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像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影像醫學檢查作為現代化醫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科學的進步影像醫學行業發展速度更快,不僅僅要求精湛的醫療技術,在人文素養等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影像醫師的人文素養對患者檢查的過程和結果、就醫的體驗感,及醫患關系的現狀有很大的影響。醫務人員在成長過程中院校培養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影像醫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關注很少。本文通過對內蒙古地區影像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僅有20.67%的影像醫學生聽說過“人文素養”“人文精神”,有41.35%的學生認為自身人文的需要加強。影像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注重自身的人文素養的提升,以后的執業中做一名有精度、有溫度的醫生,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影像醫學;本科生;人文素養
所謂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就是熟練的運用醫學知識,并將它內化成職業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愛丁堡公報曾指出:21世紀的醫生應是優秀的衛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際家、掌握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知識的專業工程師。[1]一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應當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縝密的邏輯思維、優秀的人格品質、高效的工作方法、健康的體魄、和諧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現代的醫師應當是德技雙修。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也對一個醫院的綜合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就診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2]醫學生應當具備的人文素養,是基本的職業素養。人文精神并非人文素養的全部,還應包括醫學人文精神、醫學人文行為、醫學倫理道德等三個方面。[3]所謂影像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基本的操作、診斷技能、溝通能力等多種能力在臨床實踐中的良好運用。影像醫學生在校階段就開始學習醫療設備檢查和診斷,很多學生對自己的人文素養培育方面往往都有所忽略,所以注重影像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對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
一、內蒙古地區影像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影像醫學生重專業學習,輕視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相比于臨床醫學的學生,影像醫學的學生除了要學習臨床醫學的知識以外,還要學習影像專業的知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忽略了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根據調查顯示,有55.29%的學生聽過“人文精神”“人文素養”“人文教育”等概念,但是了解很少。有39.9%的學生很少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不難發現影像醫學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人文素養的培育關心較少。而對專業課的學習熱情較高,在對圖書館人文類書籍的利用中有47.6%的學生認為利用情況很不理想。很多學生以自己學好專業課為任務,而忽略了自身人文素養的培育。調查中關于“課余時間你最經常的活動是什么”這一問題中有67.79%的學生的回答看電影或者電視劇,僅僅有2.6%的學生看文學作品。表明從學生自身來講也不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
(二)醫學院校課程設置單一,人文課程較少醫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是理科生,對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人文類的知識接觸較少,人文素養“先天不足”。進入大學后又是各種醫學課程,醫學人文教學中以師授學聽為主,大多都是理論灌輸,往往忽略實踐;注重名詞解釋,注重考試成績,忽視醫學生人文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造成“后天缺失”的狀況。[4]并且影像醫學學生課程安排相對于臨床醫學的學生較多,不僅僅要學習臨床醫學的基礎知識,還要學習影像醫學的診斷和操作技能,所以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很難再安排大量的人文類課程。調查中在人文素養知識問答題中僅有11.5%的同學都答對,表明影像醫學生對人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三)缺乏專業人文教師醫學院校中社科教師承擔了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部責任,社科教師對醫學影像的臨床實踐不了解,而醫學專業教師在人文素養培育中的作用又不能很好地融入人文知識,醫學課程中蘊含的潛在人文知識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解讀,造成醫學生的人文知識與醫學實踐產生斷裂,難以形成系統的對醫學實踐科學、合理、綜合的體系。[5]在醫院實習時,帶教老師臨床實踐能力水平很高,但很少有接受過系統的人文素質培育,只有少部分教師會影像操作中會有人文精神的解讀,個別教師甚至無法妥善的利用人文素養處理與患者的關系,更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且專門從事醫學人文教育的教師隊伍更是寥寥無幾。
(四)實習階段人文素養的培育缺失調查顯示有11.59%的學生醫院實習期間帶教老師沒有進行過人文精神相關的教育。很多影像醫學的學生在實習醫院,進入影像科室主要是學習操作診療的技能,但對有關于“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培育方面教學醫院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影像醫學的本科生在臨床實踐中,協調與患者關系時需要良好的人文素養,但由于實習任務繁重壓力大,醫院無法開展系統的人文素養培育,學生也無暇學習。[6]為了保證影像醫學的本科生可以掌握影像操作和診斷,醫院和學校都把培育的重心放在操作和診斷的學習上,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育。[7]
(五)校園人文氛圍與人文環境不濃郁現在的學生從進入校門開始就面臨著考試、就業等壓力,學生不得不每日學習專業知識,忽略了人文素養的提升。根據調查顯示有19.23%的學生認為學校或者實習醫院的人文氛圍較差。很多醫學院校的課程和實習繁重,為了提升影像醫學學生的專業能力,取消了人文類的活動,導致很多的醫學生越來越排斥帶有人文性質的活動。校園和實習醫院對學生的文化生活往往比較忽視,有人文類的活動時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近年來,國家雖然大力倡導人文素養培育,但是成效卻微小,影像醫學本科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
(六)民族差異較大,人文精神培育推進較慢內蒙古地區是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差異導致對人文素養的認知有所偏差。調查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影像醫學生有大約一半為蒙古族,在大學以前多半為蒙語授課,漢族文化接觸較少。大學后對由于語言、民俗習慣等不同,對人文素養培育的成果甚微。
