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皮科患者感染監察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主要有:≥60歲老年人;妊娠期婦女;營養不良;糖尿病;臥床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放化療;長期應用抗菌藥物等。其中最多見的是長期應用抗菌藥物。見表3。
討論
與現有多所其他綜合性醫院資料相比,我科醫院感染發病率相對較高。
主要原因:
(1)存在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由于我院屬三級甲醫院,患者多為下級醫院轉院而來,相當部分患者于當地已長時間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治療,且危重癥患者多,年齡也較大,>60歲的患者占>60.0%;且由于我科專科疾病特點,多使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調查結果顯示,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占75.5%、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占57.1%、營養不良占46.9%及長期臥床患者占44.9%。
(2)與地區間診療技術水平及對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的掌握程度有關。我科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主要疾病有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皮膚潰瘍、皮炎濕疹及紅皮病。上述疾病大多存在表皮病變,皮膚黏膜屏障功能受損,防御功能減弱,且由于治療需要常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甚至聯合免疫抑制劑,因此易發生醫院感染。由于上述特點,決定了我科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皮膚軟組織,且醫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占57.1%,革蘭陰性菌占30.6%及真菌占12.3%。
其中主要的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白色假絲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且大多為多藥耐藥菌。相對而言,大部分綜合性醫院醫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泌尿道為主,呼吸道感染>50.0%,病原菌中革蘭陰性菌占主要比例。雖然皮膚軟組織醫院感染多,但根據我科經驗,只要積極治療原發皮膚疾病,對潰瘍、糜爛面等使用聚維酮碘軟膏等外用殺菌藥物,而不需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大部分感染可得到控制,預后相對較好。
因此,針對我科醫院感染特點及專科情況,應采取以下對策:(1)嚴格掌握抗菌藥物使用、聯合使用指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細菌耐藥性發生。(2)嚴格無菌操作,做好手衛生,對已發生醫院感染患者做好床邊隔離,這對于皮膚專科病房尤為重要。(3)臥床的患者,盡量鼓勵下床活動。(4)對于皮膚糜爛、潰瘍等易于出現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患者,可每日使用非抗菌類外用殺菌藥物,例如0.02%高錳酸鉀溶液、聚維酮碘軟膏、過氧化氫等。(5)近年來我院高度重視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我科嚴格執行有關制度,標本送檢率高,且做到使用抗菌藥物前后及時對感染部位采樣送檢。
作者:黃庚史韓永智劉廣仁王群單位: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