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科養護風險評估監測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①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責任心不強。由于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嚴格執行護理分級管理不能動搖。特級護理專人護理,一級護理患者不能脫離護理人員視線,二級護理15~20min查房1次,必須嚴格執行,不打折扣。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體溫、脈搏、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瞳孔、意識狀態等,危重患者必須使用生命體征監護儀。詢問病史,是否患有軀體疾病,是否有軀體不適。
由于患者可能有失語癥癥狀,交流困難,靠猜猜不出來,這就給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這時監測生命體征極為重要。②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缺乏基本的防護技能。剛走上精神科護理崗位的護士,擁有干好本職工作的一腔熱血和激情,但護理經驗缺乏,對工作的突發事件缺乏預見性,對患者精神癥狀變化的觀察不細致,對患者的特殊表現如妄想、幻覺、自殺言行、沖動傷人等要特別觀察,詳細記錄。對抗精神藥物不良反應要判斷準確,這就需要敏銳的觀察能力。③護理管理存在脫節,執行或具體操作中出現不應該出現的低級錯誤。傳幫帶未執行好,護理重點要點不明確,顧此失彼,疲于應付,緊張但抓不住主要矛盾。④環境設施因素。如地板磚濕滑易跌到,普通玻璃破碎易劃傷皮膚,未設第二道門卡防止患者外走逃跑等。
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應對策略:
①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實踐以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在病區成立由護士長負責、3~5名護理骨干組成的風險管理小組,實現多層次的風險管理,建立風險信息網絡,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每周召開護理安全工作會議,評價護理風險管理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實踐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②根據護理風險發生的特點和高危因素,對護理安全實施環節監控。將評估等級分為一般、病重、病危。
處置結果為普通病房或重癥監護室。護理等級分為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對患者病情有充分了解,基本因素評估包括主訴、過敏史、手術外傷史、嗜好、家族史、大小便、意識狀態、自主能力、體格檢查、皮膚狀況、管道情況、重要的輔助檢查陽性體征;風險因素評估包括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病情變化,護理方面有無管道脫落、跌倒、墜床、壓瘡、走失等。③抓好環節監控,包括護理人員的環節監控、患者環節監控、時間環節的監控、物品、設施管理的環節監控。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保證夜班人數和充足的休息,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提高服務質量。對新畢業、實習護士及試用期護士加強管理,做好崗前培訓工作,規范護士行為,對護理技術操作及護理文件的書寫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新入院、轉入、危重患者及特殊心理狀況的患者,以及有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患者要加強巡視,重點檢查和監控。患者情緒波動時,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講究語言藝術,采用尊重和接納患者的態度與患者溝通,并保持耐心、同情和關懷。節假日、雙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勞時間,交接班時均加強監督和管理。每周對病房門、窗、鎖等設施進行安全檢查,搶救藥品每天查對,搶救設備隨時處于備用狀態。
加強危險物品的收集檢查,對新入院、假出院返回及接受探視的患者進行重點檢查,防止將剪、刀、火柴等危險品帶入病房。結合專科特點,定期對護士進行暴力防范技巧培訓,使其具備暴力防范和應對能力。總之,開展精神科護理風險評估可以明顯地減少護理不良事件,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作者:李水英侯英鋒單位:山西省臨汾市榮軍康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