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進步,高層建筑的數量和規模也逐漸的增加和擴大。由于高層建筑的風險問題比一般規模的建筑要大很多,那么如何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有效的規避高層建筑的風險就成為了關鍵的問題。高層建筑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抗震性能的設計,自然災害的頻發,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高層建筑物的抗震安全問題。本文主要詳細的闡述了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的抗震結構設計,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針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工民建;建筑企業;抗震設計;建筑結構;安全
引言
隨著自然災害的頻發,人們越來越關注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關注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所謂的建筑物的抗震設計指的就是在地震的時候建筑物能夠通過抗震設計減少地震對于建筑物的破壞,保護居民能夠盡量小的受到地震的影響,降低地震帶來的安全隱患。由于不同地域的抗震等級不同,所以在進行建筑物的抗震設計的時候,應當對建筑物的抗震目標進行設定,根據該地區的抗震等級進行劃分。能夠保證設計的抗震等級可以抵御地震帶來的風險,能夠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保證建筑物的損失在可以恢復的范圍里面。如果發生大型的地震時,建筑物的抗震等級需要保證建筑物的整體不發生坍塌,不影響居民的安全,保證能夠為周圍的居民留出足夠的時間逃生。總之,建筑物的抗震設計對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系數,所以如何保證建筑物的抗爭設計已經成為現階段主要研究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詳細的闡述了工民建結構抗震設計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措施。
1工民建結構抗震設計的概念
工民建結構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需要根據工民建結構的具體形式以及所處的地區決定。但是在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過程中,大體上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為了保證建筑物在地震之后可以進行恢復,在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適當的采用一些剛性設計和彈性設計,避免由于剛性過大或者彈性過大帶來的不可恢復性。②在對建筑物的抗震進行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會考慮一些較大的地震的影響,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結構的剛性以及抗震等級,但是人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忽略了一般大型的地震過后,還存在著很多的余震,剛性較大的建筑物很有可能不能夠承受后期的余震。由此可知,在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夠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剛性,還要考慮到地震的實際情況,保證建筑物能夠承受多次余震的襲擊。③剛性過小的建筑結構也是無法滿足建筑抗震性要求的,這樣的建筑在震后將無法修復,因此為了避免住宅發生集體連帶性的坍塌,要對住宅建筑進行高延性的分體系設計。
2工民建結構中的抗震設計的體現和具體形式
2.1工民建平面布置設計中抗震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的設計對于整個建筑物的結構性能以及抗震性能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所謂的平面布置能夠將建筑物中的柱子、墻體以及各個空間的布局清晰的展示出來,這些需要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圖中顯示。但是由于建筑物在設計過程中,樓層的平面布置設計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平面布置設計出相應的抗震設計。
2.2做好工民建平面布置設計中抗震設計的方法
由于平面布置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建筑物的抗震設計,所以在對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與抗震設計相互協調,能夠最大限度的做到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協調,在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盡量采用對稱的結構,防止產生應力的變化,導致建筑物本身的扭轉效應。在對建筑物的整體布局急性設計時,應當最大限度的考慮到整個建筑物的抗震等級,以及抗震性能,對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建筑在滿足居住要求的情況下,擁有較高的抗震等級,將工民建筑設計在抗震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3工民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重要性
3.1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目前工民建筑物中最常用的一種建筑形式就是高層建筑,高層建筑雖然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但是高層建筑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如何在滿足人們的需求的情況下,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成為了人們現階段研究的重點問題。建筑物結構的安全設計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所以很多的建筑物在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會引入抗震設計。抗震設計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夠保證施工的質量,保證了建筑物的功能性。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由于建筑物都有一些抗震設計,所以應當對于節點部位和關鍵部位的施工格外的注意和謹慎。除了建筑物的節點的施工以及關鍵部位的施工需要注意以外,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以及電梯、樓梯等等功能也會被強化,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設計貫穿于整個建筑物的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夠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級和功能性,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的安全的需求和使用的要求。
3.2滿足城市規劃需求建筑物
在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要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生產的需要以外,還需要滿足整個城市的規劃和設計,建筑物中的抗震設計也應當滿足市政規劃的需要。由于在市政規劃的過程中建筑物之間的間距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對建筑物的結構和抗震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建筑物的外觀,使其能夠滿足整體規劃的需求,能夠保證建筑物正常的施工,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和圖紙的繪制。由于對建筑物進行了抗震設計,所以會使得建筑物的壽命比原來增加,為了不斷的適應新的市政規劃的需求,滿足建筑外觀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外觀的多元化,這樣也有利于城市下各個市政基礎建設設施的綜合規劃和部署,為整個城市的規劃和件數提供一些參考的依據。
