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談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國有企業債務重組的現狀分析,指出企業債務重組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以使國有企業債務重組能真正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和效果,從而大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債務重組;資產流失;財務報表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骨干與支柱,對GDP的貢獻率占到30%左右。但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整體上卻一直處于高負債經營運轉狀態。正常的企業負債率大約為50%,國有企業的平均負債水平卻基本上都在70%以上,高的甚至能達到100%.正是因為負債率過高,國有企業債務沉重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全局的關鍵性因素。相關部門公開的數據顯示,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如果不交銀行利息還有贏利,一旦交了利息之后,就成為虧損嚴重的企業了,而且全國國有企業的平均負債率還在上升,隨時處在倒閉、破產的高危狀態。要使國有企業徹底擺脫高負債的生存困境,就必須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盡快實現債務重組。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沉重包袱,使企業輕裝上陣,盡快融入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當中。因此,研究、探討國企債務重組極具現實意義,認清國有企業在債務重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1國有企業債務重組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財務困難的界定比較模糊
截至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企業債務重組的法律法規,但還缺乏一套完整的規范企業重組行為的法律體系。國有企業債務重組的前提要求是,債務人發生了較為嚴重的財務問題,也就是債權人企業對債務人企業最終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業務實質。那么,進一步往深層次分析,我們就要清楚,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究竟應該由誰來作出決定?是由債務人企業的上級領導單位,還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這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內還沒有具體規定,相關法律還不健全,現行準則及其指南都沒有作出清晰的界定。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財務是不是存在困難是非常難以判斷的。這就會給一些冒險違法違規的國有企業有了作惡的機會,最終使得有的不法交易轉化為合法交易,為一些國有企業在債務重組中偷鉆法律空子提供了一定的機會。
1.2財務報表的披露容易失真
據多名國有企業內部人員介紹,一般來說,國有企業債務重組中,負債方的財務報表數據一般是真實的,而資產方則存在大量的會計判斷、會計估計。可以說,80%以上的財務造假就發生在這里。財務造假多半就是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兩張報表間倒騰,無非是有意把利潤做大或者做小,比如虛增合同收入、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少結轉營業成本、利用轉口貿易回款、調節客戶往來款,達到調節壞賬準備目的等。另外,現在一些資產、債務重組上市公司常常利用其母子公司進行資產或債務重組,將自己的不良資產轉讓給關聯公司,反過來將優良資產輸送給上市公司。這樣就使上市公司的利潤在短期內有較快的飛躍。
1.3國有資產的轉移流失問題
目前,我國債務重組配套政策還不夠完善,在國有企業債務重組中,管理者極有可能受到各種利益誘惑,借機逃稅,或者要求財務人員做假賬,大大低估國有資產價值。以前債務重組收益計入利潤的會計處理方法,又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很容易操縱利潤,無形中鼓勵了借債不還、到時一筆勾銷的惡性循環。國企改制中大量國有資產如滔滔洪水一般流失而去,惡意蠶食國企的內部人搖身一變成為身家億萬的財富新貴,一些地方負責國資監管的政府部門及有關官員也熟視無睹,甚至做了與“小偷”親密合作、監守自盜的“警察”。尤其是在國企同外商進行產權交易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生通過有意壓低國有資產的價值,以損失國家資產、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為代價,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同時造成了市場經濟的混亂。
2改善國有企業債務重組的合理化建議
2.1建立與債務重組相配套的政策法規
基于我國債務重組的配套政策法規滯后和實施力度不夠的現狀,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加強制度建設,并向英美等發達國家學習債務重組的做法,制訂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債務重組政策法規。在這方面,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國有企業及落后產能,要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還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手段,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資產,加快不良貸款核銷和批量轉讓進度,堅決遏制企業惡意逃廢債務行為。”建議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也要建立健全企業債務重組的社保體系,減輕企業的負擔,例如建立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等。
2.2建立良好的國企內部財務制度
建立良好的國企治理結構和內部財務制度,就要求國企內部要加大對各級子企業財務決算審核力度,建立報表質量管理和責任體系,高度關注報表封面、波動異常的財務指標及非財務指標數據填報的準確性、合理性,切實提高編報質量,同時還要強化企業內部財務決算審計管理,嚴格遵守國家關于審計機構資質、數量和審計年限的規定,嚴肅審計工作紀律,確保審計工作質量。企業要將國有資本收益決算報表納入決算審計統一安排,委托中介機構出具專項鑒證意見,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絕對真實性。對于國企內部財務分析,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及時進行會計處理,在日常的檢查和監督中,也要使用內部專門機構和人員,強化內部財務工作。國有企業進入市場經濟后,生產管理、市場管理、財務管理必定會有一些客觀的變化,因此,國家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作用,幫助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2.3加大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也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因企施策、分類推進。堅持一企一策,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循序漸進,以重點領域的突破帶動其他類型國有企業改革。具體到國有企業債務重組中,要定期向外界公開國有資產的真實數據,給大眾一個真實、可靠的公告。此外,應該大力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要以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實現產權多元化為核心,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為關鍵,以規范國有資產監管為重點,圓滿實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作者:閆一曉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徐曉䞍.我國企業債務重組準則的改進與完善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2]張國富.新舊會計準則債務重組規定的差異探討[J].會計研究,2009(12).
[3]邵青.債務重組對ST類上市公司的影響研究[D].大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