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制度改革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制度是一個國家基礎服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且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制度的建設關系到我國公共體系建設的發展進步。首先,為了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氛圍,我們必須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不斷提高國家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治理能力;其次,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務制度的建設與國家現代化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國應該將經濟發展中積累的資源合理的分配到社會公共服務中去,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
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制度改革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經濟水平雖然不及發達國家,但是經濟發展速度卻超出了其他人和國家,所以深化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制度是極其有必要的。并且我國現在正在處于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并且正在致力于建設小康社會,以此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了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那么就必須嚴肅對待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制度改革。對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代化建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不斷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的發展,并且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良好社會保障能力的現代化國家。
一、加強和提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和治理功能
社會保障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建設過程基礎性的一部分,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民主化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建立全面系統性的社會保障功能已經影響到了社會各個領域的經濟管理能力,也為國家的社會治理提供了良好制度性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從根本上來講是國家為了更好的管理和服務社會群體,為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們提供可靠、安全、公平的社會化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的安全底線和政府的職能所在
首先,經濟社會的極大發展促進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但由于社會資源在現今的經濟條件下無法得到完全公平性的分配,就導致了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有些弱勢群體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就能夠集合社會資源對弱勢群體進行必要的救助,這種制度建設不僅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為一些人民提供生存保障,更主要的是能夠保障社會的穩定性,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其次,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經濟基礎的不斷累積,我國的社會治理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政府與社會的功能界限不斷明確,我國政府在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的同時也能進行經濟的調節作用。但由于社會服務職能無法進行自我調節,所以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依靠的是國家強制進行實施的,其次,由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沒有收益,所以盈利性組織和企業是不會對其進行資金投入的,因此國家在該領域的資金投入數額非常大,所以為了使得資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社會效應,社會保障體系改革也要進一步發展。
(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影響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社會的穩定
第一,由于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社會服務職能的一部分,所以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目標的改革從保證人民的正常生活到提高人們的生活、醫療、衛生質量。隨著社會保障性支出的不斷擴大,政府調節宏觀經濟的運行也逐漸受到了社會保障性財政支出的影響,國家在財政支出過程中必須考慮這一部分的資金需求,也就使其經濟政策受到影響,社會成員在受到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助后消費水平增加,進一步刺激了內需,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第二,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加的注重自主性和自決性,個體的團結性和團體性意識減弱,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社會保障體系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基本的社會需求,有效的將個體聯系起來,促進了社會團結和穩定。
(三)社會保障體系與社會服務制度的改革是我國實力的綜合體現
現今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依靠著世界這個最大的經濟體,并且國家之間的聯系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合作發展中,更多的體現在經濟的實力的相互競爭中。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就是指經濟實力,它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性就能夠很好的折射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雖然福利性支出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不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一個發展先進的國家必須考慮到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它不僅僅能夠體現國家對于每個公民的尊重性,也是保證國家內部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社會福利制度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在養老保障方面,我國的社會人口結構已經趨于老齡化,大量的退休人員需要極大的資金支付養老金,所以必須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的基本養老制度,“十三五”規劃中要求,必須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保障養老體系的制度化建設;建立全國性的養老金統籌規劃,實現養老金的合理調整;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投入,抵抗社會保障基金風險性。