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化閱讀下的醫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數字化閱讀現狀為著眼點,分析其對醫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提出明確學習目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制定學習策略;加強館藏建設,構建共享保障體系;堅持閱讀經典,提升閱讀品質;設立導讀機構,加強閱讀指導等建議,以提高醫學生閱讀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數字化閱讀;醫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人類最基本的文化活動之一,是提高全民素質,進行文化教育、知識傳播、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徑。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閱讀形式不斷涌現,傳統閱讀正受到猛烈沖擊和嚴峻考驗[1]。近年來,圖書、期刊和報紙的閱讀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數字化閱讀率則逐年攀升。數字化閱讀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通過電子版形式進行信息呈現,并供讀者獲得與使用的方式[1]。數字化閱讀以資源內容的海量性、信息查找的便捷性、讀者交流的互動性、閱讀的低成本性等特點正在沖擊著大學校園[2]。醫學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知識更新速度快,閱讀模式、閱讀習慣、閱讀內容在醫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以醫學生為對象,分析數字化閱讀給醫學生閱讀帶來的利與弊,提出改進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務醫學生能力培養,提升閱讀能力和質量。
1數字化閱讀的優點
1.1轉換知識獲取模式,豐富學生生活
數字化閱讀以互聯網為資源庫,有著海量的信息資源,充分覆蓋包括醫學專業知識在內的各個領域,順應醫學生信息需求發展形勢。數字化閱讀賦予讀者新的身份,使其不僅保留了傳統閱讀形式下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而且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數字化閱讀有助于醫學生更好地進行醫學知識的閱讀與內化,在實踐中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增強了專業知識建構的自主性,使醫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而在這一過程中其技術素養也得以提升[4]。開放的閱讀形式為醫學生營造了更為理想的閱讀環境,豐富了其閱讀體驗,增加了課上、課下學習內容,為醫學生學習提供了條件。隨著數字化閱讀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改變。對于醫學生而言,課堂、圖書館以及講座始終是獲取知識最直接、最傳統的方式。與此同時,數字化閱讀還為醫學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資源檢索與獲得途徑。數字化閱讀的發展,使傳統教學模式也發生改變。數字化閱讀打破了知識的局限性,使醫學生徜徉在更為廣闊的生命科學知識的海洋。
1.2打破時空限制,提高學習興趣
利用數字化閱讀形式進行新聞閱讀、學習資料查找以及網上學習的醫學生占一定比例,證明數字化閱讀在當代醫學生群體中普及較好,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使其了解醫學和生命科學前沿知識。在數字化設備支持下,讀者可不受時空限制獲取信息,轉變學習態度,感受學習的樂趣,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習有效性也隨之提升[5]。數字化閱讀模式下,醫學生會獲取更加多元的知識,除醫學專業理論外,還包括醫學專業技能、生命科學知識等。知識類型的多樣性,使醫學生學習范圍也隨之擴大,接觸到更加多元的學習內容,為跨學科學習創造了條件[6]。醫學生對數字化閱讀表現出濃厚興趣,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節約了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醫學生以數字設備為依托,便捷、高效地獲得個體所需的信息,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主、開放的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方式有較大差異。醫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閱讀了解國內外醫學前沿知識和生命科學熱點,搜索相關領域的資料。
1.3拓展閱讀形式,增強互動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據存儲空間持續擴張,伴隨互聯網的不斷完善,溝通時效性得以增強,且形式更為多樣化。互聯網是數字化閱讀發生、成熟的根本,擁有極為豐富的閱讀資源,具有靈活、便捷、多樣以及動態等特點。不僅包含單純意義上的文字內容,而且有集聽、說、讀、寫于一體的醫學知識動態內容,使得醫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醫學知識,課下尋找對象和縮影。數字化閱讀賦予醫學生除信息接收者以外的其他身份,其強大的互動性實現了讀者與作者、讀者與閱讀內容以及不同讀者間的溝通與交流,且使讀者具備了數字化環境下醫學信息傳播者的身份[7]。互動式的閱讀過程突顯了醫學知識的立體性,擴大了醫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了他們的閱讀體驗,使其感受到數字化閱讀的趣味性。
2數字化閱讀的消極影響
2.1弱化自主學習能力,助長思考惰性
不少教師在教學結束后,會將章節內容做一個梳理,用圖片或文檔的形式歸納重難點,形成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但有的學生卻將最后的知識梳理當作考試前的救命稻草,忽視平常的課堂學習,只關注考前重點知識串講,不重視知識學習過程,僅僅為了應付考試,久而久之會形成功利性的學習習慣[8]。醫學學科知識有一定特殊性,而網絡使查找資料變得更加便捷,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有的學生會在查找資料后獨立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則會上網搜索答案,這樣雖然能夠快速完成任務,但是自己并沒有掌握,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從數據庫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不過是快餐式的、片面的知識獲取,導致學生不愿思考,成為只會檢索的學術“懶人”。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醫學生只是在數據庫中檢索、復制、下載能證明或支持自己設想的文獻材料,而不去深入思考,喪失了思辨能力。
2.2干擾日常閱讀習慣,助推淺閱讀陋習
數字化閱讀過程中,淺閱讀情況較為突出。淺閱讀是網絡閱讀的通病,是一種以消遣娛樂為主要目的的淺層次閱讀方式。學生在數字化閱讀過程中養成淺閱讀習慣,必然會對其學習能力造成嚴重沖擊,進而影響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數字化閱讀泛化的淺表性會削弱學生創新力。閱讀手段數字泛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學生基于個人興趣進行信息檢索,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僅僅關注閱讀速度,對內容的理解相對較差,不會深入分析和過濾信息,僅僅是蜻蜓點水淺知其意,不能深層次地學習生命科學和醫學知識,間接弱化了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手段的便捷也培養了學生懶惰的壞習慣,一些學生在遇到較難理解的內容時,便直接上網搜索答案,創新力得不到提高[9]。淺閱讀的習慣會導致醫學生失去鉆研生理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耐心,久而久之,必然會嚴重影響其思維能力。
