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及環境治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許昌市煤炭資源豐富,大小煤礦隨處可見,由于長時期人工過度開采或不規則開采留下大體積采空區,且大多采取自然塌落法,不進行回填,加上爆破震動,引起頂板巖體裂隙,穩定性變差,在地表水下滲作用下,易發生塌陷。塌陷則必然引起地面變形、裂縫,直接威脅煤礦區及附近人民生活和生命財產的安全,危害大,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僅禹州市110個地質災害點共造成毀房9434間,毀田885.87hm2,毀壞路段650m,人員死亡27人,直接經濟損失6073萬元。其中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24.5萬元,占總損失的99.2%,死亡1人;滑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6萬元,占總損失的0.75%,死亡26人;崩塌及河流塌岸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表3)。各鄉鎮災害損失情況,根據所在地理位置和地質環境不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差異較大。其中鳩山鄉損失680.9萬元,磨街鄉損失620.9萬元,方山鎮損失1219萬元,神垕鎮損失539.5萬元,古城鎮損失96.5萬元,方崗鄉損失30.6萬元,文殊鎮損失682.5萬元,梁北鎮損失181.5萬元,朱閣鄉損失184.0萬元,萇莊鄉損失155.2萬元,淺井鄉損失195.0萬元,鴻暢鎮損失1487.4萬元(表3)。襄城縣境內的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在500萬元以上。
地質災害隱患及損失評估通過對禹州市內地質災害調查點進行認真系統的分析,共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90處,各種地質災害隱患點共威脅農田614.13hm2,房屋14432間,道路3610m,煤礦一座,威脅人口20137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8398.4萬元。其中地面塌陷威脅人口19056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7816.7萬元;滑坡威脅人口782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342.8萬元;崩塌威脅人口159人,經濟損失預測6.9萬元;不穩定斜坡威脅人口160人,經濟損失預測232萬元。38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5年各鄉鎮地質災害隱患點經濟損失預測評估為:鳩山鄉1157.2萬元,磨街鄉1234.1萬元,方山鎮1053.5萬元,文殊鎮1226.0萬元,梁北鎮330.0萬元,古城鎮93.0萬元,方崗鄉656.5萬元,神垕鎮926.0萬元,淺井鄉257.5萬元,萇莊鄉134.5萬元,鴻暢鎮1330.1萬元(表4)根據地質災害災情分級評價標準,對區內110個地質災害點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重大級1處,較大級15處,一般級94處。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和已發生但還存在較大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危害程度分級評價,禹州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0處,評價結果:特大級3處,重大級39處,較大級38處,一般級10處。
2.1許昌市環境治理現狀近年來,許昌市各級政府和礦山企業逐步認識到保護礦山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加強制度建設中、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同時,積極推進和組織礦山環境調查、規劃和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及土地復墾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1.1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依據《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規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河南省實施<土地管理辦法>辦法》、《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基本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許昌市先后頒布了基本農田、防震減災、礦產資源、土地管理、污染防治、地質災害防治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劃及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為加強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提供法規保障,使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1.2監督管理體系初步形成,依法行政有了組織保障許昌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相繼設立了地質環境管理科室,初步建立起市、縣(縣級市)、鎮(鄉)三級地質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體系,從組織上保障了全市礦山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全面有序地開展。一般大型礦山設置環保科、地質測量科、土地征遷科,中、小型礦山建立科或組,負責礦山環境監測、污水治理、礦山防塵、礦區綠化、土地復墾等工作;與礦山生態環境有關的礦山安全組織機構比較齊全,設置時間較長。
2.1.3控制源頭,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過“新建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的全面貫徹實施,初步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礦山環境問題和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認真部署,相關部門、企業已制定了配套的規章制度,對危害地質環境、誘發災害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初步建立了汛期應急調查制度、汛期防災預案制度、災害速報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等,防災應急能力和反應速度得到提高。
2.1.4加強宣傳教育,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全市開展了有關礦山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培育公眾的保護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及從業者充分認識到礦山環境保護與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調動了礦業權人、公眾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做好礦山環境保護治理工作。
2.2礦山環境治理現狀許昌市制定了礦山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調動礦山企業及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治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促進了全市礦山環境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1)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禹州市白廟礦業集團白廟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批復資金260萬元。棄碴復耕工程共完成棄碴清理49050m3,土方開挖3850m3,土方回填平整7100m3,使基本農田增加0.8hm2;土地平整工程共完成棄碴清運9850m3,土方回填98300m3,土地平整82100m3,恢復良田14.67hm2;實施了生物工程,植樹3100株。(2)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河南省襄城縣紫云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批復資金200萬元。治理共完成棄碴清理1120m3,棄碴回填15095m3,土方回填10500m3,人工回填平整26715m3,漿砌石工程510m3,施工便道1.85km,植樹37145株。(3)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呂溝煤礦煤矸石綜合治理工程”,批復資金150萬元。整治煤矸石堆面積0.1736km2,土地復墾4.26hm2。(4)2006年底,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6]333號文件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中鋒棗園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批復中央財政資金200萬元。土地復耕面積8.73hm2;將取土區翻耕3600m3;修筑擋土墻430m;修筑了施工便道0.43km;實施了生物工程,植樹430株。(5)2006年底,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6]333號文件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磨街鄉大澗村礦山環境治理”項目,項目申請資金803.13萬元,批復資金200萬元。治理工程共完成回填區平整0.72hm2;埋置排水管45m,改善山坡地表水徑流條件;修筑擋墻140m,加固坡體內的平臺陡坎,以保障坡體穩固;修建施工便道1.20km,保留了0.50km作為景觀路,改善項目區內交通條件;對治理后的坡地進行綠化,綠化面積8.67hm2,種樹13500株,恢復生態環境。上述礦山環境治理項目的開展,不但恢復和改善了這些礦區的生態環境,改善了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減災、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同時在煤礦塌陷區治理、矸石山治理和石料礦山棄渣、棄石治理等方面積累了經驗,為下一步全市礦山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3結語
在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必須堅持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勘查及開發利用礦產資源要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地形地貌景觀,防治次生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輕礦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加強對礦山“三廢”排放的治理及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逐步建立礦山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與許昌市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礦山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投入保障機制下約束機制,穩步推進礦山環境保護工作,促進實施生態礦業,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建立、健全礦山環境監測網絡,強化監督管理;依靠科技進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使區內礦山環境狀況有明顯改善;嚴格監測與控制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作者:王軍強 馬曉輝 王永麗 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