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藥化學質量發展現況分析范文

中藥化學質量發展現況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化學質量發展現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藥化學質量發展現況分析

本文作者:石任兵王永炎姜艷艷王忠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

中藥化學是中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有效地開展中藥化學研究,如何使中藥化學研究成果能更顯著地提升中藥藥物創新水平,能更有力地推進中藥現代化、國際化,是中藥化學學科發展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也是中醫藥領域所關注的關鍵問題。為此,本文基于中藥化學現狀分析,結合我們對中藥學發展的思考,闡述中藥化學內涵、研究領域及其意義。并提出基于有效物質基礎為核心的系統網絡藥學觀念,著力進行中藥自然化學、中藥制備化學、中藥藥物化學系統研究,闡明中藥藥物屬性及特性,使中藥化學研究成果更具有學術意義與藥物應用意義,以引領和推動中藥化學學科的發展與中藥現展。

1中藥化學內涵

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和臨床用藥經驗,主要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及其他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研究中藥化學成分,并確定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的學科。內涵核心是闡明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研究目的是從化學層面揭示中藥自然藥學屬性、中藥應用屬性、中藥藥物屬性及其特性,以指導進行中藥現代研究與藥物創新[1]。中藥化學研究主要涉及3個方面:

①中藥自然化學研究:即對中藥自然產生的化學進行研究。主要是探明中藥本身所含的化學成分,特別是次生代謝化學成分。具體內容包括化學結構及其類型、理化性質、檢識、波譜特征等。從而闡明中藥自然化學成分與其藥學屬性的關系,并有指導性的發現新的中藥自然化學資源。

②中藥制備化學研究:即對中藥制備中的化學進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中藥自然化學資源研究,對其藥物成分進行制備,具體內容包括中藥提取、分離、結構修飾與改造、生物轉化、結構鑒定,以及中藥在加工制備過程中化學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變化等,確定其應用屬性。以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應用適用的制備技術與方法,制備出所需的有效物質或活性物質,包括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組分、有效成分、結構修飾物、生物轉化物等。

③中藥藥物化學研究:即對中藥在藥物應用過程中的化學進行研究。主要是在機體內的化學動態。具體內容包括有效成分在機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中,發揮藥效的動態化學狀態與特性及其與藥效的關聯性等。以確定有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闡明中藥藥物屬性與特性。可見,以上三方面研究為一有機整體,從認識中藥自然化學屬性與自然藥學屬性為出發點,至應用屬性,最后到闡明其藥物屬性及其特性為落腳點,從而實現中藥化學研究的目的。因此,中藥化學研究應結合中醫藥理論,充分體現中藥臨床用藥特點,對其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更要注重對其有效物質基礎及其組成特性進行考量。

誠然,中藥化學成分極其復雜,每味中藥都含有多類化學成分,其化學成分數拾上百,甚至更多,而其復方化學成分可謂不知其數,更為復雜紛繁。其中,有些化學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這些成分即為有效成分;中藥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也往往不是單一成分,而常常是同一結構類型的多種成分,甚至是不同結構類型的多種成分。在中藥化學中,含有一種主要有效成分或一類結構相近的有效成分即為有效部位,如人參總皂苷、葛根總黃酮、丹參總酚酸等;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即為有效組分。有些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這些成分則視為無效成分,如樹脂、果膠等。然而,隨著中藥化學研究的手段和技術越來越先進,方法越來越多樣化,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使得對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研究與認識水平愈加提高。有時候過去認為是無效的成分,隨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得出的結果可能是相對的,如過去認為無效的多糖、蛋白質、多肽等成分,后被發現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并被應用于臨床。還有一些化學成分,雖然本身無效,但經過采收、加工、炮制、制備,產生化學結構轉化,而具有良好的藥效作用,那么這些成分也應被視為有效成分。還有一些成分,本身無生物活性,但是進入人體后卻可以發揮很好的藥效,這是因為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才能發揮藥效作用,而在體內發揮藥效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原型成分,也可能是原型成分進入人體后的代謝產物或轉化成分,抑或產生協同作用,那最初的原型成分也可被認為是有效成分。另外,中藥化學成分的有效性與其質量性有關,即與中藥化學成分的類型以及存在的量、組成比例等有關,從化學的層面反映出中藥藥性、炮制、制劑、復方配伍及其量的中醫藥科學內涵。因此,對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的認識與確定,需要科學系統地研究分析。