3.3滿足不可抗力災害事故發生的防護需求
在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增加建筑物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通過調整建筑物中剛度與強度之間的關系,能夠保證建筑物在一些不可抗力中幸存的概率。在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對影響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不僅僅要考慮地震對于建筑物的影響,同時也要考慮建筑物對于人為的一些因素的影響。總而言之,在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過程中對其影響因素應進行全面的考慮,充分的體現其抵御外界影響的能力,保護居住者和使用者能夠在地震的情況下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逃生和自救。
4工民建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優化策略探討
在對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結構中的抗震設計,將建筑物的抗震設計與其結構設計協調統一,用綜合的眼光看問題。想要不斷的優化結構設計中總的抗震設計,需要清晰的知道影響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然后確定結構設計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對結構設計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解決,保證建筑物的結構性能能夠滿足要求。在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設計的時候,應當從建筑物的整體入手,關注建筑物抗震的整體性能,保證整棟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
4.1優化結構方案設計
在對建筑物的結構設計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以外,還需要對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經濟性以及可行性進行分析和研究,保證用最小的成本建造出最安全的建筑物。如果一味的追求建筑物中的抗震性能,這樣就會使得建筑施工成本過高,失去了原有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在對工民建筑的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與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等等進行協商,充分考慮這些單位的意見,在考慮他們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抗震設計,保證建筑物的抗震設計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
4.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在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過程中應當從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在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滿足國家相應的規范以及標準的要求,能夠保證抗震設計的規范性,禁止使用結構設計不規則的設計方案,組織多重建筑抗震防線。其次,在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的時候應當盡量的減少由于地震給建筑物帶來的影響,降低地震對于建筑物主體結構的破壞,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對于建筑物的各個部位的剛性以及強度進行驗算,使得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受力盡可能的均勻,降低地震對于建筑物的破壞。最后對設計好的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模擬實驗,確保投入使用的時候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夠滿足要求。
4.3保證結構設計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計算機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工程結構的設計需要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以及計算,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如果使用人工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所以計算機技術的引進極大的提高了計算的效率以及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在對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利用計算技術建模并進行驗算,能夠保證建筑物的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計算機技術不是萬能的,在結構設計方面仍要以設計人員為中心,計算機技術只是輔助。
5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建筑物的質量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民建筑中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通過建筑結構的設計,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抗震體系成為了現階段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建筑抗震性作為建筑結構設計的重點項目,在整個建筑結構設計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夠在建筑結構中和實際生活中充分發揮其價值,必須著重關注結構抗震性設計質量和選用科學性的保證以及技術的優化,在保證其結構合理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其經濟。在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過程中需要與建筑物的結構設計相協調,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的同時,節約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建設的經濟性。
參考文獻
[1]莫建中.淺析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優化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6(12):188+190.
[2]朱明.論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相關研究[J].四川建筑,2014(02):166~167.[3]史飛,劉楊,張軍.結構抗震概念設計及抗震新技術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11(01):136~137+139.
[4]王開順,王有為.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新《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背景介紹[J].工程抗震,1986(01):38~41+36.
[5]王開順,王有為.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關于土與結構相互作用的條文建議及說明[J].建筑科學,1985(02):17~25.
[6]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工作的進展情況[J].地震工程動態,1984(01):39~44+38.
作者:張宇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常青花園校區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