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建筑的理念及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尊重環境與自然,將建筑融入
整個生態系統中大自然有著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不容人為破壞,人類建筑必須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規律,這是生態建筑最基本的內涵。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自然的一分子,而不是整個星球的中心,因此,要對自然界含有一份感恩的情懷,建立新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念,學會珍惜自然,于之共存。具體到建設領域,就是在建筑選址、規劃和建造過程,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尤其是生態資源脆弱敏感區的不良影響;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甚至是浪費;盡量多適應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減少環境污染;要使用新工藝、新材料,提高建筑效率,增加建筑實體的壽命和循環性,以降低環境壓力。建成后的建筑要與所在地的生態環境有機融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1.2循環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
地球上有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具有不可循環再利用的特點,但部分資源不僅可重復使用,而且清潔環保。因此可循環、再利用的建筑,對于節約能源具有重要意義。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就是對建筑的使用處于生態平衡狀態,人們對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水進行回收處理,再循環使用,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且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達到整體節約能源和生態保護的雙贏效果。因此,在建材方面盡量使用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以降低建材耗能,減少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特別是掩埋物對地下環境的污染,如木材、鋼材、磚瓦等可進行化學處理回收,循環后使之既可用于建筑,也可用于作化工原料,這些材料在化學處理過程,一般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不產生新的污染,還起到了節約能源的作用。在建筑物的使用中,可以使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中的可再生的能源;使用雨水收集,利用各種廢物進行熱電聯產等,不僅減少廢水、廢物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再次利用回收資源還起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對促進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1.3使用無毒無害產品,保護人類健康
人是自然環境中重要的一員,不僅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一所好的建筑首先要滿足人們對舒適生活環境的需求,如建筑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有害,這本身就是對資源的浪費,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而為人類創造健康、宜居城的生活環境,是生態建筑要考慮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筑物在選址時要考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居民生活環境及身體健康的影響,不能犧牲生態和人類健康為代價;建材要選用綠色建筑材料,做到對人體無害無毒,無放射性污染,且盡量選擇能促進人體健康的材料,同時這些材料具有能降解回收循環使用的性能,不僅不產生第二次污染,還可以再次使用以節約資源;建筑本身空間設計上要保證充足的采光和通風,使建筑在使用中能自然通風,提供足量新鮮空氣,保持舒適的溫度和濕度,防止噪聲污染,同時內部空間盡量做到有效利用,節約空間,最大程度上節約能源,滿足人類對健康生活、舒適居家、于自然和諧相處的工作和生活要求。
二、對生態建筑的技術建議
2.1堅持科技創新,創造和諧的生態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生態建筑也逐漸邁上了科技創新之路。但在生態建筑設計中如何不斷創新,使用哪些生態技術,如何做到既節約成本有做到保持生態平衡成為當前建筑領域爭議較多的話題。就當前的建筑設計而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從建筑所在地域出發,根據當地的地質、氣候、能源狀況等地屬特征,對傳統方式加以改進,滿足現代生活需要;二是創新性引入先進的建筑理念和技術,改變傳統方式;三是根據新的生態理念,在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來解決生態問題。無論如何,生態建筑要求在尊重自然的前期下,從當地的具體生態環境出發,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去思考問題,不僅需要建筑的設計者要了解當地環境、地理現狀、傳統方式,學習并繼承傳統建筑中蘊含的生態技術,更要主動地把生態環境與建筑結構融為一體,在建筑設計與建造中要創新思維,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地質特點等,精心設計與周邊環境融合的建筑外觀、配套設施等,巧妙組合節能節水節電的節能系統、雨污水收集儲存凈化供應系統、污水回收循環利用系統、公共區域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通過設計者的創新設計,盡可能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最大程度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外環境,實現人類、建筑與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2合理設計,最大程度節約建材
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滿足建筑的規范要求,在滿足結構要求的基礎上,同時應考慮如何盡量節約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結構工程師在設計計算時,要根據規范和經驗,在鋼筋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減少鋼筋的用量,水泥中的添加劑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這樣不僅優化了建筑結構,也節約了建筑成本和資源。另外,還應考慮如何優化平面布局、平面形狀、進深、體形系數、表面積系數、長寬比和朝向;思考如何使用既保溫性能強又環保經濟的保溫隔熱材料,提高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對建筑材料的節約也有著重大意義。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蘊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選用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使用過程中自然損耗較小的材料。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應該盡量就地選材,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同時又降低了運輸成本,保證了及時供應。在設計上,還應考慮施工工藝問題,盡量降低勞動量,起到降低人工成本的作用。
作者:陳融波單位:成都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