總之,由于中藥本身的自然特點與用藥特點和其化學成分的復雜性使中藥化學研究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和挑戰性,使得中藥化學研究成為破解中藥發展關鍵難題、提升中藥防治疾病水平、推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核心力量之一。

同時,中藥化學學科與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基礎化學相銜接,繼而與中藥學其他相關學科,如中藥資源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學以及方劑學等學科知識體系緊密聯系、相互支撐,構成了中藥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完整學科體系,為中藥學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2中藥化學研究意義及其進展

中藥化學在中藥學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研究成果為中醫藥的繼承與發展,中藥現代化、產業化、中醫藥創新開發等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2.1中藥自然化學研究意義及進展

2.1.1闡明中藥自然化學屬性

中藥除少數品種如青黛、冰片、阿膠等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來自于植物、動物、礦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來源為主且種類繁多。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結果表明,我國已鑒定且有學名的中藥約有12807種,其中植物藥約為11146種,動物藥約為1581種,礦物藥為80余種。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實踐的發展,還會發現更多的中藥資源。來源各異、多姿多彩的中藥,它們的化學成分亦十分復雜。研究結果表明:①中藥自然化學類型豐富,覆蓋糖類、苷類、醌類、苯丙素類、香豆素、木脂素、黃酮、萜類、揮發油、皂苷、甾體、生物堿、鞣質、有機酸、油脂、蠟、氨基酸、蛋白質、酶、色素、維生素、樹脂、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②不同基原的中藥含有不同類型的化學成分。如黃連主要含生物堿類,葛根則主要含異黃酮類。③每種類型成分數目往往也相當多,即使同一種中藥,也含有大量結構類型各不相同的化學成分。例如,中藥常用藥人參中不僅含有三萜、多糖、炔醇、揮發油、甾體化合物、木質素、黃酮、氨基酸、多肽、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類化學成分,且三萜類含有Ro、Ra1、Ra2、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等30余種人參皂苷類成分。④不同類中藥抑或含相同類別的化學成分,如大黃與虎仗均含大黃素型蒽醌類成分,而前者屬瀉下藥,后者屬利濕退黃藥。⑤同類中藥抑或含不同化學成分如清熱藥知母、梔子。

2.1.2引擎創新藥物

現代中藥化學研究亦引入國外的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成果,天然藥物化學研究開始于1806年,首先從阿片中分離出嗎啡。19世紀20年代以后,不斷報道從中藥及天然藥物中發現有生理活性的各種化合物,其中成為有代表性藥物的有吐根堿、馬錢子堿、奎寧、黃連素、阿托品、可待因、秋水仙堿、可卡因、麻黃堿、蘆丁、橙皮苷、甘草酸、洋地黃毒苷、苦杏仁苷等。這些化學成分都是19世紀分離出來的,在藥物化學發展史上形成一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時期。以后又分離出東莨菪堿、山梗菜堿、野靛堿、印防己毒素、加蘭他敏等。由于對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和測定,促進了合成藥物的發展。但是,由于后來發現某些合成藥物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和預先難以估計的慢性毒性,所以研究步伐逐漸放慢。直到50年代初從蘿芙木中分離出降壓藥物利血平,50年代末從長春花中分離出抗癌藥長春新堿,世界各國學者又開始重視從中藥及天然藥物的化學成分中開發新藥。例如美國、西德、前蘇聯等對擔子菌類植物進行了大量的篩選工作、發現銀耳、香菇、茯苓、云芝等所含的多糖對腫瘤有抑制作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80年代總結出最有希望的抗腫瘤藥物活性成分是大環化合物、生物堿、三萜、木脂素和苦木素。

80年代以來,國外對中藥及天然藥物化學的研究比較集中在抗癌藥和心血管藥方面,還重視研究抗艾滋病藥物。在抗癌藥物方面主要側重在多糖類、倍半萜內酯,三萜類、苦木素、木脂素以及大環生物堿等藥中尋找。在心血管藥方面重視對某些皂苷、異黃酮、高異黃酮、香豆精及桂皮酸衍生物的研究。對中藥化學篩選活性成分研究較多的國家有日本、美國、俄羅斯、德國和韓國等。

