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評估視域下檔案規范性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二則———合理分類
檔案分類是檔案建設與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27號令”中的第十五條列出了高等學校11種檔案類型(黨群類、行政類、學生類、教學類、科研類等)它們構成了高等學校檔案一級類目框架。至于歸檔范圍,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檔案的二級類目是對一級類目的細分。細分的標準是根據該類檔案的形成規律和特點,結合檔案記述和反映的內容、性質進行設置。如《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中規定,教學類檔案歸檔范圍包括綜合性教學文件材料、學籍管理材料、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與教學改革方案、教學實習與生產實習材料、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17個方面。在1995年頒布的行業標準《高等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中,將教學檔案分為綜合、學科與實驗室建設等8個二級類目,或劃分為綜合、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和專科教育、成人教育4個二級類目。可見,在教學檔案二級類目的劃分上,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予以選擇。對此,檔案管理人員一是要認真學習有關檔案分類的規定性文件,領會好精神實質,把握好操作要點。二是要對本單位的教學情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對教學活動的類型、形成材料的數量與質量、保存狀況等做到心中有數,并據此采用與本單位具體教學材料情況吻合度更高的、二級類目教學檔案分類法。三是對是否進行三級類目的擴展和標識,應酌情而定。筆者認為,對于教學材料較多的高等學校,最好擴展到三級類目,如專業教學計劃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精品課程建設、教學督導、學生評教、工學結合等,這些重要性較高的教學材料,應作為三級類目來歸檔。
三則———強化管理
其一,要完善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包括教學檔案的歸檔制度,教學檔案的收集、分類、整理制度,教學檔案的檢查和監督制度等,以便在制度層面上杜絕管理的盲區和混亂。制度名稱、內容、數目可視具體情況而定。關鍵是要做到對教學檔案建設、管理的全覆蓋,并在有章可循的同時,做到有章必循。其二,要界定系(部)、教研室對教學檔案建設與管理的職責。這是避免由于職責不清、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學材料重復歸檔、不歸檔、漏歸檔現象發生的必要舉措。此外,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系(部)、教研室教學檔案建設與管理予以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檔案專業能力和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檔案建設與管理的效率。其三,對立卷工作要精益求精。
立卷人應按教學材料自然形成的規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在案卷的整理、組卷、卷內目錄和備考表的填寫、案卷標題的擬定、密級和保管期限的注明等各個環節,做到規范、工整,在每學期結束后,對所有教學檔案進行匯總、裝訂,然后排列存檔。其四,要建立對全校教學檔案定期進行復查的機制。通過復查,發現并糾正在遴選、分類、編輯、整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作者:叢明單位:唐山廣播電視大學