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必須重視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將醫學人文精神滲透到醫學教育的始終,以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醫學生;醫學教育;人文素質
醫學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古老一門學科,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醫學給人類帶來無法估量的益處。當代醫學發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醫生被認為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職業,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和高度認可。但是今天,人們在享受醫學帶來的諸多好處的同時,逐漸對醫生、醫療界產生極大的不滿,醫患關系呈現前所未有的緊張。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患者對于醫生、醫療環境的誤解,但從側面也折射出醫學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這種不足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醫學人文素質的匱乏。重技術、輕人文是醫學教育、醫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反思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解決問題,以促進醫學教育和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1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醫學與人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價值。醫學教育應是醫學科學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缺失醫學人文教育的醫學教育是殘缺的教育,既不利于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也不利于醫學學科的完善,更不利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1]?,F代醫學已經從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生給病人治病的同時更要對病人心理的和社會的要素給予關注,在診療過程中要貫穿對病人的尊重、關懷,積極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要充分體現“仁心妙術”的基本原則。積極的醫患交流、人文關懷本身也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很多慢性病患者在長期承受身體病痛的同時,承擔著巨大的精神或心理壓力,對于這樣的患者,醫生的關心、同情、勸慰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可以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增強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歸。有效的醫學人文關懷可以加深醫患之間的信任,有利于營造和諧的醫療環境,可以說沒有醫學人文精神支持,醫學就得不到健康發展。所以,作為一名卓越的醫生,精湛的醫術固然重要,高尚的人文素養同樣是不可或缺的。
2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水平得到飛速提高,而與此同時,醫學人文素質發展遠遠滯后,我國醫學人文發展還存在很多缺憾,沒有充分發揮醫學人文在醫學發展中的引領與規范的作用。大量調查結果證實:在引發醫患糾紛的因素中,非技術性因素占很大比重,醫生在行醫過程中“見病不見人”“治病不治人”的現象非常突出[2]。醫患關系惡化升級,醫者憂心,患者不滿,醫患之間甚至存在嚴重的戒備心理,這對營造健康、和諧的醫療環境是極其不利的。在醫學教育中,醫學人文教育工作也并未引起醫學院校的足夠重視。目前我國多數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處于主課程的邊緣,而且課程設置流于形式,缺乏規范性,課程內容理論性強、時效性差,人文教育與醫學實踐沒有實現有機結合,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構建亟待提升。學生本身也并不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選人文課程的目的多半出于功利心,應付考試,湊學分,并沒有將醫學人文精神內化于心。學生認為將來自己只要會看病,看好病就可以了,期待通過自己的學習成為技術高明的醫生,并沒有意識到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讓自己成為醫德高尚的醫生的重要性。此外,當前醫學專業教師人文素質偏低,醫學人文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嚴重影響了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
3加強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為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醫學院校必須改革教育方式,加大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關注度,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使醫學生能夠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需要。尊重生命價值醫生最基本的責任是尊重生命的價值,對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也要源于對生命的尊重,如善待實驗動物。在很多學生眼里,實驗動物就是一種實驗材料,學生在處理實驗動物時簡單、粗暴,甚至拿動物嬉鬧,完全沒有把實驗動物當成鮮活的生命體來看待。一些學生走進解剖實驗室時,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單純的人體標本,缺乏一種敬畏心理。因此,教師在實驗課前有必要給學生開一堂教育課,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動物對醫學發展的貢獻是無比巨大的,付出的代價也同樣巨大,讓學生重溫醫學前輩那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帶來的震撼:“我寧愿你在我身上劃千萬刀,也不愿你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弊寣W生由衷發出對醫學學習的尊重、對生命的敬重、對醫學人文的維護、對逝者尊嚴的保護。
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對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職業價值觀作為醫學生在職業選擇中所依據的一種內在價值標尺和驅動力,直接影響著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執業態度[3]。醫生的職業是崇高的、圣潔的,醫生服務的對象是人的生命,生命的價值不能單純靠金錢來衡量,所以選擇了醫學就不應受世俗的功利心影響,就不能以利潤為目標,要明辨是非,防止價值觀錯位。作為一名醫生應始終牢記,具備人文精神是醫生的品質和社會責任,無論置身于怎樣的環境,都要有仁心、責任心和進取心,都要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關注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臨床實習階段醫德教育的功效,醫院里病人的痛苦、無助,都會使醫學生產生強烈的同情心和責任感。這些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醫學生形成“救死扶傷、健康至上”的價值觀[4]。
加強醫學人文課程建設醫學人文課程是培育醫學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醫學人文課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醫學院校應確立人文科學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防止人文教育在醫學院校邊緣化。要完善醫學人文學、醫學倫理學課程設置,加強課程與醫學實踐的聯系,增強課程的時效性。要意識到人文理念的灌輸不是一個學期講好一兩門課程就能實現的,要使醫學人文教育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就必須將人文教育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不同的醫學課程都可以結合自己的課程特點增設人文、倫理知識,給醫學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加強教師人文素質修養醫學專業教師是醫學教育的直接參與者,教師的言傳身教、職業素養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因此,作為醫學專業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學術底蘊,更要有優秀的人文素質。醫學院校和教師都要轉變理念,認識到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與學歷、能力同等重要。學校可以通過組織人文知識講座、培訓、社會實踐或繼續教育等形式,加強教師對人文知識的學習,營造人文氛圍,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應著力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實現“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博學厚德,扶傷濟世”。通過教師的實踐多向學生灌輸正能量,使學生在教師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此外,學校對教師考核評價中也應適當增加對人文素質的考核,以對教師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
4結束語
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互融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醫學的本質是社會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體。醫學實踐需要人文理念來約束。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學人文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醫學與人文的融合成為醫學教育發展的趨勢。當然,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并將人文素質培養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始終,以促進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
參考文獻
[1]張俊.當下高等醫學人文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8):64-66.
[2]楊曉暉,李榮耀,尹瑋.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之中[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8):2271-2272.
[3]毛啟剛.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的醫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8):621-622.
[4]曹硯輝.論當代醫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教育與職業,2014(30):70-71
作者:劉忠平 李質馨 田洪艷 潘曉燕 王弘珺 林冬靜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組胚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