從20年代開始,我國學者對常用重要中藥進行了自然化學成分研究,如早期的麻黃、莽草、延胡索,鉤藤、蟾酥、貝母、黃花夾竹桃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如從麻黃中分離制備了抗哮喘成分麻黃堿;從粉防己中分離出具有鎮痛、消炎、降壓和肌肉松馳等作用的粉防己堿;從延胡索中分離出具有鎮痛作用的延胡索乙素等多種生物堿。70年代以來,中藥化學研究發展更加迅速,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如對青蒿、喜樹、海南粗榧、天麻、唐古特山莨菪、丹參、葛根、三尖杉、芫花根、天花粉、川芎、黃芪、當歸、人參、五味子、甘草、冬蟲夏草、靈芝、黨參、青黛等多種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其中有些是結構類型完全新穎的化合物,例如青蒿素為含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是抗瘧藥物史上繼合成喹啉類藥物之后的重大突破;天花粉蛋白是第一個完全由我國學者完成臨床、動物實驗、分離、純化、結構測定等研究的有實用和理論意義的蛋白質分子。據統計,我國醫藥學和化學科技工作者在80年代從中藥總共發現800余個新化合物,90年代以后則每年有數百個新化合物的遞增。中藥自然化學研究成果,不斷提升了人們從化學層面對中藥內在自然屬性的剖析水平、與中藥臨床用藥水平、及其藥物創新水平。

2.2中藥制備化學研究意義及進展

2.2.1提升藥物創新水平

中藥化學成分較為復雜,研究應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有效組分、提取物等,必須通過提取、分離、純化等一系列過程將其從中藥原料中制備出來。其制備物的有效性決定著中藥藥物質量水平。中藥化學成分制備技術已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提取方法雖仍以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等傳統方法為主,同時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微波提取法等現代提取方法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分離富集、純化方法方面,對于化學成分的制備來說一般常用的分離、精制方法有系統溶劑分離法、兩相溶劑萃取法、沉淀法、鹽析法、透析法、結晶法、分餾法、色譜法等,近年來,高速逆流色譜技術(HSCCC)和制備液相技術也在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方面發揮了快速、高效的優勢。而對于有效部位的分離富集而言,各種類型大孔吸附樹脂和聚酰胺等色譜材料的使用,則大幅度提高了有效部位的含量及轉移率,先進技術的使用不僅使得制備物滿足藥效的要求,也滿足了大量制備的要求。筆者研究團隊應用大孔吸附樹脂技術,建立了連翹、金銀花、木香、柴胡、枳實等諸多單味中藥及復方四逆散抗抑郁、清腦宣竅方抗腦中風、開心散抗老年期癡呆等有效物質分離富集方法,為有關創新藥物研究奠定了藥學基礎[2~9]。此外,基于中藥化學成分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與改造,制備出成藥性更好的藥用成分,是中藥創新藥物研制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青蒿素系列衍生物藥物等。

2.2.2提升中藥質量控制水平

中藥作為中醫防病治病的物質載體,其內在質量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和安全。在分析中藥現行質量控制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分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依據中藥特性,運用中藥化學的方法,創新中藥質量控制模式,以期更加科學地實現中藥質量控制,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中藥或復方質量控制方法建立的過程中,質量控制指標的選擇是方法建立的前提和關鍵。一個中藥具有多成分、多作用、多層次、多靶點等特點,這也是中藥區別于化學藥物的重要特征,只有通過中藥化學與藥理學、藥物動力學結合研究,闡明有效物質基礎,并制備出有關對照品,才能進一步以有效物質為指標進行有效質量控制研究,并建立真正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近年來發展的中藥指紋圖譜技術,目前已成為能夠為國內外廣泛接受的一種中藥化學質量評價模式。筆者研究團隊在運用PK-PD技術研究開心散類藥有效組分中,基于類藥有效組分相關分析結果,提出并建立了基于類藥有效組分特征圖譜表征的中藥質量控制模式,將有效物質基礎反映于中藥質量控制體系中[10~13]。隨著現代分析方法及其技術的快速發展,如GC、HPLC、UPLC等及其聯用技術GC-MS、HPLC-MSn、UPLC-MSn,對中藥質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分析技術支撐。

