉型期的中國公共衛生:機遇挑戰與對策.北京:中華預防醫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世界公共衛生聯盟第一屆西太區公共衛生大會、全球華人公共衛生協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2009:1.
[12]宋曉明,郭新彪.我國部分地區環境健康教育現狀及其需求調查[J].環境教育,2008(9):73-74.
作者:唐莉莉 劉氏河 朱婷 阮燁 單位: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