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企業統計制度提高企業管治水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對統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的改革只有順應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統計事業才能發展。本文將就現行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統計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多向運行;一張表;綜合統計部門
一是統計工作得不到企業領導重視,統計部門和統計崗位被撤銷或合并,統計人員變動頻繁。二是企業統計臺帳和原始記錄越來越不健壘,填報統計指標的隨意性加大,統計數據質量下降。現在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多種并存,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樣化,許多新企業應運而生。在這些新成立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像老企業那樣建立規范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國家統計報表由財會人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員代填代報,一些統計指標也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三是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不適應統計調查任務日益加重的發展趨勢,更難以保證統計數據質量,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是以壘面調查為主,非全面調查為輔,統計數據上報方式以統計報表為主,其他方式為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和社會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級統計力量與統計任務的矛盾越發突出,即使近年來統計網絡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四是政府與部門的模糊分工和重復統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政府統計數據的權威。
針對這些問題與認識,我們來談談企業統計工作的意義與作用:
統計工作是通過搜集、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統計信息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數量性。即通過數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時間特定方面的數量特征,幫助我們對事物進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因為如此,統計信息正越來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結合在一起,如情報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諸如此類信息,尚能以統計數字顯示或以統計數字為依據,則可利用程度也大為提高。二是綜合性。統計信息從整體上看,涉及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社會、文化、科技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涉及宏觀與微觀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利用統計信息,不僅可以對事物本身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對不同事物進行有聯系的綜合性分析,既可橫向對比,也可總結歷史預測未來。
由統計的特性所決定,如果一個企業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學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統計工作制度,那么,這套制度對企業而言,將具有以下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上的現狀,也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動態。從現狀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目前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屬性,反映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等各方面情況。從動態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技開發、經營銷售(或稱市場營銷)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還可預測未來趨勢。
(2)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結構。從規模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員規模、生產規模、營銷規模和盈虧規模,等等。從結構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和質量結構,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業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業的效益與效率。在速度方面,對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生產(包括產值產量等)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對非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勞務服務投入的發展與增長情況,不論任何企業,都還可以反映人、財、物的投入及盈虧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不論何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和勞務方面的產出成果進行比較。
(4)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諸多數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業的一些質量特性。在數量方面,包括了企業產供銷、人財物投入與產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質量方面,則主要是反映企業的產品質量、維修質量、設施質量和服務質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業的情況,又可以反映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
統計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就應該考慮,怎樣進行改革,才能建立更為有用有效的統計。
第一,設立綜合統計部門并明確其職責
行業的大中型企業,應設立綜合統計機構。如果企業從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目的出發,不設獨立的統計機構,那么也應在其他機構中設立綜合統計崗位,明確其職能,并使其保持相對獨立性。綜合統計機構或綜合統計崗位應具有以下職能:
(1)收集、審核、匯總、提供各種統計信息。一是要對應由綜合統計部門負責且由各級單位層層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而后加以匯總;二是要收集審核本企業其他職能部門負責匯總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業以外但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參考價值的各種統計信息。在此基礎上,該部門一方面應完成各種統計報表的對外報送任務,另一方面應負責向本企業領導和各有關部門提供其所需的統計信息。
(2)利用各種統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種信息進行簡單分析,如分析生產進度情況;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利用生產、盈虧、質量、銷售、市場行情等多方面的統計信息分析產銷增減原因;三是利用各種統計信息對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內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結果應以分析研究報告的形式體現。
(3)企業綜合統計人員應具有較高素質,不僅掌握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還應熟知本企業業務工作流程和各部門職能,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和計算機知識、現代管理知識。在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可考慮設立總統計師崗位,以領導綜合統計部門并使其有效發揮其職能,協調備個部門的工作。
第二,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能及責任為確保企業統計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應該在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中明確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范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要特別重視一些被忽視的部門的信息。
第三,將統計信息自下而上的單向運行變為上下左右之間的多向運行這種信息運行方式應該包括:1各種基礎信息由各基層單位(如班組、柜臺)向各職能部門運行,滿足備職能部門的匯總需要;2各職能部門的專項信息向綜合統計部門橫向運行,滿足其綜合對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3經過加工、分析的各種綜合信息由綜合統計部門向企業領導、各職能部門及基層單位多向運行,分別滿足其管理決策、研究問題和了解情況的需要,4加強政府統計和部門統計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網絡實現資料共享,充分開發利用信息源,發揮統計信息的作用。
第四,所有企業實行“一張表”,全面反映企業法人的經營狀況,采用基本指標、統一數據處理程序“一張表”的經濟指標的設置要反映企業經營的共性和特性,可分為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同時指標設置全部采用絕對數指標(基本指標),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數據。業務的特性指標體現在企業從事多種經營行業的特點上,如: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建筑業總產值、社會商品零售額、運輸業營業收入等。財務的共性指標體現在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和利潤方面,財務的特性指標體現在收入要素設置的科目上,例如:工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批發零售業的商品銷售收入、建筑業的工程結算收入、餐飲及運輸郵電業的營業收入、銀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為業務收入范疇的指標。其他方面的指標(勞動工資、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資等)都屬于企業共性指標。
也就是說,企業統計人員在此階段完成數據采集任務——提供基礎數據產品。“一張表”避免設置相對數指標(派生指標),以便于直觀的反映企業的本來經營面貌,也便于數據的處理和審核。統計人員可通過基本指標根據分析問題的目的生成各種派生指標。統一企業“一張表”的指標編碼和數據處理程序,通過標準化的企業“一張表”,根據管理與決策的需要,對集中起來的諸多數據進行排列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統計信息。如加工出一個地區的總資產、總產出、總投資和總收益,滿足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滿足按行業、按地區、按經濟注冊類型、按規模等各類分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