2.2.3闡明炮制原理

中藥炮制是中藥學的獨特的制藥技術,其特色為藥材經過炮制后可以達到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改變藥物功效、便于貯藏和服用等目的。研究中藥炮制前后化學成分或有效組分的變化將有助于闡明中藥炮制的原理、改進炮制方法、制定控制炮制品的質量標準等,這也是保護我國傳統特色醫學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例如,烏頭為劇毒中藥,其毒性成分主要為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和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等雙酯型二萜類生物堿,此類化合物不穩定,遇熱易被水解,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時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單酯型烏頭堿,使以上3種成分轉變為苯甲酰烏頭堿、苯甲酰中烏頭堿和苯甲酰次烏頭堿,毒性為雙酯型生物堿的1/1000~1/200;若繼續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基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烏頭原堿,相應轉化為烏頭胺、中烏頭胺和次烏頭胺,其毒性僅為雙酯型烏頭堿的1/5000~1/2000。由此經過炮制,由于化學成分的轉變,達到了降毒減毒的目的,而炮制品的鎮痛藥效作用與生品相比并未降低。

2.3中藥藥物化學研究意義及進展

2.3.1闡明藥物類藥物質基礎

藥物類藥物質基礎主要多基于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的體內代謝研究。日本學者田代真一首先提出了中藥血清藥物化學和血清藥理學方法,即給動物灌服中藥一定時間后,取其血清通過對血清所含中藥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分離及鑒定,把得到的化學成分與中藥再次進行藥效學比較,從而可以推斷出中藥藥效物質基礎。通常的研究方法基本包括通過動物口服給藥后取血制備含藥血清、采用HPLC、HPLC-MS等手段對體內外色譜指紋圖譜的進行對比和解析來確定血中移行的活性成分,必要時對血清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結構鑒定和活性研究,并探討其與傳統療效的藥效相關性等,此外還包括藥效物質基礎的體內代謝過程和機制的探討與闡明等內容。目前,我國學者已經對遠志、白術、東北紅豆杉、地黃等單味中藥及六味地黃丸、茵陳蒿湯、清腦宣竅方、黃連解毒湯、生化湯、開心散、胃能方等復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中藥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六味地黃丸始出于宋代醫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組成,是“滋陰補腎”之首方。研究者在對六味地黃丸的血清藥物化學進行研究時,建立了六味地黃丸及口服六味地黃丸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分析比較六味地黃丸、缺味處方、單味生藥以及各組分給藥后所得血清樣品,研究發現,口服六味地黃丸后從血中發現了11個入血成分,其中4個為新產生的代謝產物;7個成分為六味地黃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有一成分雖為地黃中所含成分的原型,但其他2種藥材也能代謝產生,對其體內的量變有共同的貢獻。在此基礎上,以血清指紋圖譜為指導對六味地黃丸血中移行成分進行了分離并鑒定。共分離鑒定得到了8個化合物,其中5-羥甲基-2-糠酸(5-HMFA)為熟地、山茱萸和澤瀉中的成分代謝形成;莫諾苷、獐牙菜苷、馬錢子苷為山茱萸所含成分直接入血而形成;2-羥基-苯乙酮-4-葡萄糖醛酸苷、4-甲氧基-5-磺酸基苯乙酮-2-葡萄糖醛酸苷、2,4-二羥基-苯乙酮、(H)2,5-二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為丹皮酚的代謝產物,初步闡明了六味地黃丸的體內直接作用的物質基礎[14~17]。

