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價值工程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模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本文在擴展價值工程中價值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分別分析政府和企業應用價值工程原理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或側重點,并提出政府誘導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關鍵詞]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基礎,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模式、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價值工程理論是以功能分析為核心,以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為基本前提,以降低產品或服務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或服務功能與成本的最佳匹配為目的的理論。價值工程原理對于企業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實現其生產經營活動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實現價值工程與低碳經濟的對接,發揮價值工程原理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是一個頗具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本文將在擴展價值工程中價值構成要素內涵的基礎上,分析價值工程原理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實際應用問題。
1價值工程中價值構成要素的內涵擴展
雖然價值工程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該理論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研究產品(服務)功能與壽命周期成本的最佳匹配,進而實現產品(服務)價值最大化目標問題。價值工程中的價值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功能和成本。其中,功能是指產品(服務)能給顧客帶來的效用或效益,成本指顧客從購買到消費整個過程中為享用產品(服務)功能所帶來的效用而支付的費用。從現有研究角度看,價值工程理論對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十分有限。事實上,現代企業經營必須要處理好企業、顧客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兼顧三者利益的平衡,否則企業將很難實現持續發展。因此,從廣義上講,企業有兩類顧客,一類是直接使用產品(服務),通過產品(服務)的功能滿足其需求,但很少為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付出代價的顧客;另一類是既為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付出代價,又從企業經營活動中獲取效益的社會。由于社會代表國家的宏觀利益,所以,分析企業經營活動對社會的價值時不能簡單地套用價值工程分析的一般公式,需將價值構成要素的內涵加以擴展。從社會的角度看,價值工程分析中,功能就是效益,成本就是費用。其中效益包括產品(服務)生產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費用也應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效益是企業直接增加銷售量或勞務量所獲得的收益,或為社會節約的開支、減少的損失和節省的資源;間接效益是由企業經營活動引起的,由于投入產出關系而產生的,對整個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或其他企業有影響,但是在企業的直接經濟效益中沒有得到反映的經濟效益。直接費用是企業投入的各種物料、人工、資金、技術及自然資源而引起的社會資源的消耗;間接費用是指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引起而在其直接費用中沒有得到反映的那部分費用,如社會為治理“三廢”污染付出的代價。內涵擴展以后的價值構成要素中,功能和成本分別類似于項目國民經濟評估中的效益和費用。因此,基于內涵擴展以后價值構成要素的價值工程分析,對其中效益和費用的估算都要用能體現資源稀缺程度和價值的國家參數來確定。如運用貨物的影子價格、勞動力的影子工資等。
2政府應用價值工程原理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
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發展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而政府是國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利益的調控主體。因此,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發揮政府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政府應運用價值構成要素內涵擴展后的價值工程原理,對企業投資活動進行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項目跟蹤價值工程分析和項目后價值工程分析。
2.1組織好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強化事前把關功能由于我國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政府審批制,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的結論是政府審批項目的重要依據。從政府的角度看,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就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從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角度分析項目的經濟和社會成本效益,以及項目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即分析項目的社會效益和宏觀可行性。因此,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是確保國家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政府組織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是提高項目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做好項目投資的事前把關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價值工程分析中,對價值小于1,即社會效益小于國民經濟和社會費用的項目進行“封殺”。