二、提升影像醫學本科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影像醫學本科生的自我發展院校階段是醫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主要階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影像醫學本科生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不僅僅對學習生涯有益,也促進職業生涯的全面發展。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影像醫學生可以勝任強大臨床檢查工作壓力,還可以提升自我的能力。影像醫學檢查多數是冰冷的機器,許多醫生面對患者時表現出溝通能力不夠,而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利于醫患溝通的順利進行。每天面對機器和數百名患者的檢查壓力,培育自身的人文素養的過程也有利于舒緩壓力,促進健康的身心發展。[8]
(二)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近年來,醫患矛盾的不斷下降,影像科室作為輔助科室,很多人認為并不存在醫患矛盾,但在實踐中會因為細節問題出現較多的醫患糾紛,比如溝通不暢、告知不明確等。良好的人文素養會使得影像醫師在檢查中溝通順暢,降低醫患矛盾。人文素養的培育使得影像醫學本科生在醫學院校學習時,就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在職業中更關注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三)有利于促進內蒙古影像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轉型內蒙古位于祖國北疆,醫療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影像醫學領域表現更為明顯。影像醫學領域檢查對影像醫師的技術性要求比其他的臨床醫師的高,這就形成了“技高于一切”的固化思想。培養影像醫學本科生的人文興趣,有利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營造醫學、人文、民族三者高度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提升內蒙古地區影像醫學本科生人文素養培育的對策
(一)重視人文素養的培育,專業與人文雙抓影像本科生自己要積極的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文學典籍,掌握文學知識。提高專業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加入人文關懷。學校和教學醫院,在學生繁重的學習之余,要適當的安排學生的文化生活,組織如名師講堂、辯論賽等豐富的各種文體活動。培育出德藝雙馨的復合型人才。[9]
(二)加強弘揚傳統文化,改變傳統課程安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在影像醫學本科的人文素養培育中,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的課程安排中可以加入傳統的戲曲、文學等科目的設置,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傳統文化的精華深入影像醫學生培育的每個環節。
(三)不斷的提高溝通水平醫學是關于人的學問,離不開溝通,應當富有人文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醫患關系的矛盾往往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而化解,也會因為一句不合時宜的話而激化。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能帶給病患的兩種東西,一種是藥,一種是語言。[10]所以在影像醫學本科生的人文素養培育中要加大醫患溝通的學習,而且學習是有意識的提高自身的交談能力,使得冰冷的機器檢查也有溫度。
(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融入人文關懷以身帶教醫院院校的任課教師和實習醫院的帶教老師,要在教學中言傳身教。要強化影像醫學本科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改變只依賴機器才工作的現狀。影像醫學生應當在不斷的學習中明晰作為一名優秀影像醫學醫務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從道德、正義等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升專業技能和人文修養。
(五)增強法律法規的培育,提高法律意識據統計2018年全國一審審結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共計7461件。醫學作為高危職業,必須要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得以維護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權益。影像醫學的本科生在院校學習階段就有樹立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在執業中自己的行為要符合法律的規定,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11]
(六)加強民族教育,提高影像醫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蒙古族與漢族的文化差異較大,很多少數民族的高考生在選擇醫學時往往會選擇民族醫學。一部分會選擇影像等西醫學的學生,應該加強自身漢族文化的學習。漢族的影像醫學生在面對少數民族的患者時應當從其民族的特殊性考慮,在檢查中更多的投入人文關懷。總之,影像醫學的本科生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利于自身的良好發展,也為內蒙古地區影像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更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李吉豫,肖吳.健康中國戰略視域下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培育路徑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0):78-79.
[2]鄒強.醫學影像診斷工作中的哲學思維與人文思考[J].工企醫刊,2010,23(4):96-98.
[3]張茜,張妍捷.醫學人文在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教育及臨床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3):480-481.
[4]唐競瑜.當前醫患關系背景下高校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3):91-94.
[5]孫禾,米娜瓦爾,霍加,等.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思考[J].新疆醫學,2010(2):130-132.
[6]陳瑞敏.良好的溝通可以緩解醫患關系[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2):139-140.
[7]汪太松,趙晉華,邢巖,等.醫學人文融入影像學教學的探索[J].中國醫學人文,2015,1(8):14-16.
[8]江玉蓮,何海琳.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6):4-6.
[9]王一方,趙明杰.《醫學人文的呼喚》[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10]楊科,岳桐,郭媛,等.醫學教育中人文素質培養的序貫性研究[J].中國醫學人文,2018,4(8):20-24.
[11]羅書臻.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司法保障[N].人民法院報,2017-12-14(003).
作者:韓曉娟 馬曉玲 單位:包頭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