2.3忽視閱讀內容篩選,缺乏甄別意識
數字化閱讀的娛樂性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度,網絡言論自由的大環境導致信息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不乏不良信息。醫學生尚無較強的數字化閱讀能力,信息辨別能力較弱,無法準確分辨信息,容易獲取虛假、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給其身心發展帶來嚴重不良影響。數字化環境下的信息搜索過程中,頁面自動彈出以圖片為代表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同樣會分散學生注意力,電腦屏幕右下角彈出的推送消息,也會激起一部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這些鏈接有時包含其他鏈接,導致醫學生不知不覺將時間浪費在瀏覽其他網頁上。超鏈接削弱了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導致學習目標偏離,出現信息迷航,降低閱讀能力。數字化閱讀泛化的虛擬性會影響學生判斷力[10-11]。數字化閱讀背景下,醫學生間的交流和聯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網絡聊天軟件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醫學生通過網絡聊天和分享信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與了解并非源自客觀環境,而是依托于互聯網。虛擬信息的長期作用,必然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扭曲其價值觀。
3對策
3.1明確學習目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醫學生應明確學習目的,意識到僅通過書本和課堂教學獲取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順應時展,增加知識儲備。學生應當重視數字化閱讀方式,進行高效學習,通過各種新媒體設備獲取廣泛的醫學知識來充實自己,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學習已不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教育資源,充實自己,拓寬知識面。要合理利用時間,有計劃地學習,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利用數字化設備,這樣才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數字化閱讀具有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在校生課余時間相對充裕,此時可抓住碎片化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積少成多,最終形成自身知識體系。
3.2提高閱讀能力,制定學習策略
醫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能夠快速適應數字化環境,迅速掌握各種新媒體設備的使用方法,但這并不代表他們能夠合理運用這些設備,所以,培養并提高醫學生數字化閱讀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網絡上信息資源豐富,質量良莠不齊,醫學生必須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快速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避免“醫學信息迷航”現象。教師也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充分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改變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建立合作學習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其創新思維能力,建構學生喜愛的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3加強館藏建設,構建共享保障體系
不少醫學生希望圖書館能提供針對性的醫學文獻保障與服務,這就需要加強館藏資源建設,及時調整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所占比例,結合醫學文獻的實用性與時效性、獲取難易度、刊物知名度等評價其是否符合醫學生的閱讀需要。在閱讀內容方面,結合閱讀載體的類型以及醫學生不同層面的需求和使用情況等不斷進行調整,優化醫學期刊館藏資源結構。在館藏資源建設方面,加強與醫院聯系,構建醫學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實現校際醫學文獻資源的合作、共享、利用和開發。
3.4設立導讀機構,加強閱讀指導
醫學圖書館很少設立獨立的導讀機構或配備專業導讀人員,很難對醫學生的閱讀需求、興趣和行為變化做出及時反饋。可在圖書館設置獨立導讀部門,配備專業導讀人員,定期對醫學生閱讀書目類型、需求、時間等進行調查,搜集服務反饋和建議,針對醫學生需求進行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閱讀指導。實習醫院指導教師和學業導師是直接向醫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臨床技能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業務素質、臨床經驗等均影響醫學生教育質量。加強與實習指導教師和學業導師的聯系,讓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醫學生學習當前最切合的、最有實用價值的醫學文獻,從而合理、高效、科學地閱讀專業書籍和資料。
3.5堅持閱讀經典,提升閱讀品質
醫學生的閱讀需求以素質培養、學習研究類最為強烈。但當前醫學生娛樂消遣類內容的閱讀比例較高,經常閱讀醫學經典著作的人數所占比例很低。這種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呈現的知識并不全面,導致醫學生對專業知識認知和理解片面化。這種閱讀方式不一定是醫學知識學習的階梯,甚至可能讓學生變得浮躁。數字時代尤其需要高質量醫學文獻、資料和經典閱讀,閱讀經典是加強醫學知識學習的捷徑。堅持閱讀經典,就好比站在巨人肩膀上觀察生命現象、思考醫學問題。堅持閱讀經典和高質量醫學文獻,不僅能夠獲取最前沿的醫學知識,還有助于辨別醫學知識間縱橫交錯的關系,提升綜合素養,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麗萍.精神成長視野中當代大學生數字化閱讀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周國正,張學敏.基于流通數據的醫學院校學生閱讀傾向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6(4):61-64.
[4]韓璐.數字化閱讀對大學生有效學習影響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7.
[5]霍振響,屈李純,韓玉琳.聚焦與展望:我國大學生數字化閱讀研究綜述[J].高教論壇,2018(11):51-55.
[6]陳平,徐國旺,韓健,等.醫學生課外閱讀習慣與人文素養的關系探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4):515-518.
[7]張安琦,朱俞澄,張元霞,等.大學生數字化閱讀干預策略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1):98-101.
[9]韋妙,吳瑤.數字化閱讀對大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分析[J].教育觀察,2018(5):49-50.
[10]閆小飛,寧啟蘭,鄭芳,等.醫學生專業文獻檢索及閱讀分析能力調研與提升方法探討[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24-27.
[11]楊雙琪,廉立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閱讀療法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2):119-120.
作者:宋國英 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