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實踐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校內實踐教學的組織在實踐教學的平臺建設中我們的策略是,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雙管齊下。為培養學生能力首先充分挖掘并發揮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的作用;主要建設并應用了四個平臺的作用如圖1。
1.2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及與企業的合作方面,由于校企合作缺乏維系雙方關系的堅實基礎,大多都是學校的單相思,主動向企業尋求合作,而主動來校尋求合作的企業則很少。所以如何“建”、建了“能合作”、開展“深度合作”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三部曲”及關鍵所在。①近幾年學院首先在“建”上下功夫,通過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多家設計、施工、監理、房地產開發、造價咨詢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幾年來共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多家,近三屆90%的畢業生在這些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充分發揮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都在96%以上,名列學校第一。②其次學院在“能合作”上做文章。學院通過召開學生實習暨就業座談會、或走訪企業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校企合作的開展、制訂校企合作的計劃;研究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崗位能力,實習過程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等,通過走訪交流、協商等措施,學院找到合適的企業、并與之簽訂協議,之后就是有計劃、抓落實。
2實踐教學基地的使用及成效
2.1實踐教學基地的使用①學院進一步謀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擴展合作的范圍[3]。從過去單一的依托企業解決學生實習———“點”;到實習與就業相結合,企業接收學生頂崗實習到就業;到院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學生;到企業聘請教師參與項目管理工作、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到與企業在科研、在職人員的培訓、學歷提高等更多的合作———“線”。學院與十四冶建設集團六公司簽訂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鵬程六建一班”的20名學生共同培養及就業計劃的實施就是合作的示范。②學院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校企合作、實施校內、企業雙導師制,以補充校內實踐教學的不足之處。通過博士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參與工法、專利技術的研發等教師參與產生建設活動,充分發揮了企業、學院的優勢、實現了雙贏———“面”的合作。③學院聘請科研院、設計院、企業的專家進學院,參與專業發展規劃、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參與專業技能教學或專題報告;將企業待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如項目設計、管理、研發等)轉化為綜合設計題目;參與校內實訓、畢業設計的指導等。學院建立并實施了“教師進企業,工程師進課堂”制度,有效促進了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進一步深化“面”的合作。
2.2取得的成效學院學生通過依托校內實訓項目、實驗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的實踐鍛煉,以及通過學院組織開展的結構設計競賽;CAD競賽;建筑規劃設計方案、測繪競賽;造價算量競賽等專業競賽和其他工程創新訓練活動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最近幾年學生參加省、國家的各種競賽,獲得國家、省級獎項共50余項,證明其成效的顯著。其中2011年-2014年獲獎統計見統計圖2。從三個統計圖中,對2011年-2014年四年的獲獎情況來看,獎項數量逐年增加,2013數量最多,但質量是逐年提高,2014年質量最高。學院學生參加2014年第七屆全國中、高等院校“廣聯達杯”工程算量大賽獲得一等獎。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鍛煉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可以說,依托具有實力的企業,建設優良的實踐教學基地;探索并改革實踐教學的模式和方法、考核標準、管理辦法等;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促進畢業生的就業2010-2014年連續5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6%,就業率、就業質量在全校名列前茅。
實踐證明,開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卓越人才,我們總結出了“一協同”“、二延伸”、“三配合”,校企協同卓越人才培養;采用將理論教學延伸到項目中開展現場教學;將企業選擇共同培養學生從大四向前延伸至大二甚至大一;企業配合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修訂,配合專業課程開展現場教學的實施,配合畢業設計、畢業實習雙導師制的落實;學院配合企業選拔推薦學生、配合企業員工培訓學歷提升、配合項目進行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學院已經逐漸形成了獨有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運行和管理模式。使基地建設“建”“、能合作”向“深度合作”發展,并真正實現使學生能力、企業活力、學院影響力“三力”的提升;走出了一條能使學生、企業、學校“三贏”的特色之路。其成功的經驗具有推廣和延伸價值。
作者:趙永任 周云川 陸志炳 羅祥 劉艷慧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