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感染重要環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各種新的診治醫療儀器和新藥物的臨床應用,使院內感染日趨嚴重,不僅造成病人住院日延長,經濟支出增加,而且也直接威脅著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影響了醫療質量,據報道,美國因醫院感染一年支出100億美元,在我國住院死亡病例中約1/4死亡原因是直接和間接與醫院感染有關。
1醫護人員手的污染
1.1在醫院感染傳播途徑中,醫護人員的手是造成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護士為病人進行晨間護理,醫師給病人體檢和換藥,從他們的雙手采樣、培養帶菌率為100%。還有報道,嬰兒室護士抱櫻兒前未洗手的感染率為2%,洗手后降至為1.24%。
1.2本院護士行靜脈穿刺前后手部皮膚細菌的監測發現,護士手部污染較嚴重,手部皮膚帶菌率為100%當用肥皂及洗手液洗手后,再作培養,帶菌明顯減少,但仍留有大量的細菌,如果用肥皂或者流水洗手,再用消毒液進行泡手和擦手,殺菌的效果顯著。
2流行病學調查
在外源性醫院內感染中,經手引起的直接和間接性感染占首位,手的微生物污染相當嚴重。
2.1人的雙手由于濕潤和溫暖,為細菌繼續存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且醫院又是許多病原微生物繁殖、棲息的場所,常可造成醫護人員手的污染,通過其雙手又可將病原微生物攜帶給病人造成感染。
2.2人體皮膚上的菌叢為2種,常駐菌可以在皮膚上生長繁殖,能重復培養,種類和數量常保持恒定狀態,其大部分無致病性。而暫居菌代表有近期感染,它處于皮膚表面和角質下表皮細胞上,主要是通過接觸而附著皮膚上的,用肥皂和清潔劑洗手,可將手上微生物懸浮,再用水沖掉,可一使手的細菌減少60%~90%。因此,在一般醫院內的工作人員勤洗手可以達到清除細菌的要求。
3洗手和消毒指征
(1)深部侵人性操作前,如膀胱鏡、腹腔鏡;(2)在護理特殊病人前后,如嚴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和新生兒等;(3)接觸外科性、創傷性或深部裝置切口前后;(4)接觸黏膜、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滲出物之后以及手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情況下;(5)在接觸可能被毒力大或具流行病學意義的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如尿盆、痰孟等;(6)在護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攜帶具有特殊臨床或流行病學意義的微生物,如多重耐藥菌的病人前后;(7)在高危險中,接觸不同病人時。
4洗手方法和科學洗手的4個要素
4.1選用高品質的洗手清潔劑和消毒劑,這樣不能因為洗手頻繁而引起手皮膚的損傷,要保護好手的皮膚。
4.2科學的配套設備和器具。要求洗手一定用流動水,最好用腳踏和肘式開關及感應水龍頭,要注意肥皂在不用的情況下保持干燥,消毒好液體皂最好小包裝,一經打開最好用完,使用不完,經24h重新消毒,洗手后的擦手巾最好專人專用,并隨時清洗消毒,也可用紙巾擦手,有條件的可用紅外線干手機吹干,千萬不可用公用毛巾和穿在自己身上白大衣擦手。有報道,使用公用毛巾和自身的白大衣擦手,手上的細菌數反而超過洗手前,造成再次污染。
4.3為了提高洗手的質盆和效果,實行科學洗手6不曲。(1)掌心擦掌心;(2)手指交錯,掌心擦掌心;(3)手指交錯,掌心擦手背;兩手互換;(4)兩手互握,互擦指背;(5)指尖擦拿心;兩手互換;(6)拇指在掌中轉動,兩手互擦,兩手互擦腕部。
4.4嚴格行為,規范管理,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長期不懈地教育并將洗手行為與感染監控資料反饋給醫務人員,臨床和管理人員應參與制度的制定和貫徹,旨在提高行為規范和洗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