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媒體教學的儀器分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現方法
網站基于動態數據庫技術構建。Apache是目前應用最廣的Web服務器,PHP是一種類似ASP的易學的腳本語言,而性能和功能均比ASP要強,而MySQL是一個Linux上應用最多的數據庫系統,特別是用于網站建設,這3款軟件均是自由軟件,是架設數據庫驅動的動態網站的最佳組合[3]。因此,本網站采用Apache+PHP+MySQL平臺構建。網站采用啟發式的問題教學方法。在首頁設置了知識點搜索功能,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輸入關鍵詞搜索內容進行主動學習。在網站的每一個學習頁面均設置有搜索框,方便學生隨時搜索相關內容。網站首頁如圖2所示。教學課件采用FLV格式。FLV是FlashVideo的簡稱,是一種新的視頻格式,它形成的文件小、加載速度快、易于網絡觀看,已成為當前視頻文件的主流格式[4]。本網站的教學課件根據本專業教師多年來的授課教案經過修改、轉換制作而成FLV格式,不但保證了清晰度,還加快了網絡傳輸速度,更適于在線教學使用。多媒體動畫包括教學錄像、Flash仿真實驗、3D動畫、動態公式和Java程序,這也是本網站的特色之一。
(1)課堂教學錄像以一堂完整的教學課為單元進行拍攝。拍攝時緊緊把握教師和學生活動為主線的原則,忠實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盡量使用各種鏡別,完整反應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情緒和氣氛,在各個環節中注意捕捉師生雙邊活動細節,全面反應教學的效果。
(2)Flash仿真實驗采用MacromediaFlash8.0制作。這些仿真實驗高度模擬了現實中的實驗,能夠提供形象逼真的實驗儀器,生動地模擬實驗操作過程;學生可以改變仿真實驗的各種條件,得到和真實實驗完全一致的結果;仿真實驗通過網絡強大的服務功能,不受時間、空間及器材的限制,可在線反復實驗,探究實驗原理,讓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
(3)3D動畫采用3DStudioMax軟件創建制作。我們以3D技術構造虛擬場景,進行系列3D課件的開發。設計制作了形象生動的3D動畫,把書本上難以講授的儀器結構和分析原理等生動立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身臨其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微腔傳感器表面的生物分子檢測的3D課件中,利用3D建模技術,全方位觀察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教學過程形象化,讓學生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理念;在IgG分子在光學傳感器表面的固定和識別的3D課件中,實現了光學傳感儀器的虛擬建模和固定識別仿真,將整個分析測試過程可視化,動態化;在質譜儀的3D課件中,精確控制的儀器三維模型外觀,栩栩如生的立體動畫效果,形象地演示了質譜的儀器結構和工作原理。
(4)動態公式采用Geogebra軟件制作。儀器分析課程公式多而復雜,學生不愿死記硬背。Geogebra是基于Java的軟件,具有跨平臺的特點?;贕eogebra軟件制作的動態公式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網頁中方程函數的控制,從而產生具有生動畫面的頁面。如在二次諧波交流伏安方程和VanDeemter方程的課件中,學生只要移動滑塊就可以調節公式中各個參數值,可以很直觀的得到公式函數變化的圖形,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公式里各參數的意義。采用Geogebra軟件制作的動態公式,趣味性強,化抽象為形象,將公式里面死板的字母組合變成了生動的圖像。
(5)設計了針對重要原理教學的Java程序?;贘ava的教學程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平臺獨立性,成為開發網絡課件的理想工具;這些程序不需要任何插件,下載到本地即可運行。如在光電轉換和傅立葉變換Java程序中,學生改變程序中的各種參數,可以觀察到基本原理是如何運用到不同的具體情況,有助于深入掌握這些基本原理。網站還設計了一些寓教于樂的Java小游戲,學生們很感興趣。這些多媒體動畫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使學生不僅容易學,而且喜歡學。移動課堂的實現。移動多媒體具有傳統多媒體的所有功能,可以出色的完成多媒體教學任務,與此同時,移動多媒體的便攜性、易用性和可擴展性又決定了它比傳統多媒體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5]。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了可以使學生通過Wap手機登錄網站進行學習,我們精心制作了專門的WAP訪問頁面,真正做到課堂上下內外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生還可以通過微博和RSS訂閱來及時跟蹤網站的最新學習內容。
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成為真正的掌上移動課堂?;咏涣鞴δ艿膶崿F。與一般教學網站不同的是,本網站將在線答疑、投票系統、學習反饋和評分功能等整合到每一個教學單元中。學生學習完任一單元后,都可以就本單元和老師、同學實現互動交流,還可以通過投票系統和評分功能將學習效果及時反饋給老師,真正做到了實時的全方位互動。
2結論
多媒體及全球化的網絡教學為高校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育時空,網絡課程的優勢必將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重視。儀器分析多媒體教學網站是我們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所作的初步探索,實踐證明該方法在創新人才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預見,隨著網絡多媒體課程的普及,網絡教學必將成為新世紀的主流教學模式。
作者:朱文遠金文英潘宏程李建平張云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