第二,在醫療衛生體制建設方面,醫療衛生是社會基礎保障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醫療資金的費用較大,所以,我們面對的壓力極大,醫療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醫療條件,但是這項措施使得國家的財政壓力不斷加大,如何在保證財政壓力減輕的基礎上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第三,社會救助制度的建設,我國國家人口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實施的艱巨性,龐大的人口中只有少數人口擁有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源,貧富差距過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壓力。怎樣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就需要制定詳細的救助策略,進行準確詳細的調查,確保真正貧困的家庭享受國家的資助,對于喪失勞動力的人口進行大幅度的救助,保障其最低生活需求。第四,社會保障體系功能的發揮,要發揮好社會保障體系的功能,需要國家制定好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從法律的角度保障制度的實施、從政府職能的角度進行科學管理、從專業化的角度進行指導性的實施、從社會保險保障的角度促進社會成員廣泛參與。
二、促進社會服務供給的制度性改革
我們在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物質極大供給的同時也要注重,資源獲取的公平性和持續性,實現個體在均等的情況下取得社會保障性資源。為了彌補我國在前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的缺陷,保證不同地域之間、人群之間的資源獲取的不平等性,我們必須改革基礎性公共服務制度,完善基本服務制度的運行。
(一)改革人員的管理機制
社會保障制度中人員的管理機制也影響到社會保障計劃實施的有效性,并且社會服務領域的特點決定了對技術性的人才的傾向性,因此對于社會服務領域人才的改革需要有針對性。在制度的改革中,要考慮到怎樣使得工作人員的責任具體化,以此來提高社會服務工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對此我們提出兩種改革策略,第一,對于工作人員的待遇、工作要求、獎勵機制等規范化,參考成功的人員管理制度,例如,我國公務員的管理等,在此基礎上側重于社會服務人員的技術管理,形成一種較為簡練的人才管理體制。第二,政府向社會人員承包公共服務,利用非公務員的靈活性來進行部分服務收費性措施,這種思路能充分利用社會技術資源,并且將社會服務的開展與社會成員聯系起來。對于技術人員的行為要從利益的層加強約束,所以,對于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性及時進行改革,會防范社會服務產出由于技術人員的利益分配層面出現問題。
(二)加強公共服務購買制度的完善
完善公共服務購買制度首要目標是要將公共資源的配置改革為競爭性的模式。以往,政府提供社會服務產出需要依靠于事業單位,在該制度下存在著產生無法得到合理配置甚至,社會服務性產出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所以在制度改革的促使和政府日益增強的服務范圍下必須要將市場機制引進到社會服務的管理中來,在市場機制下會形成公共服務的公開競爭性,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會使得公共服務的效力性和有效性得到明顯的提高。此外,我國公共服務事業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來說較為薄弱,所以,對于競爭性公共資源配置機制的建立可以借鑒發展較為成功的國家的經驗,使得公共服務建設更加健康。對于政府來說,制度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是觀念的轉變,改革公共服務制度管理的市場化和競爭化,就必須認可該管理先進性,摒除公有的政府公共性事業只能由政府管理的理念,只要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效果,就可以通過契約或者合同的形式來實現。國家對于公共事業的開展一向依賴于國有企業,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常常采取的做法,但是為了促進資源配置與公共服務制度的改革,我國政府必須打破對于公共服務事業的壟斷,為公共資源的配置提供良好的環境,對于一些樂于承包該項服務,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企業加入到公共服務領域的競爭中。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公共資源市場化和競爭化,在競爭的環境下使得公共資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為廣大人民提供高效的服務。
(三)促進公共服務社會化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發展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非國有制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市場經濟逐漸取代了計劃經濟的主導地位。由于良好的國內和國際環境,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近年來新型的社會組織也成為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其組織能力和資源的聚集優勢可以更好的承擔公共服務事業的開展者。政府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其對社會的管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并非盈利性組織,對于公共服務的開展也存在制約性,其次資金壓力也為政府實施公共服務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促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是極其必要的,社會組織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其與政府聯合起來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就能夠優勢互補,使得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效。
三、總結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貧富差距加大,人們對于社會服務的需求加大,在此極為關鍵的情下,政府不僅僅要加大對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領域的資金投入,也需要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使得公共服務更加的公平合理。改革基礎性服務的關鍵在于改革觀念,政府認識到公共服務市場化和社會化的必要性,利用市場經濟競爭性優勢來彌補事業單位組織公共服務產出低下的缺陷。政府對于自身能力以外的工作要選擇更好組織主體,以此最大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務事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延中.深化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制度改革的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
[2]劉杰.深化改革轉變職能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機構與行政.2016.
[3]屈陽.資源整合信息支撐機制保障——成都市溫江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建設的深化與思考.四川勞動保障.2013.
[4]本刊通訊員.深化體系建設優化民生服務——成都市溫江區走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紀實.四川勞動保障.2013.
[5]施紅.“社會保障與深化改革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6]邢軍.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轉型發展.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5.
作者:柏琳潔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