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化學教育方式革新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徐偉凌偉堅林珠燦李煌陳建忠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福州
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學科,是在學習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1]。根據中藥學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應緊密結合中醫藥理論、中藥的臨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學成分的化學結構、性質與藥理作用等進行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掌握中藥中主要類型化學成分的結構、特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學好其他后續相關課程、從事中藥現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藥等奠定必要的基礎。
由于中藥化學以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為主線,學生本身對化學類課程存在畏懼心理,對化學性質等變化較難理解和運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學習中藥化學課程的困難,同樣也給中藥化學課程的講授增加了相當的難度。鑒于中藥化學學科的自身特點,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科性質,結合同行的改革經驗,對如何提高中藥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體會進行了初步探討。
1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重視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
課堂教學模式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中藥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貫穿“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理念,改變“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思想,變“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大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以大綱為核心教學目標,又發揮教材的學習載體作用;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消極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積極地位[2]。
目前的教學模式包括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教學模式[3]。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作為主動的施教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诮嬛髁x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僅作為指導者;而雙主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前兩者的優點,更適合中藥化學教學的需要。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群體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才能實現中藥化學理論、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意義建構。中藥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新技術和新理論不斷出現,教師作為授課的主體,要多與學生交流,實現教學相長。中藥化學知識點較多,內容繁雜,常會有混淆的情況,尤其是涉及“糖和苷類化合物、萜類和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等內容,所以要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課程的疑問,做到重點突出,兼顧全面,從而進行因材施教。
如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項目,可以選定典型中藥中的有效成分,設計成分制備(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教師給每組學生指定一味中藥,并確定擬提取的某種成分,指導學生查找資料、設計工藝流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在講完各類成分的結構和性質后,進行提取方法的講解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性質提出該類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方法、說明原理、使用溶劑、成分提出形式、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時注意事項等,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起學生的重視,也讓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在中藥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藥化學與具體實驗技能關系密切,課程的專業性與實踐性很強。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掌握提取中藥有效成分的操作要點。多媒體可以以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例如在講解各章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的知識時,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輔助教學活動。如果將書本上的結構式或流程圖直接置于多媒體幻燈中,學生對具體過程不了解,導致學生對著強心苷、皂苷等稍微復雜一點的結構式無從下手,在實驗過程只能機械地按照書本內容依葫蘆畫瓢。因此,多媒體授課需要結合教學特點,揚長避短,可以設計一些提取車間的視頻等,或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裝置的流程設計,鞏固所學知識。
中藥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實驗能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很好地理解和運用。要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實驗中運用與創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思考能力以及實驗設計能力,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中藥化學生產設備與實驗設備相關性差,學生進入工廠實地參觀、實訓的機會不多,有些提取工藝復雜,或者有些新技術不易講解清楚,單靠文字描述無法理解,因此在課堂上利用圖片、模型、幻燈片或視頻等展示設備、生產工藝流程,配上文字說明,加之教師的講解,將抽象的對象具體化、間斷的過程連續化、靜止的圖畫動態化。如講解制藥設備與提取分離工藝,往往難以使用教學語言表達清晰,而應用多媒體演示提取分離工藝過程或制藥設備的內部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難以實地、實體操作和無法示范的教學內容,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引入學科前沿科研成果,增加學生的學科興趣
近年來,中藥提取分離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學科發展日新月異;中藥前處理技術、中藥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因此在教學內容組織上,以教材內容為主體,結合出現的提取分離新技術、新方法,新藥報批及生產設備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本學院的科研新成果,及時充實中藥化學教學內容。在教學素材的積累和教學內容組織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備課水平和講課能力。
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中藥化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工藝性,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應用技術實踐性。要想教好本門課僅靠書本理論是不夠的,還必須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通過科研實踐積累的經驗和實驗數據更好地補充和豐富中藥化學的教學內容。將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實例補充到本科的教學中去,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教學質量,這充分說明了教學科研相結合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
4注重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藥化學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的起始。因而,在中藥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明確中藥化學這門課程的重要地位,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較為古板,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開課前老師應布置一些話題,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后開展討論。例如將“揮發油與油脂究竟是不是同一類化合物(性質相同,分離方法也相同)”等設置為討論話題,讓學生回答,可以引導他們從藥效、藥物成分等方面對此進行充分了解。課堂上除重點講述化學性質的相關知識外,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形成互動,從而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在講授了一些章節的課程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選擇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嘗試,鼓勵他們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制作課件、自己講解??梢赃x擇教材中內容較為簡單、條理較為明晰的部分(相應授課時間大致控制在15到20分鐘),由學生選定代表上臺講解,并進行一定的比賽。在準備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或者用自己所查到的文獻來補充教材。在講解后請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提問,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來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做點評,并對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補充。這種嘗試在教學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創作課件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也對新的內容進行了很好的預習。經他們修改或制作的課件,不僅更富有創意,而且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生在制作課件、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課本的知識和所學章節的背景。讓他們走上講臺,講解書中部分內容,不失為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良好模式。
5循序漸進地開展中藥化學雙語教學,擴大學生知識視野
目前一些高校開設的雙語課程,或是教師拿著外文教材,全盤中文講解,感覺像英語翻譯課;或是從頭到尾全盤英語授課。這對于本身就比較復雜需要理解的中藥化學課程而言,有著相當的難度。因此,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英語的使用尺度,是最需把握的關鍵。把握不好,不僅達不到營造英語表達氛圍的目的,反而連基本要求都無法實現。
由于中藥化學實驗課的實踐性很強,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在理論課上也已經理解和記憶,所以從實驗課著手,循序漸進地實施雙語教學較為適宜。通過教師集體備課,選擇一些重要的、又有相應外文書籍參考的內容,擬定相應的教學大綱,明確雙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講授應讓學生先掌握專業名詞以及需要學生理解后記憶的內容,并可采用提問、練習以及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對專業內容和詞匯的掌握,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一個英語的氛圍中。
綜上所述,由于中藥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多面性和復雜性,其教學方法應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機動,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作為教師,應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努力挖掘自身的潛力,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和經驗,把握中藥化學教學方法的真諦,體現學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