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旅游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從而帶動了國內酒店業的蓬勃發展,進而促進了國內酒店高等教育的發展。但是,國內的酒店業在與國際接軌時,遭遇了缺乏大量知識型和實踐型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問題,阻礙了我國酒店業的國際化發展。所以,國內的很多學者對中外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希望找出優化國內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方法,以便促進國內酒店業的發展。
一、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國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洛桑模式和康奈爾模式是國外很多高等院校常用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是全球公認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成功模式。而成功運用這兩種培養模式的國外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方面,首先都有著比較明確的辦學理念,即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的培養。這些學院在辦學的過程中,會根據酒店行業的需求變化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進而使學院的教育適應社會的需求。在課程設置和學時分配上,不僅會注重理論基礎,還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規章制度上,學院的辦學制度不僅具有權威性,同時還具有合法性和規范性等特征。很多優秀的學院不僅采用了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還將課堂搬到了酒店,從而真正實現了實踐教學[1]。
(二)國內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尚沒有比較完善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而我國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方面,比較頂尖的兩所院校是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其中,聯合大學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經過不斷的完善后,逐漸從培養知識型人才向培養能力型人才過渡,采用的模塊化教學和捆綁式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專業特色。另外,該學院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實驗室和模擬酒店的建設,從而完成實踐教學。而第二外國語學院則強調的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并開創了外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該學院有著比較完善的硬件設施,并進行了校企結合辦學模式的探索,從而進行實踐教學的開展[2]。
二、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制度、實踐教學和辦學方式等幾個方面,對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比較研究。
(一)在教學內容上的比較在課程設置方面,國外高等院校按照社會職業的崗位需求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整個課程體系的核心為商業課程體系,具體分成了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三個部分。相比較而言,國內的兩所高校是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導向進行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因此是以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為核心學科內容,具體分成了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和實踐環節等幾個部分。因此總的來看,國內院校是按照學科的邏輯結構來進行課程設置的,強調的是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教學內容強調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可以使學生較為系統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但是,相較于國外院校,國內院校酒店管理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較弱,使教育和產業的聯系受到了忽略。而酒店管理這門專業本身比較注重實踐內容,所以國內的課程設置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的分離,從而無法使課程內容和工作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進而不利于進行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3]。
(二)在教學制度上的比較在教學制度方面,國外院校具有先進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理念,所以可以保持教學制度的先進性。而先進的教學制度,既可以使教學活動得以高效地開展,又可以使教學質量有效地提高。就目前來看,國外院校中較為常見的教學制度為學分制、本科生參與科研、跨學科的本科教育制。就學分制來說,國外采用的是完全的學分制,即學生有比較大的選擇權利,可以進行課時、上課時間、教師和專業的自主選擇。另外,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專業、系別、院別和學院的自由選擇,進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而國內院校則主要采用的是部分學分制、部分本科參與科研、跨學科的本科教育程度不高等教學制度。在采取這種制度的情況下,學生的選擇權有限,不僅不能自主進行專業的選擇,也不可以進行教學內容和學習實踐內容等多種內容的選擇,所以學生的學習相對比較被動。因此,從教學制度方面來看,國外的教學制度顯然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更能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梯隊,進而更好地完成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4]。
(三)在實踐教學上的比較在實踐教學方面,國外院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比如,美國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就進行了校內酒店的創建,并為學生提供到酒店內實習的機會;而學生不僅可以在酒店內更換實習部門,還可以在酒店內的同一部門完成由基層到主管的升遷過程。學院也格外重視實踐教學,所以提出了學生需要在酒店內工作滿800個小時的要求。國內的兩所頂級院校中,聯合大學是安排學生在旅游活動中完成實踐教學任務,而專業實習則由學院統一安排。在實習階段,學生可以在實習企業參與到管理和經營活動中,但是實習的崗位則由實習單位來決定,學生并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第二外國語學院則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校內實訓,并為學生提供了參加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另外,學院也會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但是實習的崗位也需要由企業事先決定。因此,從以上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國內院校在實踐教學方面并沒有很好地進行實踐課程的整合,并且安排的實踐周期較短,所以并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
(四)在辦學方式上的比較在辦學方式方面,很多國外院校采用的是學院、企業、科研機構一體化的辦學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學院與酒店業界緊密聯系,使企業參與院校的教育管理,進而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設施和實習崗位及經費。同時,學院需要與企業緊密聯系,進而為企業提供定期培訓的人才。另外,學院還要與科研機構和企業緊密合作,進而完成科研成果向產品的轉化。而國內院校主要采用的是校企結合和產學研互動的辦學方式,從而使教育資源、科研資源和生產資源得到整合。具體來說,就是學院與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進而使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而教師則需要參與到企業、政府的科研項目中。因此總的來看,國外的辦學制度和體制已經較為完善,從而使科研機構、企業和學院都積極地參與到酒店教育中;而國內的辦學制度和體制尚未完善,所以企業、教育和科研機構的合作仍不緊密。
三、優化我國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
(一)優化教學內容國內高等院校想要進行教學內容的優化,首先就需要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一方面,各大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同時,還要根據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置,并體現出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另一方面,各大院校應增設選修課和擴展課的比例,使課程體系得到優化。再者,各大院校要進行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合理安排,進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二)完善教學制度我國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教學制度的完善要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學院應進行彈性學分制的設置,使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另一方面,學院應為一些能力強和有強烈求知欲的學生提供參與到科學研究訓練和擴展教育中的機會,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學院應該設立學生參與研究的培養制度,為有優秀研究成果的學生提供獎勵,從而使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
(三)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手段,所以國內各大院校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學院應進行實踐教學方案的制定,做好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另一方面,學院要做好學生實習時間、內容和場地的安排,進而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
(四)改進辦學方式為了改進國內院校的辦學方式,首先,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證學院、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其次,學院要進一步完善辦學制度和規范,進而使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得以順利地實施;再者,學院要進行中介機構的創辦,從而促進學院科研成果的產品化,進而加強與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
總而言之,相較于國外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國內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上存在著諸多問題,所以無法滿足國內酒店業的發展需要。因此,對于我國很多高等院校來說,想要更好地進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就要借鑒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制度、加強實踐教學和改進辦學方式等方法,來進行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作者:吳軍衛 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