2.2組織好項目跟蹤價值工程分析,強化政府對項目的事中控制職能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前提的假定性和結果的預測性特征,使得其分析結果可能與實踐存在偏差,為保證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及項目按低碳發展要求建設的現實性,政府要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跟蹤價值工程分析。政府組織項目跟蹤價值工程分析的著力點應該是做好項目的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方面的價值工程分析工作。在環境影響價值工程分析過程中,要應用價值工程原理,采用效益—費用評估方法,即一方面分析項目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的效益,另一方面分析項目對環境質量造成污染后社會對其進行治理需要支出的費用。政府進行項目跟蹤價值工程分析至少要得出以下幾方面的結論:一是從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和環境容量出發,闡明擬建項目排放總量及濃度可否接受;二是對項目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產)的狀況作出結論性意見;三是對項目在上述兩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措施。
2.3組織好項目后價值工程分析,確保項目的低碳運行項目后價值工程分析是指在項目實施完成并已投入運營一段時間后所進行的價值工程分析。從發展低碳經濟的角度看,政府組織項目后價值工程分析的重點是對項目最終的實際情況做出客觀評價,并為項目的后續運營提出改進建議和可持續發展的方案,以確保項目的低碳運行。
3企業應用價值工程原理發展低碳經濟的側重點擴展
企業應用價值工程原理主要是為了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投入一定,產出最大化;二是產出一定,投入最小化。從傳統意義上講,這里所說的投入是指企業的財務成本,產出是指企業的財務效益。由于低碳經濟追求的是“三低三高”,而依靠傳統的價值工程分析很難實現上述目標。為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應用價值工程原理的側重點應有所擴展。具體來講,企業在進行傳統價值工程分析活動外,還要增加以下內容的分析。
3.1增加對污染和排放產出的分析增加對污染和排放產出的分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投入一定的情況上,追求污染和排放產出的最小化;二是在污染和排放產出一定的前提下,追求投入最小化。為此,企業在應用價值工程分析法時,應將污染和排放產品指標加以量化,并將它們作為功能對待。
3.2增加對能源投入的分析增加能源投入分析主要體現為:一是在能源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實現財務效益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產出的最小化;二是在財務效益和污染、排放產出一定的情況下,實現能源投入的最小化。為此,企業應將能源投入作為成本,而將財務效益和污染、排放產出作為功能,進行價值工程分析。
4政府誘導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企業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核心的經濟主體。當企業用于降低生產活動中污染和排放產出方面的投資得不到補償,而其生產活動中污染和排放產出造成的負面影響由社會承擔,企業自身不需做出任何補償時,企業不會將污染和排放產出作為功能進行價值工程分析,從而制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落實。作為宏觀調控主體,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誘導企業低碳經營。為保證企業的低碳運行,政府對擬建企業、在建企業和建成運營企業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擬建企業和在建企業,分別采取措施加強它們的項目前價值工程分析和項目跟蹤價值工程分析。對于建成運營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
4.1關停一部分高碳運行的企業政府應運用價值工程分析方法,站在宏觀的角度,對現有企業進行效益—成本分析,對價值小于1,又無法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低碳經營的企業,應采用行政強制手段,使其關閉;對價值小于1,但能夠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低碳經營而且能夠盈利的企業,政府應責令其停產整改;當企業整改后實現低碳經營時,政府應給予適當補貼,以提高其盈利水平,并對其他類似企業產生示范效益。
4.2補貼一部分高碳運行的企業對高碳經營,又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低碳經營,但進行技術改造的成本過高,導致其無法盈利的企業,政府應該對其進行補貼,以降低其經營成本,使其能夠正常盈利。除此以外,政府應采取措施,重獎一部分低碳技術創新成果供給企業和率先采用企業。低碳技術有效供給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因素。為此,政府應將獎勵低碳技術創新主體和采用主體并重,一方面,通過重獎低碳技術創新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碳技術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重獎率先采用低碳技術的主體,使其產生示范效應,從而帶動其他企業采用相應技術,進而促進低碳技術的擴散過程。重獎低碳技術創新主體的前提是該技術應用前景廣闊,而且能產生很好的國民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獎勵的力度應根據該技術的擴散給社會帶來綜合效益的高低來確定,以技術采用的預期社會效益的一定百分比作為獎勵標準實施重獎;對于率先采用低碳技術的企業,應根據其模仿追隨者的數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國民經濟和生態效益的一定百分比進行重獎,以刺激企業采用低碳技術,加快低碳技術的擴散進程。
主要參考文獻
[1]付允,馬永歡,劉怡君,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2]劉振云,郭曉峰,梁彩華.航空企業基于價值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0(1).
[3]周惠珍.投資項目評估[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4]張海良.低碳經濟模式、機制及其當代構建[J].求索,2013(9).
[5]盧現祥,柯贊賢.論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利益集團與制度安排[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2).
[6]崔連標,朱磊,范英.碳關稅背景下中國主動減排策略可行性分析[J].管理科學,2013(1).
[7]王素立,張振鵬.發達國家低碳經濟戰略選擇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2).
[8]陳柳欽.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研究,2013(2).
[9]鄭佳佳.低碳經濟視角下中國發展模式轉型研究[J].經濟問題,2013(2).
[10]曾康霖,張慶.英美兩國低碳經濟投融資體系的考察與借鑒[J].征信,2013(1).
作者:折振琴 單位:延安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