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在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巨脾切除術后中醫護理預防并發癥的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巨脾切除術患者116例,隨機分成兩個組,觀察組58例和對照組58例,對照組進行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巨脾切除術患者中實施中醫護理,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中醫護理;巨脾;切除術;并發癥
脾臟重量超過3kg或者是患者平臥深呼吸時,脾下緣超過臍水平或右緣超過前正中線即可認定為巨脾[1],手術切除是治療巨脾的常用方法,但巨脾切除后,由于臟器的突然缺失,致使身體機能發生很大改變,極易產生脾熱、門靜脈血栓、腹脹、腹水等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康復和手術預后[2],筆者自2012年12月開始,對巨脾切除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巨脾切除術患者11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8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26歲,平均(41.38±3.4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24歲,平均(41.89±4.01)歲,所有患者術前經臨床癥狀和B超提示,均為巨脾癥確診患者,無心、腦、腎等嚴重合并性疾病和精神障礙,意識清晰,并簽定知情通知書,自愿參加本研究。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進行巨脾切除術后常規護理。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干預。①情志護理。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疏泄,調節精神情志。胸肋、少腹脹滿疼痛為肝失疏泄;面紅耳赤、煩燥易怒為肝疏泄過度。護理人員積極和患者溝通,傾聽患者主訴,根據患者實際精神狀態,制定針對性情志護理方案,運用中醫按摩手法,對患者百會、合谷、太沖、肝俞、膽俞等疏肝理氣穴位進行按摩,20min/次,2次/d。②飲食護理。中醫理論認為,手術耗損氣血,致使脾胃功能受損,不能運納收化水谷精微。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后要根據每個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的飲食護理方案,指導患者多食用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過熱過涼食物,達到藥食同補的效果。③手法護理。中醫學認為,關元穴在人體經絡中具有補腎壯陽、益氣啟閉的作用,護理人員于術后2h開始,運用中醫捏、壓、按等按摩手法,對關元穴進行由輕及重按摩,10min/次,每隔一小時按摩1次,連續按犘3h。④皮膚護理。利用中藥黃連液浸泡無菌紗布,對手術切口進行換藥,1次/d。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脾熱、門靜脈栓塞、腹脹、腹水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所有資料數據均由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管理分析,計量資料運用平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醫護理后,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巨脾癥屬于“痞塊”“癥瘕”范疇,手術治療,虧損氣血,致使陰液漸竭,虛火擾動[3]。在人體這個有機的整體中,肝主疏泄,主調情志,《黃帝內經》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悲恐”[4],護理人員在護理中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傾聽患者主訴,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讓患者胸中郁悶得到有效宣泄,并清楚得知自己病情和治療措施,從而消除悲觀消極心理,樹立戰勝疾病決心;中醫理論認為,“藥食同源”,科學的飲食調節能夠使治療事半功倍,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實際病情,制定出科學的飲食治療處方,指導患者飲食,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巨脾術后并發癥的護理是患者治療預后的關鍵,首先是出血,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臨床指征,患者如果出現面色蒼白,脈博細數、神情恍惚就可能是急性出血的表現,此時,護理人員要準確記錄患者臨床指征,如實反映患者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協助醫生做好治療。其次是門靜脈血栓,據研究數據報道,巨脾術后門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16.7%~37.1%,嚴重影響患者治療預后,中醫認為,血栓屬于“血瘀”范疇,運用“膈下逐瘀湯”每日2次溫服,并嚴格控制飲食,多吃低脂、高纖維、易消化食物進行調理;對于腹脹、腹水患者運用中藥消脹合劑100ml每天2次溫服,并輔以腹部按摩和健脾利水食物進行藥食同補;關元穴主理補血健陽,中醫手法按摩關元穴能夠有效增加補腎益氣效果;黃連液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用黃連液浸泡的紗布每天換藥,起到了促進傷口愈合,避免感染的作用。本文研究提示,巨脾術后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巨脾切除術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華,田桂林.巨脾切除術的中醫護理[J].光明中醫,2014,29(8):1753-1754.
[2]楊小兵,周亞平,肖月琴.中醫護理干預對細菌性肝膿腫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407-408.
[3]劉麗華,劉叢叢,胡婧,等.腹部手術后針刺穴位對胃腸功能影響的護理觀察[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12):1360-1361.
[4]付俊,付成華.腹部手術后并發早期尿潴留的中醫護理干預[J].中醫藥導報,2014,20(6):130-131.
[5]付正英.胃腸道術后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對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3):137
作者:常春鳳 單位: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