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yōu)質護理在心血管護理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對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當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某院2017年2月~8月間收治的心血管內科患者200例,依據隨機分配的原則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的患者均使用心血管內科常規(guī)性的護理模式,研究組的患者則使用心血管內科優(yōu)質護理模式,記錄研究期間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不良癥狀發(fā)生率與護理有效率的數據,并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時不良癥狀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當中對縮短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成效顯著,相應的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得到縮短。此外,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工作當中不良癥狀的發(fā)生率也相應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情況與生活質量,其護理成效十分顯著,值得進行廣泛地應用與推行。
關鍵詞:優(yōu)質護理模式;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效果
心內科是臨床診療上的一個重要的科室。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速度快,病情較為復雜,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心血管內科的診療重點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律不齊、早搏、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這些疾病致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幅提升[1]。由于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病史較長,患者的病情極易產生反復現象,故而對患者疾病根治的難度極大。在住院期間,患者極易產生各種不利于病情恢復的并發(fā)癥、疾病感染以及心理問題等,這無疑增加了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困難。故而,有效科學的臨床護理工作是除臨床治療之外對護理不良事件的降低、臨床療效的提高意義最為關鍵的方面。作為一種更為科學的護理模式,優(yōu)質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多以患者的角度作為出發(fā)點,不僅能夠促使患者緩解心理壓力與身體疼痛,又能夠促使護患關系變得更為密切,使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穩(wěn)步的提升[2]。依據衛(wèi)生部與優(yōu)質護理服務相關的部署標準,使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得以貫徹落實,使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得以秉承,使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思想得以深化[3]。我院對心血管內科患者施以優(yōu)質護理模式服務,并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8月間收治的心血管內科患者200例,依據隨機分配的原則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颊叩募覍偌盎颊呔鶎Υ酥榍彝?,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均在40歲及以上;(2)患者病情皆與心內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相符合;(3)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患有合并惡性疾??;(2)患者患有合并精神疾病;(3)患者對護理配合度較低。對照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43~84歲,平均年齡(64.2±19.3)歲,平均病程(16.1±5.2)年;其中28例患者為高血壓,25例患者為冠心病,17例患者風濕性心臟病,19例患者為心力衰竭,11例患者為腦出血。研究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45~86歲,平均年齡(65.4±20.2)歲,平均病程(15.8±5.3)年;其中25例患者為高血壓,29例患者為冠心病,18例患者風濕性心臟病,18例患者為心力衰竭,10例患者為腦出血。患者的家屬及患者均對此知情且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區(qū)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心血管內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健康的飲食及充足的休息,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可給予患者相應的給氧治療,護理人員根據醫(yī)囑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指導,觀察患者在服藥后是否出現不良情況,并觀察患者服藥后的臨床效果[4]。研究組則是于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之上應用優(yōu)質護理,護理人員根據優(yōu)質護理模式給予患者護理服務。其優(yōu)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由于心血管疾病病程較長,極易導致患者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故而進行護理工作的人員應當與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與溝通,對患者心理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方能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疏導,最終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的不良情緒,并使良好的護患關系得以構建。除此之外,還應使用通俗的語言對患者講述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病理以及發(fā)病原因,詳細介紹治療流程、預后手段和相關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對自身心血管疾病的了解度,促使其內心不良情緒的緩解,加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從性,使其更能對治療與護理工作進行積極性主動的配合。
1.2.2疾病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加強疾病護理,完善病房巡查制度,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用藥情況以及臨床癥狀,并及時向主治醫(yī)師反饋,對患者的飲食與運動進行科學指導。
1.2.3感染預防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住院環(huán)境的舒適、整潔、干燥與干凈,對床單被褥進行定期的晾曬與更換,并對患者的日常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操作,并囑咐患者注意自身的衛(wèi)生情況,避免院內感染事件的發(fā)生。此外,還應對疑似感染的患者依照相關醫(yī)囑施以相應的處理措施[5]。
1.3觀察指標
記錄研究期間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時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與治療的有效率數據。顯效標準:護理后患者水腫胸悶、高血壓與心跳加速的不良癥狀明顯好轉乃至消失,各項臨床檢查結果改善顯著;有效標準:護理后患者水腫胸悶、高血壓與心跳加速的不良癥狀有所改善,各項臨床檢查結果有所好轉;無效標準:護理后患者水腫胸悶、高血壓與心跳加速的不良癥狀沒有改變甚至加劇,各項臨床檢查結果毫無好轉甚至病情惡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的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心血管內科的患者以病?;颊呔佣?,因其病情較為復雜,且發(fā)展速度較快,治療難度極大[6]。心內科護理相較其他科室,存在特殊性,其護理的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強度較大,護患間關系緩和困難[7],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恢復情況,還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造成了不良影響,致使護患糾紛與矛盾的頻發(fā)。而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應用,提高了患者對護理與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效果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優(yōu)質護理模式還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使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得到了增強。護理人員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8]。優(yōu)質的護理模式深受患者及其家屬對醫(yī)院的贊譽與好評,這也凸顯了優(yōu)質護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優(yōu)質護理不僅促進了護患間氛圍的融洽,還使患者對護理與治療的依從性得以提升,進而促使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本研究對患者應用了優(yōu)質護理模式,使護理人員的服務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轉換,為患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質的就醫(yī)環(huán)境,并通過指導患者適當運動,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等方面實行了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使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促進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降低。據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時不良癥狀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工作當中對縮短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成效顯著,相應地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得到縮短。此外,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工作當中不良癥狀的發(fā)生率也相應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情況與生活質量,其護理成效十分顯著,值得進行廣泛地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毛祚燕.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當代醫(yī)學,2015,33(9):120~121.
2譚潔梅.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中外醫(yī)療,2015,17(16):157~158.
3楊秋芬.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9):112~113.
4陳衛(wèi)紅.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大家健康旬刊,2015,15(5):233~234.
5李靜.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79):372~373.
6程麗萍,徐麗輝.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172~173.
7丁玲敏.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3):245~246.
8王婧妍.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4):240~241.
作者:張秋芳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人民醫(yī)院內四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