2.3.2闡明藥物類藥成分動態屬性及協同作用特性

藥物類藥成分動態屬性及協同作用特性主要通過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系應用動力學原理與數學模式,定量地描述與概括藥物通過各種途徑(如靜脈注射,靜脈滴注,口服給藥等)進入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ADME)過程的“量-時”變化或“血藥濃度-時”變化的動態規律。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能為藥物療效的評價、給藥方案的優化、復方配伍的研究、毒性試驗設計和毒理效應分析提供依據,對闡明中藥作用機理、促進中藥新藥開發及劑型改造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意義。此外,通過研究中藥復方配伍前后或不同配伍時對主要活性成分體內動態過程和藥代動力學特性的影響,可揭示中藥復方配伍的規律及其協同作用特性。清腦宣竅方是王永炎院士的臨床經驗方,由梔子、三七和冰片組成,在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和恢復期早期具有很好的療效。筆者研究團隊結合藥效考察和大孔吸附樹脂分離富集工藝,獲得了清腦宣竅方抗腦中風有效物質,在對其自然化學和制備化學研究的基礎上,對動物口服清腦宣竅方、梔子合三七及各單味藥相應有效物質的體內藥物特性化學進行了研究,確定了清腦宣竅方抗腦中風藥物化學與生物學物質基礎,并對動物口服清腦宣竅方、梔子合三七及各單味藥的藥代動力學進行研究,揭示其配伍規律。各藥動學參數表明,指標性成分梔子苷、龍腦、人參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這5種成分房室模型都為二室,吸收都比較快,給藥后5min在血液中就可以檢測到,除人參皂苷Rb1,其他4種成分不到1h即可達到最大血藥濃度。同時消除也較快,8h后的血藥濃度已很低。而人參皂苷Rb1達到最大血藥濃度時間稍慢為1.3h,同時在血液中存在時間較長,48h血藥濃度還很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參皂苷Rb1的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血液中游離的人參皂苷Rb1減少,從而導致消除半衰期延長。通過對主要有效成分的藥動學參數比較可知,在AUC方面,全方有效物質比單味藥梔子和三七相應有效物質的AUC增加了2~8.5倍,冰片主要有效成分的AUC變化不明顯,進一步分析可知,其中對于梔子主要有效成分AUC的增加三七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對于三七主要有效成分AUC的增加冰片起了重要的作用;在Tmax和T1/2ka方面,三七可以促進梔子主要有效成分的快速吸收,而梔子使三七主要有效成分的吸收發生了向后推移,當加入冰片后,即在全方有效物質情況下,不僅改善了三七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向后推移現象,而且從生物利用度、吸收速度、藥效強度、有效血藥濃度時間延長等方面都得到了整體的提高。這種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最終反映為藥物整體速效與效應的增強,研究結果充分地說明了這種配伍的奧妙,從而從有效物質基礎方面揭示了清腦宣竅方的配伍規律與藥物動態屬性及其協同作用特性[18~21]。

2.3.3闡明藥物動態效應屬性及其協同作用特性

近年來,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PK-PD)關聯研究的興起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中藥藥物化學的研究方法。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PK)和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PD)是按時間同步進行的兩個密切相關的動力學過程,前者著重闡明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即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及其與時間的關系;后者描述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即效應隨著時間和濃度而變化的動力學過程。二者結合有助于闡明藥物濃度-效應-時間的關系,定量的反映藥物濃度與效應的關系。對于療效確切但復雜的中藥,哪些成分才是功效相關成分?各種成分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相互作用?這些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與藥效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DI)?這些問題均未得到深入的解決,因此,中藥藥代動力學的研究還需結合藥效動態研究,也就是進行PK-PD關聯研究,才會更加切入藥物本質。其意義除了可以闡明和完善其作用機制及復方組方原理,為提高中藥及復方的質量和優化給藥方案提供科學依據,還為發現有效成分、開發新藥奠定藥學基礎。以復方中的一種成分或幾種成分為指標成分進行PK-PD研究是目前國內對中藥復方藥物動力學研究絕大多數采用的方法。但是面對物質基礎復雜的中藥復方,如何進行符合中藥復方整體觀的藥物動力學研究,并評估中藥復方的效應關聯成分,最終應用于臨床指導用藥是中藥復方藥物動力學的關鍵問題,對促進中藥新藥開發,推動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心散始見于《備急千金要方》,“主好忘”。此方為益氣養心、安神定志之代表方劑,目前臨床上,開心散及其加減方多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癥和抑郁癥。為發現其有效物質基礎,筆者研究團隊首先分析了開心散水提物腸吸收成分和血清特征圖譜,發現其被吸收的類藥組分為遠志寡糖酯類、遠志酮類、石菖蒲細辛醚類和人參皂苷類成分,在獲得類藥組分的基礎上,以東莨菪堿致學習記憶障礙模型大鼠為實驗對象,以遠志寡糖酯類成分阿魏酰基蔗糖酯、芥子酰基蔗糖酯、3,6’組分為遠志寡糖酯類、遠志二芥子酰基蔗糖酯,xanthones成分polygalaxanthoneIII,石菖蒲細辛醚類成分β-細辛醚,人參皂苷類成分人參皂苷Rg3、Rc、Ro為各類類藥組分代表性成分,建立定量方法,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進而以紫外吸收光譜或質譜裂解規律為依據,獲得相關類藥成分含量及比例,進行復方藥代動力學整體表征,最大程度地獲得了能表征復方整體性的藥時曲線和PK數據。同時開展了與藥代動力學相應時間點的東莨菪堿致學習記憶障礙模型大鼠行為學實驗和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實驗,獲得了效-時曲線和PD數據。根據已獲得的PK和PD數據采用直觀分析和數學建模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發現了寡糖酯類和xan-thones類等協同作用及其在癡呆模型動物體內同時呈現出現吸收雙峰與效應成分親和現象,且與抗癡呆藥效具有相關性,其類藥成分組成及量的比例表征基本一致。從而闡明開心散抗癡呆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藥物動態效應屬性與協同作用特性[22]。

