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OEC管理模式在中醫護理的應用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OEC管理模式在中醫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醫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的84名中醫護理人員納入此次研究,分為兩個組別,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而觀察組則在護理過程中實施OEC管理模式,比較組間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在實施OEC管理模式后,其護理工作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觀察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00%(P<0.05)。結論:在臨床中醫護理中運用OEC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升護理工作質量,而且能夠取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OEC管理模式;中醫護理;應用效果
中醫護理是中醫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理論體系相對獨特,且對于操作技術有至高的要求。中醫護理主要是將傳統中醫療法融入護理過程中,通過穴位推拿、毫針、針灸、拔罐、刮痧、濕敷、水針等,來減輕患者的痛苦,促使其有效康復[1]。而全方位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指的是全方位(O)對每個人每天所做的事情(E)進行控制與管理(C),其目的在于將組織核心目標實現量化,從而將每一個細小的目標責任真正落實到個人,通過系統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來確保護理質量[2]。研究OEC管理模式在中醫護理中的效果,探討其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84名研究對象,均為醫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的中醫護理人員。男12名,女72名;年齡為22~49歲;碩士2名,本科22名,大專48名,中專12名。將所有研究對象依據不同的管理模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護理人員采用常規中醫護理,觀察組護理人員在中醫護理中實施OEC管理模式。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中醫護理,僅對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質量進行管理,不予以明確工作目標的分配。而觀察組則在中醫護理中運用OEC管理模式。(1)明確目標責任。結合海爾OEC管理模式,首先明確管理總目標,將中醫護理管理總目標結合目標管理方法,分解為各部門不同的子目標,再對子目標進行分解,讓每個護理人員都具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值,并將總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責任護士上。而護理部要監督并指導各科室構建明確的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各科室要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將工作目標責任細分至每一崗位,每一護理人員,讓其明確自身工作中每件事情所需承擔的責任,通過目標責任體系的構建,來對全體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工作進行“無縫隙管理”。當然,在落實目標責任前,護士長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系統學習,并進行宣傳教育,讓其樹立主動服務意識,明確自身責任。(2)構建日清管控體系。日清控制指的是全方位對每一個護理人員每天所做的每件事進行控制、管理,以達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促使其完成每天額定工作量,確保工作質量的提升。而各個科室的護理質量考核人員結合目標責任,構建護理質量日評表,其考核項目包括護理措施、護理技能、護理差錯、并發癥等,而其考核內容包括艾條灸法、熏洗法、涂藥法、拔火罐法、刮痧法、耳針法、穴位按摩法、濕敷法、中藥熏藥、牽引法、中藥坐浴法、中藥保留灌腸、中藥塌漬、燙熨法、足部塌漬、中藥貼敷、中藥換藥、貼藥法、敷藥法、神門穴埋針、神闕穴貼敷、針刺法、穴位注射、中藥鼻飼、中醫定向透藥法等。考核主要以日評標作為依據進行,將每個工作內容細分到個人,并在每日下班前,對當天存在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匯總、記錄,并總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或方法,于次日進行整改,以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促使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改進。(3)構建激勵機制。采用百分減分制,于每月計算出各組及各個護理人員的成績,結合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的考核細則,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護理滿意度調查,并將調查結果細分到相應的責任組,對表現突出的護理人員進行表揚,并將其考核成績納入到績效考核中。將績效與工資、晉職晉級掛鉤,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評價,包括整體護理能力、基礎護理能力、操作技能、病房管理能力4個指標,按照百分制原則,計算各組平均得分。②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于兩組各科室分別抽取100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100分為滿分,分值≥85分為滿意,84~65分為較滿意,分值≤64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兩組所發放的問卷調查表均已收回,收回率為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予以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護理人員的患者滿意度比較對照組護理人員,其護理的患者滿意度為88.00%,而觀察組為98.0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以辨證施護、陰陽五行等為原則所實施的系統護理方法,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而且要具備較強的操作技能,并以患者為工作重心,有較強責任感,確保每項護理措施都到位[3]。在臨床中醫護理中實施OEC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通過將核心目標予以量化,并細分到個人,從而讓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自身工作所擔負的責任、義務,強化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讓其自覺要求并規范自己,從而促使護理質量的提升[4-6]。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醫護理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拔罐、濕敷、艾灸、穴位按摩、敷藥、刮痧、中藥灌腸、熏洗等,且每一項護理內容都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因此,在實施OEC管理模式前,護士長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及相關操作技能的培訓,讓其掌握要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實操能力,掌握中醫護理的精髓[7]。在將OEC管理模式運用于護理管理時,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調動,并通過構建與責任目標相對應的激勵機制,量化目標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工資、晉職晉級掛鉤,達到多勞多得與按勞分配的效果,讓其榮譽感也得到相應的提升,并能夠在臨床實踐工作中有意識的規范、要求自己。這種人性化的激勵機制,主要以護理人員作為管理主體,充分尊重每個護理人員,開發其潛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從而促使護理人員綜合技能的提升[8]。同時,在中醫護理中實施OEC管理模式還可以有效提升護理管理效能,通過“日清系統”來對每一個護理人員的每一項工作內容進行監督與檢查,并歸集、總結、分析問題所在,從而更好的調整工作目標,促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性提升。且通過科學化管理,可以讓護士長的整體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升[9]。當然,在這當中,要求護士長構建統一的科室內管理標準,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全面量化考核,避免了管理中的主觀、人為因素,讓護理人員的工作成績更加清晰,以促使護理人員與護士長進行高效信息溝通[10]。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觀察組的護理工作質量相比較對照組更高,且其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00%(P<0.05)。綜上所述,將OEC管理模式運用于臨床中醫護理中,可以在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的同時,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促使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娜.實行責任制包干患者的護理帶教方法對護理本科生臨床帶教質量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7(3):177-178.
作者:王凱豐 單位:寧波市北侖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