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建筑的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光山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留于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跡遍布全縣。近年來,光山縣文物部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加大《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宣傳力度,目前,光山縣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4處。國家級傳統村落1處,省級傳統村落6處。
一、光山古建筑保護的現狀
古建筑不僅是歷史,也是文化,它像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著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供人們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熱衷于經濟發展、改善生活條件和崇尚現代建筑的今天,許多歷史建筑等不可再生文化資源在經濟建設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毀壞。我是光山縣第三次文物普查隊的隊長,走遍了全縣的山山水水、村村組組。在“三普”時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時隔五年,再去時,有的也是面目全非,如馬畈汪窯王震舊居周圍歷史建筑全部被拆;晏河鄉向沖古村落被毀,取而代之的是新農村建設;潑陂河明清街兩邊村民舊房改造破壞歷史街區的原貌;南向店鄉老街因發展經濟,大搞新城開發,老街已廢棄。
二、光山古建筑保護的問題
光山古建筑在保護、管理和利用上主要面臨三方面問題:
(一)保護意識不強,大量農村古建筑被拆除。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樹立了新的價值理念,不再信仰上天的恩賜,更加注重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換取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散落在農村的宗教建筑備受冷落,年久失修導致建筑的破損,甚至坍塌。
(二)產權多樣化也是導致農村古建筑數量銳減的重要原因。有的古建筑屬個人所有,有的屬集體所有,有的屬國家所有,所有權的多樣化使得古建筑的管理和維護成為了一道難題。
(三)專業修復知識缺乏,農村古建筑很多淪為“古今結合”的建筑物。此類情況主要是經多年雨水侵蝕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屋面瓦片碎裂,漏雨開始侵蝕屋面結構,所有者用現代的修葺方法進行了修繕,灰色板瓦被替換為紅色板瓦,雖然保護了古建筑的主體結構,但卻改變了古建筑的風格,古建筑原有的古樸味減色不少。
三、古建筑保護的建議
(一)加強認識,充分領悟保護古建筑的重大意義。古建筑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通過古建筑可以了解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古建筑的價值不僅是精神層面的,物質上的價值也非常重要,它是實物的史書、歷史的年鑒、文化的載體。
(二)政府主導,把光山縣古建筑保護工作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古建筑保護和利用中都離不開規劃和資金的問題,而政府可以通過協調,為農村古建筑的保護和利用爭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可以通過新農村規劃為古建筑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從而保證古建筑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科學統籌,吸引民間資本的加盟。古建筑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很多專家都認為“旅游開發”是一條重要的渠道。農村古建筑的科學統籌就是要統籌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加強、完善古建筑保護、開發、利用工作。這里的統籌主要是針對文化資源的統籌,農村古建筑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其精神價值是無形的,一定程度上折射著一個地區的文明進程和文化積淀。
(四)加強對古建筑的維護。由于我縣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木材容易腐爛,定期對古建筑進行維修和修復十分重要。對古建筑的維護應該堅持“修舊如舊”,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歷史性和美學性,仿照古代建筑風格,利用現代科技使古建筑維護過程中的環境、人為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五)加強對古建筑的消防工作。我縣古建筑基本是磚木結構的,這樣對古建筑的消防防護顯得尤為重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可能發生的概率。
(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我縣處于豫南偏遠的山區,懂古建的人很少,古建筑的日常維修,主要靠一些土木匠,與古建筑的科學保護相差甚遠,所以文物部門要注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派人多參加一些古建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古建筑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四、古建筑合理開發與利用
(一)開發旅游隨著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越來越高,人們的旅游需求將不再局限于感性認識,更加趨向于對景區景點文化內涵的深入了解,對旅游的需求將不再滿足于當前的休閑度假,逐漸演變為通過旅游達到對自身知識結構的補充和完善,從這個意義上,文化旅游將是21世紀旅游發展的一個方向和趨勢。我縣的古建筑一般分布在偏遠的山區,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很美,以古建筑為依托,發展生態游的條件很優越,如南向店董灣的項樓古民居,現已是河南省第三批傳統村落,那里自然環境很好,有原生態的山水,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好地方,使游人在享受天然氧吧時,也領略了山區古建筑的內涵。
(二)作為寫生基地在歷史流變中,建筑通過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在建筑本身及外部環境留下的作用結果可視為建筑的生命印記。對以點狀遺存分布的古建筑,且有新舊建筑交雜的狀況,應盡量原地保護,可將其定為寫生基地。總之,只有將光山縣古建筑保護好、維修好、利用好,讓他們以其原有面貌長久的保存下去是我們文博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更是全社會不可推卸的義務。
作者:劉春霞 單位:光山縣文物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