3中藥化學應著力系統網絡藥學研究

誠然,中藥化學研究雖然碩果累累,但在推進中藥現代化、國際化征途上,任重而道遠。還需引進現代科學理念及其技術與方法,并與中醫藥其他學科緊密結合,以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為核心,著力進行從中藥資源基原至用藥在機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中,發揮動態整體效應與協同作用的系統研究,構建筆者提出的中藥網絡藥學觀念與體系,以全面闡明中藥科學內涵與提升中藥質量水平,以實現中藥質量安全、有效、可控,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①著力中藥自然化學研究。對單味中藥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確定其化學成分結構,發現新的化學成分及先導化合物,豐富中藥化學成分資源;同時應注重與同類中藥及不同類中藥的化學比較研究進行網絡對接,分析其自然化學屬性及其異同性,結合天人合一整體觀,深入剖析中藥自然化學屬性與自然藥學屬性的關聯性,揭示中藥科學內涵,以提升中藥科學應用水平。

②著力中藥制備化學研究。以中藥有效物質為核心指標,確定出最佳有效制備物及其藥物化學體系。將實驗室制備技術與適宜于大生產的中藥藥物制備工藝進行網絡對接,以提升中藥藥物生產制備水平。同時,以中藥有效物質基本對照品研究為基點,建立基于中藥有效物質基本對照品的質量控制體系,與適合于實際生產原料-中間體-制劑系統質量控制與質量標準研究進行網絡對接,以提升中藥藥物質量控制水平。

③著力中藥藥物化學研究。結合中藥性能與藥理考察,尤其結合PK-PD-DI關聯考量,確定中藥有效物質基礎,不僅闡明其化學結構與組成,更應注重弄清組成成分間量的比例,并將單一有效成分研究與有效部位或有效組分,甚至復方制備物研究進行網絡對接,探明其動態化學表征與藥效及其作用機制的關聯性,根據有效物質的動態整體(協同)效應,闡明中藥藥物屬性與特性,以提升中藥藥物創新水平。

總之,聚焦有效物質基礎核心,將中藥化學與多學科交叉融合,著力中藥自然化學屬性與藥學屬性、應用屬性、藥物屬性有機關聯的系統網絡藥學研究,必將對中藥學科及其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久| 在线男人天堂 | 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 | 欧美精品 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 日韩成人午夜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国产热视频| 午夜尤物 | 久久亚洲欧美成人精品 | 伊人情人 | 国产资源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黄色 | 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 一区二区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 | 在线毛片网| 国色天香社区视频免费版 | 成人精品免费网站 | 国产97在线观看 | 久久久高清国产999尤物 |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一级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色综合五月 |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 开心色播站 | 激情六月婷婷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www |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 亚洲视频免费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 | 男人天堂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