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儀器分析在化學化工、食品科學、制藥工程和生物技術等學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分析與檢測手段。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儀器分析”課程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實踐教學把理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動力和激情的目的。“儀器分析”是一門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是化學、生物、食品及醫藥等專業的基礎課,而“儀器分析”實驗是本課程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儀器分析”實驗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各種儀器的結構、工作原理、應用范圍及操作規程,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和創新能力并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為其從事相關工作夯實基礎。為了充分發揮儀器分析實驗的作用,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相關教師在“儀器分析”實驗教學中進行了嘗試性改革,并初見成效。
1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現代分析新儀器、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不斷發展,儀器分析在現代分析方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掌握其技術和方法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傳統的“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方式和實驗內容已不能適應時代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因此,“儀器分析”實驗的改革尤為重要。由于實驗課所使用的大型儀器設備價格昂貴,數量少(大部分只有1臺)。儀器的操作采用計算機控制,且操作軟件大多為英文軟件,而學生在進行實驗以前從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儀器設備。在以往的實驗課教學中,將學生按照7~10人/組進行分組,采用循環式實驗教學。實驗時學生圍在一起看教師講解儀器的構造、使用注意事項和操作規程(邊演示邊進行實驗),而學生實際操作儀器的時間短、機會少。由于部分學生看不清或不認識軟件中的英語單詞,導致學生對實驗缺乏興趣,甚至依賴同組同學,抄襲實驗報告。另外,實驗課所開出的實驗相對較為簡單,實驗前教師已將實驗所需的試劑配制好,把儀器提前預熱好,導致學生發揮的空間較少。這樣,直到一次實驗課結束,部分學生仍是一知半解,從而達不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因此,必須對現有的實驗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改革,使學生掌握現代分析儀器的技術和方法。
2“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
2.1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建立“階段性”的實驗教學模式根據學院擁有的儀器設備情況,把“儀器分析”實驗分為2個階段來進行。第1階段為基礎實驗,在基礎實驗中主要以教師命題的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為主,減少陳舊實驗,增加新技術、新方法在實驗中的應用。第2階段為設計性實驗,讓學生結合身邊實際情況,選擇較熟悉、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試驗樣品易獲得、應用性強的實驗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自己查閱與實驗內容相關的資料,并設計出實驗方案,由負責教師審核并組織學生對所設計方案進行講評后,確定實驗題目,根據實驗室儀器的實際情況,安排實施實驗。
2.1.1基礎性實驗此階段主要通過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使學生掌握儀器的結構、工作原理、操作規程,以及定性、定量和結構分析的方法,為下一階段開放式的設計性實驗打下基礎。例如,精選紫外分光光度法測樣品中苯甲酸含量、氣相色譜法鑒定檢測飲品中的醇、紅外吸收光譜測繪及圖譜解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鑒定分析杏仁香精中化學成分的基本方法等8個經典實驗,其中驗證性實驗3個、綜合性實驗5個,由8名實驗教師各負責1臺儀器和1個實驗,采用2~3人/組的循環式教學。對實驗難度較大、涉及大型精密儀器的實驗,先由教師進行實驗演示講解,學生再分別動手操作[4]。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獨立動手實驗,又有利于實驗技能的提高。
2.1.2設計性實驗此階段主要在教師指導下,采用5~6人/組,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自行準備實驗,進行試驗樣品預處理、測定數據、分析數據、撰寫實驗報告,以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先后開設了飲料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測定、火腿腸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果蔬中VC和VB含量的測定、茶葉中VC的測定、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測定、餅干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等50多種設計性實驗。同時在實驗中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選擇不同儀器測定同一樣品成分的方法,進行對比性實驗。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和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果蔬飲料中VC的含量;采用薄層色譜(TLC)法和熒光光度法測定餅干中的黃曲霉毒素。通過對比性實驗,以確定不同測定方法的優缺點。實踐表明,通過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整合了多個知識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5],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知識的融會貫通。
2.2實行開放式教學,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儀器分析”實驗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單憑實驗課較短的學時,學生無法完全掌握儀器的使用,需要利用課余時間來繼續進行探討。因此,由實驗中心統一調度儀器和指導教師,實行工作日白天全天開放、晚上和節假日網上預約開放,由實驗教師輪流值班的制度,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補做實驗課上沒有完成或失敗的實驗,也可以使學生對沒熟悉掌握的儀器操作再進一步加強,做到了“時間與空間相結合”的開放。另外,實驗室的開放,增加了學生們積極參與教師科研活動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部分大二和大三學生參與科技創新課題,幫助教師完成了雜糧餅干主要成分的測定、松茸餅干質構的測定、紫山藥飲料黏度和色度的測定等實驗。通過開放式教學,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其從事科研工作的基礎,又充分發揮了實驗室現有儀器的作用,提高了儀器的利用率。
2.3強化預習環節,完善實驗考核實驗預習是進行實驗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可了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以及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實驗進行之前,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實驗所需的儀器,從而對實驗儀器缺乏直觀的認識。那么,采用什么樣的預習方法才能使學生達到預習實驗的效果呢?為了便于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使用大型儀器,了解大型儀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實驗中心拍攝了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光度計、熒光光度計、質構儀、熱分析儀、黏度計等大型儀器的實際操作視頻,放在實驗中心的網站上。在視頻中,實驗教師詳細講解了儀器的構造、工作原理、應用范圍及儀器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在進行實驗之前,通過觀看視頻,對儀器的使用有較詳細的了解。為了考查學生的課下預習情況,教師采用課上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作為實驗總成績的一部分。實驗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可以直接對儀器進行操作,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儀器分析實驗的緊迫感和積極性,也為實驗課的安排和儀器的使用提供了便利。實驗考核是對學生掌握實驗情況的檢驗,考核主要包括出勤、預習、實驗報告、操作技能考試4個方面,分別按照出勤5%、預習5%、實驗報告60%(其中基礎性和實驗性各30%)、實驗技能考試30%的比例,計入學生的實驗總成績。其中,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步驟、數據記錄及處理和問題討論,通過實驗報告及時發現、糾正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其嚴謹的科研態度;操作技能考試以教師命題、學生抽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自完成實驗內容,從而對學生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2.4加強師資建設,提高科研素養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體,教師實驗能力的強弱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直以來,學院十分重視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的各項培訓,鼓勵實驗教師積極參加科研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實踐經驗能力強、教學科研豐富,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實驗教學隊伍,在實驗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結語
通過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使學生由“照方抓藥”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尋方制藥”的主動式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養,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動手操作大型儀器的能力,為其設計畢業論文和從事相關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實驗教學的改革也使教學質量總體提高,初步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但是,“儀器分析”實驗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在教學中,必須不斷更新和改進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儀器分析”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李素芬 劉建福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 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